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资两利”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建国后一段时期处理私人企业劳资关系的主导思想。20世纪20年代前期,毛泽东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已经萌生了“劳资两利”的思想。1934年,毛泽东初步提出了这一思想。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劳资两利”的思想趋于明确和具体。建国初,毛泽东仍然坚持和实践着这一思想。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提出的依据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民主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在特定时期利益的共同性;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双重性;党使劳资双方接受“劳资两利”政策的可能性。为了落实“劳资两利”的思想,毛泽东主张,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工人权益,也要保护资本家的正当赢利;要通过劳资双方订合同、采取合理步骤和以不影响生产为前提解决劳资纠纷;纠正党内对劳资关系的“左”倾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2.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重要关系之一。“五反”运动后,新民主主义劳资关系出现了新的矛盾,国家在新的矛盾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进行及时调整,如推动成立以发展生产为中心的劳资协商会议,倡导签订劳资集体合同,保证企业获得合法盈利,确立体现“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等等。这些措施不仅将劳资关系纳入正常化,使之符合“劳资两利”的原则,而且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和经营得以恢复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中国工人运动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刘少奇深入而又全面地阐发了党的"劳资两利"政策,形成了观点鲜明、论证精辟的"劳资两利"思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劳资两利"是特定条件下的两利,是发展生产中的两利,是合作斗争中的两利。在实践中,刘少奇以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为目标,积极开展对党内外各方面人士"劳资两利"政策的教育与宣传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协调劳资关系的法规与制度,并提出了处理劳资矛盾、协调劳资关系的正确主张。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国劳资关系演变的趋势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体制转型以来,我国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吸纳的就业人口迅速增加,社会劳资关系日益普遍化.在此过程中,劳资利益矛盾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导致劳资矛盾已经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成为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本文从我国劳资关系的形成演变入手,对劳资关系恶化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建立新型的劳资两利关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五反”运动之后,私营企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劳资矛盾,这既损害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国家及时采取调整劳资纠纷的各项措施,如规定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确保企业合法盈利;积极引导劳资双方签订劳资合同;建立健全私营企业的工人监督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等。这些措施为解决私营企业内的复杂劳资矛盾,理顺劳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建国前夕,百业待兴。经济建设成为执政党的新问题,党的干部尚不熟悉经济工作,更不会经商。刘少奇通过对天津等地的实地考察,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指导原则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培养党的经济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私人资本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主张,至今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夕,百业待兴。经济建设成为执政党的新问题,党的干部尚不熟悉经济工作,更不会经商。刘少奇通过对天津等地的实地考察,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指导原则下,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培养党的经济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提出了保护和利用私人资本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主张,至今仍不乏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资关系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后,劳资关系紧张,刘少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劳资两利"的主张,即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的剥削;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争取工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资协商机制和加强对劳资双方的教育来解决劳资争议等。他的主张对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提高劳资双方的积极性,确定政府在劳资关系调节中的主导地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劳资双方有一种非常均衡的“责、权、利”,为了探讨劳资双方的这种“均衡”,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实现劳资“均衡”关系的劳资协议、工资帽、奢侈税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发现“球员工会”在与资方的谈判中起着保护球员利益的关键作用。劳资协议能有效维护球员的正当权益,这对我国的职业体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民营经济的新型劳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新型的劳动与资本的和谐关系,是民营企业内部迫切需要解决的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全社会的和谐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当前民营经济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劳动报酬低、劳动者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社会保障不到位.构建民营经济新型劳资和谐关系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劳动与资本"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对立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扶持劳动者的思想和劳资两利、和谐共赢的思想;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是:完善劳动合同、提高签约率,尊重劳动者的平等权利、维护地位平等,公平分配、实现劳资两利,健全社会保障、共享发展成果,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化解劳动纠纷,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彭秀兰 《天中学刊》1999,14(3):6-11
刘少奇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他那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思想,如: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保存富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优先农业,中国工业的“三步走”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建立两种劳动制度,恢复交易市场等等,刘少奇的这些经济策略思想不仅对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美国劳资集体谈判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把集体谈判作为制度化分配经济权力的法律手段和劳资双方利益博弈的重要法律制度已渐为美国社会各界接受。美国主要工会组织财产法律观的变化,强调要工会应严格遵守劳资合同的义务,并把工人自愿结社和集体谈判视为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内提高劳工物质生活条件的两大政策支柱。为此,劳联极力倡导建立“法理社会”。美国社会的政治主流、经济学者和法律学者等对劳资合作予以积极的回应,倡导创设某种社会机制,强调通过法律制度的设置,确保工会在与资方的利益博弈中,通过集体谈判与资方分享企业利润分配的决定权,使工人的收入在总国民收入中占一个适当的比倒,以稳定和提高工人的社会购买力,使劳工和资方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在美国企业界中,为数不少的“开明的”雇主也在其管理的企业中运用劳资集体谈判方式协调劳资关系的管理。劳资集体谈判思想的变化,推动了美国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的出现并成为劳资关系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3.
以“共同决策”和“集体协议”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德国劳资舍作制度是德国有效处理劳资关系的特殊机制。它以合作而非斗争为基础,协调两大阶级的利益,缓和阶级矛盾,保持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改善劳资关系、构建和谐南通,需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劳资阶层的相互认同;二是完善以“利和”为原则的利益分配制度;三是劳资矛盾化解机制的建立与企业工会职能的强化;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推行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则是该模式的基础概念。然而,当前我国法律上学徒的指代对象过多,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基础概念不明使得判断前提无法明确,概念的泛用增加了司法的难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利益平衡。纵观域外成功推行学徒制的国家,都将学徒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概念明确、外延清晰。因此,应当厘定我国学徒的身份,将其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实现劳资两利。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毛泽东对财经工作政策和措施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减轻人民负担,解放区财经应走向统一,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财经工作由围绕战争向围绕经济建设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资本与劳动的关系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马克思的劳资利益关系理论表明,劳资对立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是资本与劳动的相互依存却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合理看待和适时调整劳资关系,尽量使两者力量均衡,在我国构建和谐劳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解放前,苏州的学徒长期遭受老板的虐待与剥削,境遇十分悲惨。解放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上台执政,各级政府机关、工会组织及主流媒体通力协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得苏州学徒的际遇出现了巨大转折,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保障得到了有效改善,劳资双方基本上建立了"尊师爱徒,劳资两利"的新型师徒关系,为苏州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理论,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资矛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的二重性,在相当多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存在着大量的激化的案例,这种倾向使劳资矛盾有可能向对抗方向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资本侵蚀工人利益的行为,协调劳资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经济的长期萧条,以“主银行相机治理”、“交叉持股”和“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为主要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劳资制度”等为基础的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相继发生变化;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公司治理出现了一些新动向,主要表现在:更加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董事会的改革、更加重视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以及更加重视信息的披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