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美学者薛涌曾将批判之箭射向高考作文命题:“大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年轻人‘发现自己’。高考作文就应该鼓励孩子们写自己的人生,看看他们从自己已经有的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生活越丰富、经历越广阔、对自己的‘发现’越深入的孩子,就越有资格进大学。如果下一代的精英只会龟缩在父母和老师准备的安乐窝中‘说安’(北京高考卷作文话题)、自嘲、品评俊男美女的广告和流行音乐,我们未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1]  相似文献   

2.
大学理想,表达了人们对传统大学所应承担社会责任之期望。在各种大学理想中,大学批判精神是其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当前,并不能说大学批判精神的缺失,只能说大学批判精神显得黯淡。  相似文献   

3.
"北大、清华作为一流大学的日子屈指可数."7月2日,<财经时报>报道说,针对旅美学者薛涌"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的断言,虽然各界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从今年香港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猛增来看,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谭五昌认为,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高校扫成二流,从理论上来说不是没有可能.因为作为北大、清华最具品牌影响的人文精神与师资力量正在削弱.  相似文献   

4.
路浩 《语文新圃》2009,(2):17-20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向北大图书馆赠书的仪式上。致词说:“参议员阿卡卡说一些人把北大看作中国的哈佛,而我想说,所有没有去过哈佛的美国人可能正在想哈佛是美国的北大。”这种说法,让骄傲的北大人腾云驾雾一般,继而以热烈的掌声回报总统。  相似文献   

5.
学人书屋     
《留学生》2010,(9):61-61
《培养精英》 在北大和耶鲁受教育多年的薛涌,对中外教育有深入的研究。《培养精英》一书是他论述美国教育的文章结集。本书内容涉及美国高等教育近年发展的新趋势,美国大学的内部运作机制,以及美国常青藤名校的备冲优秀的教育理念。作者在书中还分析了美国这样一个多元社会,怎样塑造出一个多元化竞争的教育体系等,为关心中国教育的人士提供了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6.
薛涌,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他悉心观察比较中西教育,相关著作有《谁的大学》《美国教育阶梯》《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岁就上常青藤》《学而时习之》等。近日,薛涌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7.
惊闻从2007年11月5日起,北大将抽查进入教学楼人员的学生证件,原则上禁止旁听生进楼。我作为一名一直视北大为精神家园的20世纪60年代的北大学子,闻此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要说:北大不该拒绝旁听生。理由如下:其一、科学与民主是北大的精神渊源。北大历来有旁听生,说明北大有感召力、凝聚  相似文献   

8.
俞敏洪 《小学生》2013,(7):36-38
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是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记得自己在北大时有很多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一塌糊涂。尽管我  相似文献   

9.
批判式思维是重要的思维技能,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五大技能之一,受到西方教育界的特别重视.本文论述了美国大学二十多年来重新重视批判式思维教育的原因,开展批判式思维教育的情况,并指出了目前批判式思维教育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洪流 《课外阅读》2008,(4):48-51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     
<正>下面这个故事是北大美学教授彭峰讲的:"某著名大学的一群美学研究生,聚会讨论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在就一些所谓美学问题侃侃而谈之后,某君突然发问:什么是美学?这个简单得几乎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如同一记棒喝,令整个会场鸦雀无声,然后大家相视而笑,  相似文献   

12.
教育批判意指对教育思想、言论或行为的理性否定,包括教育实践批判与教育知识批判。教育实践批判最终指向某种教育活动,旨在否定和变革不合理的教育行为;教育知识批判则指向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论与概念体系,力图在教育思想观念领域纠偏查错。两者都是在由某种确证依据和理论逻辑构成的批判方式下展开的,具有本质性联系。当前教育批判陷入了困境,表现为教育实践批判异化为自大与私利的争端,教育知识批判则因人们各安其论而日益稀疏。教育批判的困境缘于其"外在-经验"批判范式,这种批判范式使教育批判陷入认识与伦理的双重困境。超越困境可尝试转向"内在-超验"批判。"内在-超验"批判以"教育理想"为批判基础。教育理想既不能通过教育实践"做出来",也无法通过表述、论证"说出来",但可在教育艺术作品非现实地"做"与"说"中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3.
詹青云 《课外阅读》2013,(16):41-43
<正>六年以后,翟翔还把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放在书橱最显眼处。那年9月,他没有拿着这张通知书去北大报到,而是报名参加了新东方的托福班。7个月后,他收到格林奈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转学康奈尔。翟翔说,放弃北大带着命运的无奈。他当时被分到医学专业,可是这位理科生一心想学文。"我见到小虫子都要害怕半天",他笑说,可那时候北大的政策是医学部学生不能转系。第二年,这政策就被  相似文献   

14.
到底听谁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文汇》2007,(2):13-14
不久前,在“如何看待大陆的大学教育”这一问题上,杨振宁表示,从本科教育和社会贡献这两方面而言。即便是中国一般的高校都很成功,对国家贡献比美国大。2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很大的功劳来自高校,因为成千上万的人才都是高校培养出来的。而美国哈佛大学的乓成桐教授却毫不客气地指出,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薛涌则预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以后会让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更加深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论北大>共分三辑,分别是"百年光荣和耻辱"、"校园风景中的永恒"、"寄语北大".该书汇集了钱理群1 O余年来关于北大的大部分文章,厚厚一册,分量不轻.这部书为我们展现了北大的复杂性,毋宁说,尽管北大在物理空间中只有一个,但在心理时空中却已几经蝶变,既有真身,也有虚像."真北大"与"假北大","老北大"与"新北大","光荣的北大"与"耻辱的北大","精神的北大"与"功利的北大"……早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16.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兴趣指向的是"上北大"与"读技校"的选择分野时,绝大多数人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北大。身为2008年青海高考理科前5名,周浩当年为了遵父母命选择北大,如今为了个人志趣转学技校,这样的案例放在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无疑具有多重的意义。当然,我们绝不可以就此得  相似文献   

17.
留学岁月     
(一)1981年暑假的一天,我接到赴美国攻读外国经济史硕士的通知,激动不已,梦想就要实现了。我是1977年考上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据说当时有人认为北大、清华是文革重灾区,建议这两校这一年暂不招生,但邓小平说一定要招。北大那年招了约1000名新生。那时经济系主要讲授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斯大林的论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所学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帝国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资本论原著、西方经济学史、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陈岱荪、陈振汉等早年留…  相似文献   

18.
从民国初年始,蔡元培分别在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大学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对“尊孔读经”进行过四次比较强烈的批判,这一点对于中国近代新化运动和民族新化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各地不断探索高校招生制度的形势下,北京大学推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招生办法,由于北大的特殊身份,这一举措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地看待北大这一改革"新政",对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入学推荐制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早已不是什么新事物,美、日的入学推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招生办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亲本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批判功能是高等教育的伴生物和“亲本”功能,“亲本”表明了批判功能的基础地位和衍生作用。标识着批判功能的教育哲学基础,这是由批判、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决定的。批判是高深知识得以增长的动力与理论源泉,高深知识离不开批判,而高深知识是高等教育的独特的工作内容,高等教育离不开对高深知识的探究。因此,离开了批判,高等教育就会因迷失独特的工作对象而迷失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