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例: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后,我按照惯例引导学生复习。课始,我先出示26+9、15+9、18+8、26+8、17+7、26+7等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生1:26+9,先算6+9=15,再算15+20=35。生2:15+9,先算5+9=14,再算10+14=24。……(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依次板书各题的答案)26+9=35 15+9=24 18+8=26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数学教育是传承数学文化的过程,那么作为传承数学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数学课堂,应该涵育着文化意蕴。一、以数学故事激励在引导学生学完加法运算律以后,我曾经让学生尝试计算1+2+3+4+5+6+……+99+100。一看这样长的算式,中间还有未知的省略号,有的学生在那里直吐舌头,眉宇间流露出"难!真难"的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在半个世纪之前曾经说过:"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儿童。"对于儿童来说,什么是最宝贵的东西?作为教师我们又应该把什么送给学生呢?这让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教师作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启蒙者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知识,是能力,是情感……我想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赖以生存的知识和能力,他们首先需要的是明白做  相似文献   

4.
<正>情景再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我在课堂上总会把数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一课,在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自己身边有哪些100以内的数时,他们的回答竟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如有学生说:"我妈妈今年50岁。""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心里有些纳闷。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原因,于是我接着问:"那你爸爸今年多少岁?""60  相似文献   

5.
一、现象扫描如今的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转变,很多教师都能给予学生平等的交流机会。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热闹的交流情境:"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还有不同的方法……""老师,我还有补充……"你说我说他说,真是不亦乐乎。然而当教师提出:"他们主要讲了哪些方法?""你认为他们讲得怎么样?""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一类问题,让学生梳理前面学生的不同表达内容,或者进  相似文献   

6.
【案例】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一、独立思考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时,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成年人的躯干和下肢共占身长的几分之几?"列出算式3/8+4/8后,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3/8+4/8等于多少呢?学生个个陷入了沉思……随后又让学生猜一猜结果可能是多少?生1:可能是7/8。生2:我认为是7/16。  相似文献   

7.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8.
故事会     
《今日教育》2012,(10):22
美国教育家玛瓦·柯林斯通过赏识教育多次创造了挽救"坏孩子"的奇迹。她有个幽默的惩罚方法:让孩子们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不守规矩,按字母顺序写:如,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一直写到最后一个字母。如果再犯,必须要用另一个同义词。孩子们自嘲说,守规矩吧,因为我厌倦告诉柯林斯我有多棒了。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柯林斯"停止问一个学生是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丁榕曾经说过:"宽容比惩罚更有收获,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宽容我们的学生,会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记得在教学《丰碑》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深刻体会课文内容,我给他们讲当时的时代背景,讲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艰苦跋涉,讲士兵的生存条件如何艰难……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激发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老师,您在班级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上课铃声响了,一个在班里素称"霸王"的学生却站在座位边叫骂不休,原来是"做好事"的同学给教室地面洒水时将水溅在了他的椅子上……军训的时候您面对过这样的学生吗?没过一天他就想家了,无论别人怎样劝导,他就是哭喊着一句话"我要回家"……您要表扬某个学生吗?每表扬一次他就受到一次周围人的嘲讽和冷落……您接到过学生的"最后通牒"吗?限定您第二天早读课上向他赔礼道歉,为他"恢复名誉",否则将使您"抱憾终身"……您让学生给您写过评语吗?每人发一张纸,叮嘱他们消除顾虑,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  相似文献   

11.
一大早,李阿烨哭着来找我。"呜呜……何老师,他们欺负我……""谁欺负你啦?""他们……他们说我是汉奸。"看着她小嘴巴撅得老高,满脸的泪水,我赶紧带着她走进教室,问:"刚才是谁说李阿烨是汉奸?""是我,我让她读书她还骂我。"值日生付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业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对学生的数学作业总是很认真地批阅,每次看到书写工整、正确率高的作业,总是令人心旷神怡。学生作业完成得好,说明我讲的知识,学生们都能接受、理解并能解决问题了,我满心欢喜,这是好事啊。可是,一次单元小测验的结果,让我傻眼了,多次出现在平时作业中的知识点,班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都错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询问了同年级的几位老师,谁知他们也一致抱怨:"这些题目,平时都做过好多次了……"我寻思着,或许这是他们作业"伪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次老师要求用"有……有……还有……"造句。一学生是这样写的:昨天去奶奶家,奶奶给我拿了个鸡腿,我吃完了问奶奶还有吗,奶奶答:"有,有,还有!"上地理课老师提问:在地球外面那一层是什么。班里有很多人举手,连平时考试不及格的我也举了手,老师和同学都很惊讶。老师跟同学们说我难得一次举手,由我来回答问题,也让他们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正>从樱桃辣椒理解包容李老师,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眼前坐着的是小昭老师——一个温柔可人、娴静善良的年轻班主任。她拿着一摞学生的考试总结泪水涟涟:"我觉得自己得了‘厌生症'。我讨厌学生,看见他们就烦……"我耐心倾听着。小昭擦擦眼泪,继续说:"前天考试结束,我让学生写反思。你看看我们班叶子写的……"我打开叶子的反思,只见上面写着:"这次考试没考好。没考好的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好好复习。不过我不会  相似文献   

15.
王翠 《黑河教育》2014,(12):19-19
正常常听到科任教师这样的感叹:"这群没良心的孩子,辛辛苦苦教了他们三年,路上碰见连个招呼都不打,真是寒心……"我们向孩子提起教过他们的老师,可能他们脑海里立即闪现出班主任的高大形象。在学生的心里,班主任是"第二家长",是刀子嘴豆腐心的"管家婆",是孩子王,是没事就与家长"串通"让人既爱又恨的人,是当时很不理解过  相似文献   

16.
"24+18等于多少?""嗯……让我用计算器算算.""125×8呢?""哎呀,数字好大啊!"……这是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涉及的两个口算,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回答让我在惊讶之余感到忧虑:课程改革下学生的口算能力为何会这样?这名学生代表的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有效开展口算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常常有学生在随笔中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个世界太丑陋了,没有信任,缺乏真情,只有虚伪……"难道我们的生活真如学生们所说的那样缺少真、善、美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发现这些真、善、美呢?作为语文老师,我陷入了沉思.罗曼·罗兰说过,"美无处不在,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阅读教学中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学生的眼睛"美"起来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熏".即用美文灌溉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章,吸收那些规范、生动、优美的语言,使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18.
正几个孩子找到我,让我指导他们写一篇关于春游的作文,于是我就先问他们:"那你们春季都到哪些地方玩过?"他们异口同声:"没有,哪也没去过。""不一定非要是大山名川、名胜古迹等。随便什么地方,比如田野、公园、广场都行。""那……也没去过。""怎么可能?公园、广场我们这儿的确没有,可田野就在我们四周,也没去过?""确实没去过。每天两点一线,双休日就在家里做作业或  相似文献   

19.
<正>刺头学生常常会让老师感觉头痛,因为他们常怀有"逆反"情绪跟你对着干,不听话。我遇到过的刺头学生不少,常与他们过招,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仨……我与因天然原因"逆反"的学生刘学生刘原本是个很听话的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团结同学,尊重教师,还是班干部。可是有段时间他的性情有变化了,最明显的变化是"不顺从",有时候会跟你"反缠",居然还出现了不写作业的情形。以前,学生刘可是从来没有不写作业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