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明达,“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难免受到自己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这种限制的不可避免就让偏见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当然偏见也会让我们有可能见到问题的一部分,对于事情未尝不是一个有用的参考,不过,往往过分的偏见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思考,窄化我们的视角,形成对于社会的简单化的意识。所以,对于社会问题多一种思路和探究的角度,就会多一点有用的见识。  相似文献   

2.
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我们对于问题的看法,如果多几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其实就可以多一些智慧和明达,"固执己见"和"偏于一隅"就会少一些。  相似文献   

3.
在求解几何问题时,由于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同学们往往一道题仅用一种方法解答.而实际上,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一些典型几何问题有不止一种解答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解并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这种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并选取最佳的解答方法.下面我们精选2011年中考几何问题跟同学们谈谈如何进行"一题多解"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应该怎么学?答案是:多说、多读、多写、多看.笔者就"多说"谈谈个人的看法.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学生在"说"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数学压轴题,我们往往研究它具体怎么解比较多,而涉及思想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就2015年湖南长沙市中考压轴题,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一分析.题目在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将横坐标,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称之为"中国结".  相似文献   

6.
梁德意 《考试周刊》2009,(44):181-18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其它力的变化而引起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变化问题,由于涉及多个力的变化.往往会给问题的处理带来麻烦,也正是因为涉及多个力的变化问题.多数学生从心理上就很排斥。如果我们能够将问题的过程分析清楚.真正把握其本质,充分利用相关推论,问题就将迎刃而解。笔者就这类问题的处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三角形的培优练习中,一些较复杂的线段与角度问题往往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但此时若能巧妙地构造全等三角形,往往能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例举一些典型例题,以求教于同行.一、利用"截长、补短法"巧构全等三角形,巧证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和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班级管理事务纷繁复杂,如果班主任每天陷入这些"琐事"之中,就会渐渐失去解决问题的耐心.尤其是一些年轻班主任,在面对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时,总想快速地解决,但往往适得其反,不是埋下了问题再次出现的隐患,就是当场与学生爆发了更严重的冲突.而导致这些不良后果的原因往往很简单,多为师生间对事物的不同认识或看法所致.这是班主任没有考虑到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理性思维尚未成熟而更易情绪化的特征的缘故,更是在改变学生对某事的看法或认识时,没有足够耐心的表现.我认为,班主任应该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问题延迟解决,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谭颖 《教师》2010,(25)
"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法,每一堂课,我们都会向学生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承,体验着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辨,从而从蒙昧走向清朗,从混沌走向开化,从低级走向高级.应该说,"提问"是完成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问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沈陶莹 《考试周刊》2011,(88):76-77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对于求角度的问题可以说是必要的工具,但有时我们可以由这些来推导一些特殊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就可以使一些问题的解决变得很简单.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些特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规范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议,其焦点主要涉及统一的规范要求与执行过程中多样化、创造性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我想从教学研究和教研管理工作的角度谈一些看法。1.我们是否需要规范要不要规范,与各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关。作为管理者一般都会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规范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在一种无序无效的环境中想要创新,那也很难。但是作为一个规范的执行者,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发现一些学生对单句、复句的概念未弄清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子就不能准确地判定是单句还是复句。现就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对"智力"的含义,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对怎样发展智力就更是一个难题、新题了,但形势发展的需要又迫使我们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下面根据历史学科的内容和特点,历史课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一些不成熟见解,借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这一问题.一、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条件.打开科学家或杰出人才的传记,可以发现其中不少人的创造,成就往往和他们具有  相似文献   

14.
对于"赋"比"兴"的理解,自古就有不同.了解古人不同的看法,对于我们正确把握这些表现手法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弃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大量涌入城市淘金,开拓自己崭新的天地.他们常年在外,其子女或留给老人照料,或托给亲人管护.这些被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在我校已有相当数量.他们的表现往往令人堪忧,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说到他们无不长吁短叹,苦无管理良策.其实,只要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真诚的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下面,我就如何管理留守学生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以往学校教育的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关注学生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呼之而出,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并从理论的高度和现实的角度把我们以往对于培养人、塑造人的模糊观念逐步清晰起来.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培养人、塑造人更应充分关注那些智障学生,以下结合奉贤区惠敏学校的智障学生教育实践,就"三生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贫困"问题一直围绕人类历史左右.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对于"贫困"问题有其独特的观点看法.基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贫困"问题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帮助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中更好地理解"贫困"的本质性特征,更好地改善"贫困"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用马克思的"贫困...  相似文献   

18.
<正>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素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介绍两个方法,以期对学生作文有所帮助。"散""聚"两依依,从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的角度使用好我们手中的素材。"散",把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发散出去,让它闪耀出璀璨的光芒。我们思考的角度可以是多向的,而作文材料也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以发掘出不同的意义,一则材料,往往能同时说明多个道  相似文献   

19.
<正>带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中有一类常见的限制是"在"与"不在".即限制某些特定元素只能在某些位置,也可限制某些特定元素不在某些位置.这一类问题对学生而言,入手较难,而且特别容易出错,本文就这类问题用不同方法进行对比,从集合角度加以分析,并且总结解决办法.一、单重受限:即部分元素和位置仅受到一个方面的限制例1用0到9这十个数字可组成多个少无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有一双明亮而有神的眼睛定会顾盼生辉,给文章拟一亮眼的题目也可以吸引读者眼球,引起阅读兴趣。所以我们说:"文好题先行,题好文一半。"而且,拟一个生动亮眼的题目不仅可以"媚眼传情惹人眼"还可以扩展思维、打开行文思路。一.审题所谓话题作文往往是拟定一个命题围绕这个中心叙述事件或者展开议论、抒发感情、表达看法。话题本身往往存在命题过大或过小之嫌,这就需要适当加以限制或扩展。例如话题作文"生活"这个命题很大很宽泛,通过拟题可加以限制和缩小,例如a.生活需要喝彩,b.生活需要七彩阳光,c.生活二三事,d.生活如下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