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有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了,即使和教师的想法不一样,他们也会表达出来。面对学生不同的想法,教师应该怎么办?一、坚持自己的教学案例1:用两条线也行四年级的科学课“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检测能推测接线盒里的线路是怎样连接的。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发现各个接线头的通断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
看图,判断句子是否符合所给情景,用√或×表示1.A:CanIhelpyou?B:Yes,aneraser,please.2.A:Whatdoyouwant?B:WantanewcolourTV.3.A:Howmanypineapplesdoyouwant,MissGao?B:Three.A:They’refouryuan.4.A:WhatcanIdoforyou?B:Yes,please.I’dlikeanewdress.5.A:Howmuchisthetelephone?B:It’sahundredandeightyyuan.6.A:CanIhelpyou?B:Acupoforange,please.A:Hereyouare.B:Thankyou.案:1.√2. √3.×4.×5.×6. √责任编辑/于哲E看图判断正误(英文)@周森…  相似文献   

3.
我有幸听了一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新授课,这堂课富有艺术性的巧妙结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在课结束前,老师出示一个长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请大家算一算这个纸盒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作业本上算) 生1:10×5×2+10×4×2+5×4×2=220(平方厘米) 生2:(10×5+10×4+5×4)×2=220(平方厘米) 师:(再拿出一个相同的长方体纸盒)如果把这两个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合拼在一起(沿长的方向连接),大家想想看。这个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220×2=440(平方厘米)。生2:440平方厘米。生3:440平方厘米。多数学生对此答案表示赞同。生4:应该是420平方厘米。(只  相似文献   

4.
在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出示“1+ 3×2”这道题,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争着回答,一位学生说:“1加 3等于 4, 4乘以2等于 8。”教师把得数板书好,问学生对不对,他们都说对。这时,教师出示下图:   问:“一共有几个△ ?”“ 7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三个算式:1+ 6=7,1+ 3+ 3=7,1+ 3×2=7。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问题:看图写算式中的第三道算式与首先出示的那道算式完全一样,但得数不同,1+ 3×2=8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他们全神贯注地自学例题,课堂鸦雀无声。片刻,课堂活跃了,…  相似文献   

5.
活动年级六年级活动目标1.巩固深化有关利息的知识。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有关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实践能力和爱国精神。活动准备1.学生4人一组,到银行或储蓄所调查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2.教师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活动过程一、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师:(回顾)什么叫利息?怎样计算利息?月利率与年利率有何异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师:上节课老师曾布置大家分组到附近的银行或储蓄所实地调查有关利息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教学新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活动:让学生先在桌上摆学具:第1排和第3排摆6个,第2排和第4排摆4个,然后用算式表示桌上一共有多少个学具。学生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如下方法:方法1:4×2+6×2=20(个)。方法2:3×6+2=20(个)。方法3:4×6-4=20(个)。方法4:4×5=20(个)。方法5:6+4+6+4=20(个)。学生把自己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自己当小老师,让下面的同学发问。甘语秋首先发问:“赵老师,你为什么要用4×5来计算?4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赵国宇边摆边说,俨然一副老师的模样:“我是把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圆片分别挪1个到第二排和第四排,这时,圆片总共有4…  相似文献   

7.
“分数除以整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留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出示例题:把54米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米?师:根据题意,该怎样列式?生:54÷2师:54÷2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学生独自思考,尝试解决)师:请大家介绍一下各自的计算方法。方法1:54÷2=0.8÷2=0.4=52(米)方法2:54÷2=54×21=52(米)方法3:45÷2=(54×5)÷(2×5)=4÷10=25(米)方法4:54÷2=(54×21)÷(2×21)=54×12=25(米)方…  相似文献   

8.
案例A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吧。请大家用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求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教师点一个学生板演:2|6812346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3×4×6=144。师:大家还有不同的结果吗?接着有学生说最小公倍数是72或48,但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继续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下去。师:既然大家求出的最小公倍数都不一样,那么老师通过找倍数的方法求出了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出示投影后。师:为什么6、8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24,而不是48、72或144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把这…  相似文献   

9.
张兴彦 《四川教育》2000,(11):28-28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1.让学生思考后回答:()里最大能填数几?3×()<22 4×()<37()×5<382.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同时抽两人上台板演)8÷4 45÷5二、引导探索,获取新知。1.教学例1,帮助学生建立余数概念。(1)教师用投影仪投影出教材例1的第——个分梨图。首先让学生观察投影图,并相互说——说图意(把6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接着让学生拿出学具按要求分一分,分后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如何?教师抽一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分的过程和分的结果。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用竖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一、口算   60× 5 700× 61234× 0   500× 8104×2130× 3   32×2 0× 0   评析:通过口算简单的八道题,轻松地回顾整理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读法、口算法则及 0参加运算时的简算,时间用得少,效率高。   二、整理笔算法则   学生计算 428× 7、1207× 8、2800× 4后,教师提问:   1 428× 7这道题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出示计算法则)  21207× 8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   32800× 4这道题与上面两题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   评析:通过对三道题的计算及比较,系统整理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老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在得到6/7÷2=6÷2/7=3/7(米)后,随手又出了两道算式:5/7÷2和3/4÷6,问:“这两道题谁会做?”这时,有一位学生举起手来。于是教师只好让他“试试”。谁知,当这位学生刚刚写出“5/7÷2=5×2/7”,教师便“请”他回了座位,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因为,教师断定这位学生在“胡扯”,5不能被2整除,怎样随便改成相乘呢?于是剥夺了他的“发言权”。随后,我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第 32页的“例 5”,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暂不打开课本,集中注意力看投影:  例 5 小强摆小木块,每行摆 5个白木块, 3个黑木块,摆了 4行。小强一共摆了多少个木块 ?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应当怎样解 ?  学生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教师点拨指导,将学生得出的两种不同解法用大屏幕投影显示:  解法一: (5+ 3)× 4=8× 4=32(个 )  解法二: 5× 4+ 3× 4=20+ 12=32(个 )  (5+ 3)× 4=5× 4+ 3× 4  [点评 ]教师放手让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的解法,很好。但在用大屏幕投影…  相似文献   

13.
连续自然数积的和式的求解是数学竞赛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考查学生求解方法的掌握情况,避免大量繁琐运算,常见的类型有以下两类.第一类:1×2+2×3+…+n(n+1);1×2×3+2×3×4+…+n(n+1)(n+2);第二类:1/(1×2)+1/(2×3)+…+1/n(n+1);1/(1×2×3)+/2×3×4+…+1/n(n+1)(n+2)怎样求以上两类和式的结果呢?应该说,它们肯定各有其求解通项公式,现就其各和式的  相似文献   

14.
有位教师教“一个数乘以分数”时,出示数学十一册4页的准备题,引导学生分析得出: 求3桶重多少千克,算式是100×3; 求1/2桶重多少千克,算式是100×1/2; 求3/4桶重多少千克,算式是100×3/4。然后,教师小结: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时,一位学生举手说: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教师可以思考如下的问题,给出答案的过程便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学生理解的过程。1.我知道学生的一些误解或幼稚的想法吗?这个问题可以让教师思考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或不成熟的想法。2.我如何知道他们理解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去检查学生的理解。3.有什么可以让我接受的证据来证实学生的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避免给出先入为主的主观  相似文献   

16.
一、一堂数学课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问学生:“什么样的x能使不等式 2+5x>17成立?”等了一会又说:“谁知道的举手。”很多学生举了手。教师问一个没有举手的同学:“王健,你知道吗?”王健站起来答道:“不知道。”教师:“x=1行不行?”王健:“不行,2+5×1=7,不大于17。”教师:“x=2行不行?”王健:“也不行。”教师:“x=3行不行?”王健:“还不行。2+5×3=17,还不是大于17。”教师:“那么怎样的x才行呢?”王健:“只要比3大一些的数就行了。”教师:“怎样表示出来呢?”王健:“写成x>3。”教师:“对了。你能从2+5x>17推出x>3来吗?”王健想了一会说:“不知道。”教师:“把这里的大于号改成等号,就得到一个方程,2+5x=17。什么样的x能使这个方程成立呢?”王健想了一会说:“x=3”。教师:“你是怎样从2+5x=17推出x=3来的?”王健:“解方程呀!”教师:“怎样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教学开始,教师让学生口算6×4、5×3、6×5、3×6、6×6、4×4、4×6、5×5,说说各用哪句口诀想。之后,学生口头填空:(1)6×5读作( ).表示( )个( )连加;(2)把6个5写成乘法算式是( ),积是( ),口诀是( );(3)6×5和5×6都可以用口诀( )算,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分数除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然而它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运算法则怎样,性质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谈.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法则旭日小学学生在一次行军活动中,1小时走了6里,2/3小时走多少里?根据“速度×时间=距离”可列式:6×2/3=4就是2/3小时走4里.旭日小学学生在一次行军活动中,2/3小时走了4里,1小时走多少里?这是上一问题相反的问题,根据“距离÷时间=速度”可列式:4÷2/3.如果1(4/5)小时走了10(4/5)里,1小时走多少里?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4~65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发现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教学实录师:(先出示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如图1)它的面积怎样求?2005-7.8辽宁教育103教参课堂实录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6×4=24(平方厘米)。师:(又出示一个边长为6厘米、5厘米和高为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如图2)它的面积怎样求?生:(思考片刻)有些学生开始认为是邻边相乘:6×5=30(平方厘米)。师:你是怎样想到的?生:因为长方形的面…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导入   教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分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得的红旗最多。现在,每个小组的红旗面数都是 0,我们就从 0开始吧。接着,电脑演示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声画同步 ): 0在计数中的占位作用, 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 0(如 0× 2=0、 3× 0=0、 0× 0=0)。教师小结上述内容,并提出“ 0除以一个数又得多少”的问题,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电脑显示例 11(0÷ 5=)及下列问题: 1 0除以 5,怎样想商 ?0÷ 2等于多少呢 ?你是怎样想的 ?0÷ 3呢 ?2请大家观察刚才计算的几道题,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这些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