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教育的发展告诉我们,社区教育的活力在于学习方式的不断变革和创新。近年来,体验学习方式在社区教育的尝试和应用,引发了我们对社区教育方式的新思考。体验学习方式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对于改进社区教育方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把体验学习方式应用于社区教育,有助于进一步体现社区教育的取向、提升社区教育的品质、激发社区教育的活力、完善社区教育的载体。为此,我们需要用体验学习的理念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多维度的体验学习方式实践,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体验方式、基于实践基地的社会体验方式以及基于实训基地的培训体验方式,从而寻求社区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视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汗学院"、"翻转课堂"、"微课程"成为近两年的教育"热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在对学习方式内涵与结构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视频的教育应用,提出视频的应用能否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及其教学模式的选择、设计和应用实践。其次从微课程设计的角度,深入探讨"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后提出基于视频创作的可视化学习模式是视频应用的高级形式,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时代背景下,多种信息化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将信息化学习模式置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思考,考察其能否体现新课改对学习方式转型的要求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在探讨学习方式的涵义及其与学习模式关系的基础上,从学习方式分类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几种信息化学习模式,探讨了信息化学习模式应用中需认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时代背景下,多种信息化学习模式应运而生。将信息化学习模式置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思考.考察其能否体现新课改对学习方式转型的要求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在探讨学习方式的涵义及其与学习模式关系的基础上。从学习方式分类的视角。重点分析了几种信息化学习模式,探讨了信息化学习模式应用中需认清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它已经渗透到了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学习方式由传统单一、被动的方式向新型学习方式,如个别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体验学习等的转变提供了方向上的引导,条件上的准备和技术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学学习方式亟待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移动学习以及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都给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文章对可用于数学中的信息技术进行分类,对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构建了信息社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模型,希望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学习者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转变高职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标准要引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促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也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材编写的改变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一、何谓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又称学习风格,是指…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积极探索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根本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新型学习方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它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定论,但通行的观点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因人的个性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一些基本相同的成分: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反映了学习者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学习者所表现出的学习方面的稳定性与独特性;独特的学习方式还受到学习者特定的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就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  相似文献   

11.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进行课程改革十年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学习方式转变说”“学习方式引导说”这些提法尚存在不妥之处,容易对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产生误导。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学习方式最优化”,并阐述了学习方式最优化的依据,在分析了新旧学习方式内涵、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学习方式最优化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对学习方式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永康教授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在语文教育的各个领域造诣颇深。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更是让人折服。他在《语文教育学》一书中提出,学生应该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解决语文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提倡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结合的新语文学习方式,以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环境。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今天,笔者只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说明了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模拟科学家研究课题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态度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笔者以教学活动的实例,阐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 2 1世纪对教育发展的要求 ,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要求。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在教育心理学上具有特殊意义 ,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材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 ,更重要的是新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研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时刻影响着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与此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下的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以数字化学习方式开展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是进一步深化学科课程学习,实现育人方式转变的关键。信息科技课程开展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包括三个方面:面对数字土著,数字化学习方式并非与生俱来;面向科学与技术,数字化学习方式促进真实性;面向全体学生,数字化学习促进教育公平。信息科技课程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教学建议包括:基于数字工具实施项目学习,加深经验转化;运用数字资源进行情境学习,促进迁移应用;采用数字平台开展跨学科学习,进行广泛融合;借助智能技术实现自适应学习,促成个性公平。  相似文献   

18.
袁振丽 《教书育人》2005,(12):59-61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标准要引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促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育也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教材编写的改变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化,提倡以自主、探索、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如何有效和综合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教学与学习,探究出适合中国教育现状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共享学习则是强调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相互之间知识共享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论述共享学习的意义、内涵及实现形式,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工具,与具有相同学习目标的人进行知识共享,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将传统学习的优势与其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