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该文主要从政治象征的角度,考察“辫子”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在明末到民初这一特殊时段所承栽的象征意义,以及它在构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社会认同中的作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一、考察“辫子”被“政治化”及其“去政治化”的过程;二、“辫子”在不同的政治思想脉络中所呈现出的不同意义;三、“辫子”作为个人权利的象征在清末民初是如何被运用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化的脉络之中,“圣”之崇拜不仅呈现出一个由自然、简单走向神秘、复杂的发展过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所表现出的实质能量,建构出了一幅“神圣公共象征”与“政治共同体认知”两大系统之间彼此支持和相互依存的政治意识图景。这个政治意识图景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之特定内涵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治传播学者艾德尔曼认识到前人的工具主义政治象征研究带有缺陷,于是力图超越。这一努力使他获得了美国政治传播学界的广泛认同,但也使他陷入了“曼海姆悖论”之中。为了消解悖论,他把眼光转向了主观解释学以及后现代理论,但却发现依然不能使政治象征研究摆脱自我指涉的困境。他一生的艰难探索表明,政治象征研究者不应试图消解悖论,而应接纳悖论并努力寻找新的研究方法,以正确把握政治象征的功能,深入发掘政治象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存在大量对政治象征资源的开发、创造、控制与运用。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象征产品履行着多种政治功能,核心是要通过提供意义和价值,对社会主义运动作合理性论证。同时,象征策略也是整合观念、统一行动的技术方法。因而,对象征策略的运用构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政治实践,象征策略本身也成为社会主义运动过程分析的可观察文化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意义和价值表述的政治象征具有提供社会记忆、寻求政治认同整合意识形态和实施政治社会化四种文化功能,中心目标在于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和辩护。政治象征须在不断的重复运用中达成其文化功能。它们既是政治过程的一种持久动力因素,也是观察不同社会政治特性的重要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8.
政治象征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是传播学主流理论之一,其价值被政治学广泛关注则是在1980年以后。政治象征理论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对现代社会政治象征这一特殊的政治现象进行了多视角分析。格雷厄姆·沃拉斯、C.梅里亚姆、H.拉斯韦尔、艾德尔曼等学者对该理论的形成完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对政治象征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脉络和代表人物作一评介,以期对中国政治传播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李商隐爱情诗女性形象神化倾向是唐代崇道氛围及李商隐个人学道经历的反映,同时也是诗人的一种抒写策略,其目的是隐匿和感情的提纯升华。女性形象神化倾向的重要表现及手段是具有神幻色彩典故的大量使用,而且一部分形成系列,并相应的影响了女性形象的表现手法。女性形象神化倾向使李商隐爱情诗具有象征意味,并使其风格趋于隐僻精深。  相似文献   

10.
总结前人对“风骨”研究的现状和看法 ,对较有影响的观点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同时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从宏观的角度 ,结合微观的分析 ,从文艺批评和美学方面提出了三点看法 :一、“风骨”是一个分离的集合概念 ;二、“风骨”是一个象征美学概念 ;三、“风骨”是一个历史与时代结合的艺术概念。从而得出质朴、刚健、骏爽的艺术风格是“风骨”的根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政绩”变“政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领导干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政绩,给当地留下沉重的债务,使“政绩”变成了“政债”。“政绩”变“政债”一般有三种表现:急功近利,透支开发使“政绩”成“政债”;贪大求洋,“花瓶工程”使“政绩”成“政债”;邀功心切,“献礼工程”使“政绩”成“政债”。其形成因主要有:用人导向有偏差;政绩考核不合理;政绩观不正确;决策过程不科学;政绩成本意识不强。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准确评价鉴别干部的政绩;讲究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得以发挥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要”与“不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治有机体循环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假设之一。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认为人体、社会和宇宙可以被看作一个同构物,并依据这一原理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著名政治范畴。换言之,在这样的思维框架下,政治事物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具有生命的周期,整体社会的运行也具有功能的相似性。所以,处理社会政治事物就像中医看病一样,形成了一种“政治身体症候学”。这种政治思维取向具有明显的“非本质主义”(a-essentialism)特征,政治行为的目的不是改变事物的自然结构,而是顺应自然法则,协调和整合已失序的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变化,其中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该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政治营销,就是政党、领袖、组织、团体等为了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政策主张等让民众所接受而进行的宣传、教化、灌输。成功的“政治营销”离不开对社会舆论的引领和掌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扮演着社会舆论的“领导者”角色,党和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便成为衡量其“政治营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闻执政”的现实要求,它体现了政府政治营销观念的进步,有益于尊重公民知情权,有助于用权威声音掌控舆论,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而提高对媒体的领导力则是“新闻执政”的核心,只有实现组织管理能力、宣传创新能力和议程设置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在“新闻执政”的过程中达到“政治营销”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6.
黄河  姚敏 《培训与研究》2003,20(6):107-108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学效果面临着比其他课程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笔认为,创造教学体系,以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为依据,加强“修养课”引导力;把握教学点,以点带面,增强“修养课”的说服力,是提高“修养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信息量小、传统传授的误教误导、教育者自身不足、受教育者的认识误区、不良行为和风气进入高校校园并扩散泛化、教育内容传播和受教育者的年龄呈现逆序现象等问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在精神底蕴上相通相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应该与时俱进,把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泛思想政治教育课”课程体系。在“泛思想政治教育课”实施上,可以采取将马克思原著内容尽可能地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寓通识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的各项改革都进入攻坚阶段.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信息传递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中国共产党能否发挥其政治优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保持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之一就是要看其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优势能否得到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19.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育工作要运用已有的经验与科学的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其中,转变观念是先导,精选内容是核心,真诚态度是前提,摸准脉搏是突破口,情感教育是基础,以理服人是原则,开展活动是载体,以美育人是艺术,机制与手段创新是关键,注意实效是结果。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