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也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的教育。人类社会在发展,人类社会的教育也在发展。这是我们对于教育与人类社会的一般看法。但,人类社会是由政治、经济、文化诸种关系构成。那么,教育与人类社会关系怎样?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处于何等地位?这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要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既遵循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生动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选择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多样性的必然结果.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本质内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和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自然界以自身铁的必然性,向人类社会施行了严厉的报复——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恶化。要化解人类对待自然界的粗暴行为所遇到的生态危机,避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出现物质交换断裂的后果,就要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唤醒人类内心深层的自我意识,还自然之魅,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类社会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人类社会发展主体力量和人类社会发展途径的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管理行为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和必需的实践活动.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共同劳动,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便应运而生了.也正是有了人类社会的管理行为,才使它超越了动物界的一切活动和行为,并  相似文献   

7.
对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不应从客观,而应该从主观、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正是因为有了人的自主能动性,才有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源于人的能动性中包含着受动性,它以人的主体能动活动为基础,不是外在于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寓于人的主观能动活动之中的。人的主体能动性是正确把握人类社会规律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物质生产、社会关系为出发点,阐述了社会共同体的发展演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共同体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工人阶级贫困、劳动异化等问题,提出了建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论主张。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出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关系主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思想不仅表达了对人类的深切关怀,也符合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促进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类——教育人类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世界文明的创造者。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促进自身发展的实践活动。教育伴人类社会产生,随人类社会发展。认识人类的历史,便会知晓教育的意义,肯定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也就肯定了人类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某大学人类社会行为学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成功类比了人类社会某些公众行为和意识的起源,绝对有人类社会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与社会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许多社会现象都可以对竞技体育产生影响,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种缩影。同时竞技体育反作用于社会,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体育社会学必须将竞技体育作为一个重点研究对象。本文按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对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的规律和动力保障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呼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但是生态伦理学不仅仅是为了挽救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它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在这个阶段上,伦理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整个自然都可以作为道德主体。自然成为道德主体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本就是伦理共同体中的一员,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自然被排除在伦理共同体之外。尽管如此,伦理共同体还是在扩大,自然就是其下一个逻辑扩展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具有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这种道德主体不同于以往的道德主体,而要以人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有序地存在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动因是社会道德规范和道德控制系统在起作用,它们维系和调节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稳定发展的社会中,道德规范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和有效;在现代的稳定发展的社会中,也应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以提升儿童的道德水准,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成熟的一个标志,对儿童的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但它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正确分析和认识收入差距的存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对于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及生存哲学思潮兴起的内在动因和主要特征体现于其时代背景和哲学自身逻辑方面,以此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哲学面临着为现代化和市民社会确立理论基础的任务,主要成果是使实践人学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第二阶段,哲学开始出现反思市民社会和现代性的个性自觉,旨在丰富和深化实践哲学的生存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年,其时社会处于失序状态中,荀子思想宗旨就是重整社会秩序。重整社会秩序的理论前提是"天人相分",通过"明分"方法,从"天道"回归"人道"。"人道"包含着两个序列:第一序列是人类社会"原发阶段"。此阶段人类面临与动物间的赤裸裸的"欲"之博弈,而博弈法则就是"群",人类集合成"群",才能脱颖而出,战胜其他动物。第二序列是人类社会"后发阶段"。此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系"群"。荀子之方式是"化性起伪",使人迁恶趋善,从而使社会摆脱混乱,臻于安宁协和的境地。因此,不论是在第一序列,还是在第二序列,"群"均是其博弈法则。在此意义上,荀子是"群"本位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地理环境学说认为,在人类文明初期,地理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且通过对物质生产活动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使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文明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并经历着不同的历史进程;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对自然富源利用的范围,并减低了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程度,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必须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否则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历程,就是对人生境界和社会生存环境不断追求的历程。时代的发展已把 人的审美素质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和新的高度。美学精神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趣味,丰富人的人生体 验,健全人的人格。人的审美素质和美学精神正在与现代社会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孙向军 《教学与研究》2004,12(12):24-30
知识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化的新阶段,是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是人类物质生产力充分发展、需要结构变化、环境的约束、知识商品化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知识生产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力,它意味着知识不仅成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且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因素。知识生产力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过程,是以信息化的充分发展为基础,具有全球性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特性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