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对形形色色的奴性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无情的鞭挞。契诃夫曾说过:“在人群面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人应该“把自己身上的奴性一滴一滴挤出去”。短篇小说《胖子与瘦子》是批判奴性的力作。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抨击社会庸人心理与产生庸人的沙俄社会的同时,热烈地呼唤着没有经过歪曲的人性的张扬。  相似文献   

2.
昭通作家夏天敏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讲述了高寒山区贫困农民德山老汉在帮对扶贫活动中被迫领养了刘副专员送来的一对优良品种的外国羊,从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故事,其可堪称当代中国版的"羊吃人"悲剧。文章从扶贫活动中存在的官僚作风、官本位思想及农民的精神奴性等方面论述了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张平 《文教资料》2010,(17):6-7
文学作品多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理解描写女性,女性与男性常呈现"奴性"和"人性"的存在模式,关汉卿笔下的婢女燕燕毫不妥协于封建尊卑等级的社会次序,努力为自己的"人性"抗争终获成功,本文就此形象从"奴性"到"人性"的抗争,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王学  王月 《文教资料》2010,(24):29-30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完全背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以及人对渔猎活动的理解和表现看,这又是培养一个人了解、热爱、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的生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出身卑微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心,这与当时俄国的奴性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他寄希望于作品,渴望唤起人们的自我与自尊。《在钉子上》、《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是契诃夫经典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皆为官奴,他们有着各自的特性,但又有着共同的奴性心理。在小说中契诃夫采用了一贯的讽刺手法,讽刺了奴性十足的官奴们。研究发现,这些官奴的奴性心理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他们的祖祖辈辈都被沙皇洗脑为沙皇服务,从小受着东正教的熏陶,变成了宗教的傀儡,更为致命的是他们被当下严酷的官吏制度所束缚,想要生存就不得不屈服于权力。  相似文献   

6.
吴艳萍 《中小学电教》2012,(10):143-143
周五的语文课,我认真地为学生订正练习中的错误,当改正"前苏联诗人"普希金为"俄国诗人"时,为了加深印象,我给同学们讲解了前苏联和俄国的分界并列举了主要作家,尤其重点讲了俄国19世纪的文学。我提到了果戈理以及他的《死魂灵》,这时,学生中有"果子狸"的声音传出,很明显,这是在故意捣蛋,我当即追问,有人说是由丹喊的,面对这个...  相似文献   

7.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是一篇经典的杂文,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对皇权意识和奴性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本文试着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站在"王"的立场上,重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以发现其中的真谛,进而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8.
民粹主义是时代产物,对民粹主义的认识应该深入到它的时代中去。启蒙思想、现实品格共同奠定俄国民粹主义的哲学倾向,俄国民粹主义者振聋发聩地喊出"到民间去"的政治口号,积极地评价这一历史思潮的背后应注意区分俄国民粹主义的两种区分及其相互演化的历史过程。只有深刻地对其哲学基础做出详实的判断,才能更清楚地表明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药》将包罗万象的社会浓缩在一篇文章中,塑造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华老栓、夏瑜等主要人物以及众多无名无姓的小人物,鲁迅对其中的社会和人物进行了冷静客观的剖析,展示了人性的孱弱——"奴性"思维。从"奴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出发,探究《药》中社会群体"奴性"思维的表现形式以及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那么,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养呢?一、用关爱和真诚打造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爱,首先是尊重。  相似文献   

11.
屈原作品中时隐时显地流露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心态,即臣妾心态,这种臣妾心态的形成及存在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根源。屈原对于这种臣妾之道的执迷,除了自身个性及其所处时代社会和地域文化的原因之外,也烙有极为深刻的中原传统文化心理印记。  相似文献   

12.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显得很渺小的生命个体在典妻这一畸型婚俗中凸显了人性的扭曲,在讲求儒家“仁”“爱”的文化氛围中,这些人性的异化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无我的这种奴性与其不健全的灵魂产生的根源正是中国封建的宗嗣制度。  相似文献   

13.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深刻揭示了传统农民把翻身解放的希望寄托于“真命天子”的出现,而不相信自己力量的封建依附性、奴性。建国至今,这种封建主义的明君政治,仍在很多人心目中扎根很深。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文化心理影响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和各阶层的人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首要的是人们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因此,要重视农民文化心理研究,并伴随着农民文化心理研究与改革的进程,实现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俄语受到了来自非俄罗斯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猛烈冲击,俄语的拥有者在急剧缩减。俄联邦政府在前后15年中为普及与发展俄语教育采取了多项措施,努力使它成为集聚独联体各成员国整体化,巩固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重要地位的战略手段。从《俄罗斯教育现代化大纲》的发布到《2006-2010年联邦俄语教育目标规划》的付诸实施,普及与发展俄语教育的工作取得了瞩目成就。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语言形式,谚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原因在于,它用美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形象上给人以美的刺激,在思想上给人以美的启迪。同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一样,谚语的艺术美也表现为内容和形式的完全统一。因此,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讨俄语谚语蕴涵着的重要的审美价值,从而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俄国对我国西北边疆侵略的步步深入,俄罗斯人迁入新疆,形成大漫布、小聚居的局面。十月革命后,又有大批俄罗斯人逃入新疆定居下来。这些俄罗斯人绝对数量不多,仅占新疆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积极地融入近代新疆的社会生活,最终形成新疆的俄罗斯族。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精神曾经是一个“难解之谜”,迄今为止不少史家、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但始终众说不一。其“难解”之原因就在于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两重性和悖论性。本文试就俄罗斯民族精神的这种特性及其形成的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着重从其自然地理基因及历史的因素来剖析俄罗斯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变形记》是弗兰茨.卡夫卡的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方式上非常具有特色。运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分析了其在小说的主旨、主人公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态度变化等的陌生化表现手法,认为"陌生化"技巧的运用是该部作品主旨成功揭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异化是佩列文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佩列文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人的变形,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异化和其他各种异化现象来说明解体后的俄罗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人与人之间疏远、陌生的社会关系,人的异化、虚无的精神状态以及苏联社会现实世界的破碎性和虚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