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师生把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同名歌剧上演,受到人们喜爱。50多年后,中国音乐学院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重新排演这部歌剧,依然受到观众欢迎。本文从文化自信、传统经典的现代转化、独特的名片意义、赵树理文学观的现代价值4个方面分析了歌剧《小二黑结婚》经久不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4月5日至8日,我院师生排演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天桥剧场成功演出,受到了北京观众和媒体广泛好评和关注,热情的北京观众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来自赵树理家乡的老师和学生。连续四  相似文献   

3.
张静静 《考试周刊》2014,(46):17-17
<正>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作为一位卓越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性生活为素材,充分展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成为赵树理所代表的"山药蛋派"作品最具地域特征的魅力之源。可以说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民俗性,是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小说。其代表性的作品当属《小二黑结婚》。《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故事,二诸葛与三仙姑滑稽而生动的行为话语,在那个时代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继而被以各种文艺方式搬演、传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辐射力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在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以三仙姑形象最为引人瞩目。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赵树理的男权主义女性价值观。文章分析了赵树理落后的女性观的种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美 《语文知识》2009,(4):39-40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小说的代表作,采用的依然是在中国文坛上流传了千年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从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看,《小二黑结婚》颇符合“才子佳人”的故事要求。然而。正是通过“才子佳人”模式的故事结构,《小二黑结婚》成为了一个“快乐的文本”,带给人以“快乐”而非“新生的极乐”。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与贺友直,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是连环画泰斗,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部《小二黑结婚》紧密联系。用贺友直自己的话来说,一生四画《小二黑结婚》,主要就缘于两位艺术家息息相通的幽默。但其实不止是幽默,赵树理与贺友直还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也许就是这诸多的相通,最终成就了二人的缘分。  相似文献   

7.
一.《小二黑结婚》的诞生和轰动 1943年5月,抗日战争期间,在太行根据地的武乡(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和辽县(后改为左权县),通俗作家赵树理正在这里从事调查研究,当时他已被调到了中共北方局党校调研室工作,以职责所在,加上作家“采风”的需要,赵树理深入乡村,采集了许多文学素材,不久,就开始酝酿写作小说《小二黑结婚》。  相似文献   

8.
姜培 《考试周刊》2011,(64):22-23
赵树理的小说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从题材、风情习俗、人物形象等方面里里外外都透着“土气”。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淡淡赵树理小说的“土气”。  相似文献   

9.
奠定赵树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优秀短篇《小二黑结婚》,完成于这样的背景下:“新政权在太行已建立了四年,土改才开始了一年,当时农村有个几乎与土改同等重要的问题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习惯,因为那时不但地主卫护封建,就是一般农民也如此。”(董均伦:《赵树理怎样的处理<小二黑结婚>的材料》)作家正是抓住这一问题,把它变成作品的主题,艺术地加以表现的。  相似文献   

10.
沈维琴 《文教资料》2006,(15):113-114
课型:鉴赏综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及课件、钢琴、剧情简介小卡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歌剧”的常识;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学会体会刻画人物形象的音乐及其情感表达;三、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绣红旗》唱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一、《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二、《洪湖水浪打浪》、《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三、《绣红旗》(选自歌剧《江姐》)教学重点:一、重点介绍歌剧《江姐》,欣赏《绣红旗》唱段,让学生在欣赏…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同志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的出版,曾经轰动了整个太行山,可以说在那里掀起了一股“《小二黑结婚》热”,并很快地传播到其他解放区。作家把生活中的悲剧结局改为喜剧结局,极大地鼓舞了广大青年在婚姻问题上所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并促进了他们抗日热情的高涨。毫无疑问,这是赵树理同志的重要贡献。但是,这篇作品在妇女观上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民主思想未能贯彻始终。即他对妇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是肯定的,歌颂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大歌剧最早形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至19世纪在几个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实际上,我国也具有悠久的音乐戏剧传统,最早的歌舞剧雏形源于汉代的"百戏",而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歌剧是从儿童歌舞剧的模式开始的,在我国20世纪出现。我国第一部大型歌剧《白毛女》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歌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具有"民族新格局"的模式。而继《白毛女》问世之后,《小二黑结婚》、《刘胡兰》、《窦娥冤》、《嘎达梅林》等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相继产生,同时我国还引进《茶花女》、《蝴蝶夫人》等欧洲经典歌剧,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带来了我国歌剧的繁荣局面。歌剧《江姐》在这一黄金时期应运而生。无论是从其创造的时期还是从题材内容来看,歌剧《江姐》都在我国现代歌剧剧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歌剧《江姐》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和研究了其演唱风格,旨在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是大、中学生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优秀的现代小说家.著名的《小二黑结婚》,以其崭新的主题思想、生活内涵和人物形象,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三仙姑是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赵树理通过对三仙姑人物形象的塑造,让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领略赵树理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伟大意义,同时也能透视其“问题小说”的创作偏失。  相似文献   

15.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之作,是文艺大众化道路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篇小说的成功,使赵树理成为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大众艺术家,也是真正解决文艺大众化问题的第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变太行山由来已久的婚姻陋俗,《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于1942年1月公布施行。由于受传统封建落后观念的影响,其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为了提高山区群众的思想觉悟,赵树理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创作的《小二黑结婚》便应运而生,从而对《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的顺利贯彻执行起了积极而有益的推动作用。文章试就《小二黑结婚》与《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的互动,作一浅显的探析,以明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鹭 《老年教育》2009,(6):12-13
山西省左权县政府法庭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6月5日签发的一张刑事判决书,竟成了作家赵树理的灵感来源。赵树理当时就以这桩案子为基础,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而案件的受害者岳冬至,就是“小二黑”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代著名农民作家赵树理,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小说,在当时的西北解放区,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他的小说为什么老百姓喜欢看呢?是因为他写的是群众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周克芹创作比较论袁曙霞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以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对农民的热爱,使他始终将创作的目光放在农村生活题材方面,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他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