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山西省长治、晋城一带的民间乐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文章从上党八音会的乐队组成、曲牌、音乐形态等方面展开阐述。着重对八音会的曲牌在宫调、曲式结构、旋法与转调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上党八音会是晋东南上党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吹打乐,是上党人民自古留下来的优秀艺术类型.从演出角度来看,上党八音会从最原始的鼓吹乐套曲《十番锣鼓》逐渐演变出了戏曲音乐与社会功能性音乐,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戏曲曲牌、唢呐咔戏、民歌、小调等音乐素材,以至于改革开放以来上党八音会逐渐突破其原有的音乐形式,诞生诸多独立性更强、音乐性更...  相似文献   

3.
上党八音会是国家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成为上党地区民间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之一.本文对城市化背景下上党八音会现状调查,从网络媒体传播、活态传承、政府规范与扶持、学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上党八音会当代路径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上党八音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从乐器的配置、曲目、乐人等都发生了改变。本文通过对上党八音会生态环境变迁,提出对其相适应的、有效地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上党八音会是山西较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上党八音会是盛行于山西长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是当地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载体,表现出鲜明的风俗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艺术花园中绽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晋东南吹打乐的特殊称谓,黄一宝是介于乐户行与八音会之间的过渡性传承人。解读黄一宝的艺术传承经历和对八音会的认识,不仅使我们窥探出20世纪70—90年代上党八音会的历史变迁以及活跃于民间和艺术舞台上的八音会艺人的生活状况,而且黄一宝以亲历者和转述者的双重身份,在讨论上党八音会的传承演变时,为研究者提供了上党八音会发展的新线索。  相似文献   

7.
上党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长治、晋城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组织,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文献中即以提到。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上党八音会在传统表演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同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上党八音会为例,研究其目前的生存现状以及如何进行传承与保护的问题,同时为山西传统戏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转型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9.
"八音会"是流传于晋东南地区,为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地方特色。文章主要针对润城古镇一例丧葬仪式的个案调查,梳理八音会在仪式中有关乐器、曲牌以及与丧葬仪式配合的方式等多方面表现。揭示八音会音乐在丧葬仪式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中,文化产业是二者的契合点,也是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走出困境的成功探索,但是如何科学发展才能使传承与开发并行不悖是重要的课题,因此文章选择"晋北八音会"为个案研究,针对文化产业的实施途径展开论述,希冀能够对其以后的发展保护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古交八音会(艺人自称响工)是一种以唢呐、管子为主奏乐器,辅以笙、笛等吹奏乐器,晋胡、二胡等拉弦乐器,战鼓、铙钹等打击乐器以及键盘乐器等为之伴奏的民间乐班组织。它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周岁百天等礼俗活动及开业庆典等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客家八音是客家文化的代表。台湾地区的客家八音一方面保留了大陆祖地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也随台湾的社会生活、文化风貌、风俗习惯不同呈现出特有的地域特征。在演出方式、乐队编制、传承方式、曲目保存及创作、南北风格差异、社区扶持与推广等方面均展现出在创造中继承,在吸收中融合的旺盛生命力。台湾客家八音的生存经验,对民间民族音乐遗产的保护具有启发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上林县是多个少数民族聚集之地,八音作为多种民族文化融合的音乐种类,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林县八音在讯息更替的风暴时代,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发展与保护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4.
上党八音会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传承及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成效,八音会内部也有自己的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群众的需求,但其发展仍有待提升和商榷之处,笔者就此提出建议,以求八音会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15.
鼓大约诞生于4500年前,一般用木杵敲击,也可直接用手掌敲击。在中古代之前,鼓的主要功能是驱除猛兽和传递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鼓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从宫廷雅乐到民间歌舞,从祭祀集会到劳动竞赛,都离不开鼓类乐器。  相似文献   

16.
"八风"和"八音"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中两个不同的概念,从古至今各家对二者的解释虽不尽相同,但从未把二者等同视之,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的《音乐美学教程》一书提出"八风指八音",显然是一家之言,不可为凭。"八风"所出之处,显示的应是"八方"而来的各国民歌民谣,从未被解释为8种乐器;而"八音"所出之处,大都理解为"8种乐器",而从未解释为"八风"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壮族八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统称,自古以来,伴随着壮族人民的婚丧嫁娶、贺新屋、祝寿、祭祀迎神等传统活动,深刻的反映着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南阳雄会八音乐队,是远近闻名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壮族八音乐队,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拜访雄会村八音乐队乐手,并对乐队组成、乐队中的特殊乐器、乐队演奏的曲牌等,进行了采访记录。  相似文献   

18.
玉林八音,又称桂南八音,因使用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八种乐器演奏而得名,主要用于各种节庆、婚娶、满月、贺新屋、祝寿、迎神、祭祖、丧葬等民间、民俗活动的仪式中,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不释手。本文通过探究玉林八音的历史源流及其艺术特色,以期对玉林八音作较全面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宝卷的传承,除了文本传承外,还有以各种曲牌为载体的音乐传承。宝卷音乐属于典型的曲牌联套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声腔系统,根据音乐结构和音乐特点可分为佛教音乐曲牌、词曲小令曲牌和民间小调曲牌。以甘肃岷州宝卷为例,将中国传统音乐的综合体分层解析,意在理清明清时期教派宝卷中的音乐结构和曲牌类型,客观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的融合与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0.
外音是指不能纳入到和弦结构内的音级,虽然它在音乐结构中常以装饰性、过渡性的角色出现,但巧妙地应用外音不仅能为音乐起着润色的作用还能为整部音乐作品带来奇特的魅力,往往彰显出作曲家独特的音乐写作风格。本文拟通过对多声部主调音乐作品中外音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试图阐释外音在音乐作品的结构写作中的多种形态,并为其特征与构筑作用及其表现手法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