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马明 《培训与研究》2003,20(6):23-27
《围城》中大量外语词汇的使用有着内在的审美作用;主要体现在揭示小说主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空间、表明作态度、追求一种真实感等五个方面。这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的成功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中外语词汇的运用符合特定的叙述环境、特殊的描写对象,同时作深厚的化修养也为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移植的过程中,译者会经常遭遇因文化语境缺省而导致的词汇空缺现象。笔者拟结合《围城》英译本的相关例证,对词汇空缺的翻译作一次全面的探析,最终总结出四种较有代表的方法,即音译补义法、直译说明法、意译诠释法与省译替补法。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深刻的思想革命,肯定了译语读者在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围城》英译本之所以好评如潮,是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灵活采取翻译方法对译语读者进行关照.一方面,译者迁就译语读者现有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水平,关注了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以及认知心理,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译者向读者输入异语文化成分,提高读者的认知能力,开拓读者的接受视野.  相似文献   

4.
罗玉枝 《文教资料》2010,(29):57-59
隐喻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以小说《围城》及其英译版为范本,通过分析译者英译汉语隐喻的具体实例.探讨了汉语隐喻英译的三种常用方法和技巧.指出翻译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类型、交际情景和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围城》产生于现代白话小说日益兴盛的时代,那时的现代汉语词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变化、发展。分析书中用词能总结出当时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部分特点。  相似文献   

6.
《围城》     
<正>《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一部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小说。在题材和主题上,钱钟书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变迁,艺术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一代欧化知识分子的特征和命运,写出了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在这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里,  相似文献   

7.
秦玉锐 《海外英语》2014,(3):121-12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部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一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小说。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曾被译为多国文字。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翻译理论角度对其英译本做过研究,但鲜有人从翻译伦理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该文拟从翻译伦理角度,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探讨《围城》英译本中伦理模式的体现,并对伦理模式的不兼容性作以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张慧 《海外英语》2022,(18):54-55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汉语在逐步演变,其中大量的优秀传统语言形式被保存了下来。成语是汉字文化的瑰宝,大多来源经典名著、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口相传的故事。它们虽然精炼,但又富含丰富的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汉语英语的差异,所以成语的翻译一直都是一个难题。文章尝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成语的翻译进行研究,选取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小说《围城》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它侧重将读者研究提升到文学研究的中心地位,要求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考虑读者的期待世界,这样能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文中通过举例总结《围城》中的成语的翻译方法,用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的文字游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然而文字游戏翻译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本文首先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字游戏进行归纳,然后通过对其英译本的研究总结出文字游戏翻译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伍志伟 《文教资料》2011,(16):31-33
本文运用哈蒂姆和梅森所提出的语篇翻译理论,从交际层面和语用层面两方面分析《围城》英译本中处理社会方言所出现的错误,最后总结出在翻译社会方言的时候,译者应该从交际、语用和符号三个层面进行宏观的决策,然后再从微观的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围城>使用了大多的隐喻,种类繁多.本文将它们区分为文化隐喻和文化外隐喻两大类.而文化外隐喻又可区分为普遍隐喻和个性隐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3.
从奈达的五种文化类型分析了《围城》中负载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及语言文化的一些文化词的翻译,并分析了译者在这些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处理上的得失。同时探讨了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并得出翻译手段应变通和灵活以达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从1946年问世以来,就备受世人关注,此部作品奠定了钱钟书先生在中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的杰出地位。整部作品以诙谐幽默的格调著称,尤其是语言的幽默艺术,对后世其他文人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围城》语言的幽默艺术主要表现在语音上的幽默,修辞格造成的幽默以及成语活用造成的幽默等等。  相似文献   

15.
对于需要反复提及的一个名称或概念,英语习惯于变换用词,以避免重复;而汉语倾向于重复,以求名称一致。本文试图深入系统地揭示英汉语这种用词习惯差异,并探讨英语用词变换的规律和方法,旨在说明英汉互译中如何体现这一习惯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娜 《培训与研究》2008,25(9):28-31
词汇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单纯重复与非单纯重复,以及共指性重复与非共指性重复。结构衔接意义上的衔接性重复主要在于它的修辞和非修辞用法的区分,因为多数结构性重复都带有修辞目的。在汉语常常使用重复作为衔接手段的情况下,英语往往采用变换的方式来实现一定的衔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整部《围城》,从头到尾,主人公方鸿渐的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女性。钱钟书先生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塑造一批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处身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作者的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将人物的思想内核展露,从而完成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重新诠释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和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同是存在主义的作品,共同反映了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世界的孤独无助。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影响和作者视角、表达手法的各异。两部小说在叙事结构和精神向度上却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从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模式出发,针对译者与原文作者以及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失误这两大案例,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对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英译本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明示-推理模式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20.
以目的语读者可接受性为研究视角,对中英文版本《围城》的惯用语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中惯用语翻译欠妥译例,探讨《围城》中惯用语的翻译策略。翻译时应根据惯用语自身特点,结合具体上下文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在不影响目的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著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