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先 《留学生》2011,(8):30-31
世界上很少有人不知道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她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也因此获得了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能和居里夫人沾得上边儿的人并不多.这个人一定是因为做出了巨大贡献才被予以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居里夫人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人类放射学研究的先驱。她的处事态度和工作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中,选录了她的作品《我的信念》。课文注释中把居里夫人的国籍介绍为波兰人,是不够准确的。本文通过对初中全套语文教材在作者注释方面的深入分析,结合居里夫人的具体生活经历,认为应该将居里夫人介绍为法国或法籍波兰裔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镭的"母亲"、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和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然而,大家是否还注意到: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对待  相似文献   

4.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5.
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五年获奖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是很熟悉的。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他们对镭的发现不但开辟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在医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为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斯础,他们被人们誉为“镭的父母”。但是,如果提起伊伦·约里奥—居里,也许有人就不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7.
朱永新 《生活教育》2011,(17):61-62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镭的"母亲"、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和两次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然而,大家是否还注意到: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对待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女儿,给我们每个做父母的留下了一面宝贵的"人镜"。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是放射性元素镭的"母亲"、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和两次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然而,大家是否还注意到: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对待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对待女儿,给我们每个做父母的留下了一面宝贵的"人镜"。  相似文献   

9.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提出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从科技发展史上瓦特发明蒸汽机、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量子理论等几个事例,充分说明没有实验、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造.指出科研上不能搞浮躁风气,不能以论文数量来衡量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4,(Z2)
居里夫人,著名科学家,1867年生,波兰人,先后发现钋(po)和镭(lei)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曾两次获诺(nuo)贝尔奖。  相似文献   

11.
严淳 《家教指南》2006,(4):49-51
【经典欣赏】居里夫人(1867-1934)即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在8年的时间内两次摘取不同学科的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她一生中还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其实,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知识女性,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长女伊雷娜是一位核物理学家,后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193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波兰科学家玛丽·居里(1867—1934),通称居里夫人。同她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我的信念》是这位伟大的女性和著名科学家在晚年回顾一生和抒写信念的篇章。文章质朴真诚,夹叙夹议,展示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以及作为女性的兴趣、爱好和情操。“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文章开篇明  相似文献   

13.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侨居法国的波兰人。这一年,波兰邀请她回国参加在华沙举行的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在主席台上,国家领导人、各国著名科学家和她的  相似文献   

14.
融立 《家长》2013,(5):30-32
崇高感需要孩子的亲身体验,需要家长的主动培育。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之后,居里夫人声名大噪。为了躲开新闻媒体的追踪,夫妇俩住到乡下,但记者还是闻风而至。居里夫人说:"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相似文献   

15.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诞生。玛丽·居里(Marie Curie),出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6.
诗意地错过     
诗意到底是什么? 是一种意境。人生于世,有些美丽需要错过。短暂的人生需要错过的太多太多,即使再完美的收获,也会伴着许多的失去。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使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居里夫人因为那份执著,失去了政府的赞助金,世人的赞颂,最后甚至失去了丈夫的宝贵生命,但她拥有了崇高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所有的名人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爱因斯坦在杰出人物辈出的20世纪,居里夫人以放射性元素的划时代研究、为数极少的两次诺贝尔奖得主的荣誉、淡泊名利艰苦探索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树立起一座非人工所能制造的纪念碑,受到人们由衷的敬仰,并在科学界和社会各阶层广为传颂。然而,她的富于诗意、极具理想甚至带有梦幻色彩的浪漫的家庭教育方式,却鲜为人知。其实,她既是一位勤奋的学者,又是一位贤慧的妻子;既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师,又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母亲。可以说,她在工作与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取得…  相似文献   

18.
校园板报     
居里夫人尊师1932年,华沙镭学研究院举行落成典礼,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被簇拥到主席台上,接受献花与喝彩.忽然,居里夫人好象从人群中发现了什么,急急离开了主席台,一直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妇人身旁,弯下腰,深情地吻了她的双颊,随后推着她坐的圈椅向主席台走去.是谁,值得居里夫人如此尊敬?原来是居里夫人小学时的老师.居里夫人觉得,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大的成绩,都应当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小学老师为她的成长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伍家)  相似文献   

19.
鲁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梁衡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之美.最后写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20.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比铀的放射性还要强几百倍的新元素,并提议将其命名为镭。而此时,他们既没有实物,更没有测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有人以挑衅的口气问道:镭在哪里?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居里夫人却始终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她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