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2,(91):18-19
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各种文本翻译提供了很好的解释,本文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分析广告翻译,从而寻找出广告的最佳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术语除专业性、约定性等术语共有特点之外,还具有独特的广泛性。译者在翻译景观设计术语的过程中,会遇到一词多义和日常词汇术语化等难点。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出发,针对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探讨景观设计领域中有关术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瑰宝,其中关于传统节日的佳作亦有不少。本文尝试运用翻译适应选择理论来分析和探讨唐诗宋词里传统节日不同版本的英译,以更新更广的视角来解读唐诗宋词里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英译一直是困扰翻译界的重要问题之一.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审视中国传统节日的英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该理论的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等多维度转换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英译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整合适应度较好的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示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生死疲劳》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优秀作品之一,具有浓厚的中国乡村特色。作为其作品翻译家之一,葛浩文也为其获奖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分析《生死疲劳》译者葛浩文在翻译的第一阶段中如何进行自身适应而选择翻译此作品,第二阶段中如何进行多维度转换的选择来完成译本,如何发挥译者的中心地位,较好实现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6.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提出受到了译界的关注,近两年对于该理论的解释和指导实践的功能也得到了验证。本文通过对一篇软新闻不同译文的分析,得出结论:翻译适应选择论对软新闻翻译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图式移植”的过程,移植内容、移植方式贯穿译者的整个创作过程。图式移植的实现是译者主动选择和适应的结果,移植成功与否与译者做出的选择和适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适应、选择”为哲学依据,从新的视角来解读翻译过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该文试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围绕鲁迅翻译思想所体现的生态和谐的目的与宗旨、译者对自身需求的适应与选择、译者责任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文章拟以李继宏先生的畅销译作《追风筝的人》为例从语言维的角度分析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7,(1):71-74
亳州市博物馆英文介绍是作为地方文化对外宣传的窗口,但是翻译现状却亟需提高。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从语言、文化、交际功能三个方面对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发现该理论中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换翻译方法对展厅介绍的英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7,(6):19-23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借助"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和"多维转换"的翻译方法,分析妈祖文化宣传资料的英译文本,指出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的翻译错误,并探讨译者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翻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以《艾伦秀》的字幕翻译为研究对象,本文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翻译适应选择理论相结合,简要阐释译者如何在字幕翻译的生态环境中实现语言、文化、交际的适应与选择,呈现给目的语观众准确而又贴切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导下,对权威外宣刊物《今日中国》汉英版本中的翻译实例进行定性分析,探讨外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在各个维度(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中做出适应和选择,并最终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校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体现着一所高校的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及培养目标。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多,校训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多维"转换是翻译适应选择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可谓是其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评标准的统称。文章试图结合校训翻译实例,就翻译适应选择论对校训翻译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鸿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112-113,119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翻译界的一个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本文拟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指南,通过对比几种常用文化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来分析和时比文化词在翻译过程中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6.
焦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57-158,160
“翻译适应选择论”指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和选择翻译生态环境适应程度及最终译文的结果。文章从译者适应和选择的角度对严复《天演论》的翻译做出解释,指出严译《天演论》适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是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敦煌地方小吃与西方小吃命名特点的异同,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指导下,对现有敦煌地方小吃名的英译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并尝试给出建设性译名,希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推进该地地方小吃名翻译的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辜鸿铭《论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适应/选择”为理论支撑,构筑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了“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理念,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分析辜鸿铭在《论语》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进而指出在古代经典的翻译中译者应该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翻译适应选择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活动是译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进行的选择活动。董乐山的翻译注意启人心智,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体现了在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其翻译策略很好地适应了汉语世界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达到最佳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20.
引进"杂合"的概念,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对"林译小说"翻译策略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林纾在其小说翻译中采用的是"杂合"策略,这种"杂合"是表现在语言、文化、诗学各方面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杂合";是其多维适应当时"翻译生态环境"中的社会维、译者维、诗学维、读者维、赞助者维和目的维的基础上,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做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