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动态性报道,尤其是其中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虽然在新闻中的比例有限,但却是最吸引受众的报道形式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尤其是今年南方抗击冰冻灾害期间的新闻报道经历,探讨一下在动态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以便更快更准地寻找到“新闻点”。  相似文献   

4.
包波 《新闻前哨》2006,(1):68-69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诞生,足球记也开始逐步从业余向专业化过渡。这在日报显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以前,各报体育部基本不设专门的足球记。随着职业联赛的深入,不但出现了足球记,在足球记中还有着明确的分工,从跟踪国字号球队的到地方球队的跟队记,记的素质也从以前的看热闹向看门道提高。究竟如何深入采访好一场足球比赛,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5.
蒋霞 《视听界》2002,(3):92-92
许多记者都知道在日常采访中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却往往忽略了“早到”。其实,“早到”是一个重要环节,有时不仅能决定一篇稿件的成败和质量的优劣,还能意想不到地获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写出有深度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突发事件的分析以及突发事件报道中电视新闻报道情况的考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电视新闻报道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当前和今后的突发事件报道实践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出镜记者所开展的采访工作,对于更为深入、全面地挖掘新闻信息以及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新闻媒体需要关注提升出镜记者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采访技巧.本文论述了出镜记者采访工作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重要性,并对突发事件报道中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通过提升出镜记者的采访技巧,推进出镜记者采访工作得以持续的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突发事件报道中,出镜记者直接面对受众通过有声语言、副语言和道具等进行信息组织与传达,完成新闻叙事行为。本文根据传播学理论和突发事件报道经典案例,对发现和表达突发事件新闻现场的方法进行分析,试为出镜记者提高突发事件的报道效率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记者若想从采访对象身上了解到情况,必须使用提问来诱导对方开口。《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指出:“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即向别人提出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他们的话都是经验之谈,充分表明了采访提问对于新闻记者而言的重要性。一、与采访对象建立亲近感。新闻记者采访某个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熟悉与信任无从谈起。在采访对象的心目中,记者就是一个陌生人。而…  相似文献   

11.
12.
13.
姚进 《视听纵横》2000,(6):23-25
电视是一种声画结合的媒体,与报纸、广播等传媒相比,电视的最大优势就是用视听兼备、声像俱佳的影像,直观迅速地展现事件的过程。也就是说,电视最能有效地传播“现场”。近年来,在电视新闻中,现场报道手段运用愈来愈多,真切地向人们展现了沸腾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世界通过电视实现了信息谐振共享。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新闻采访最常见的形式.是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如果说采访是一门艺术.那么.最能体现这门艺术的就是提问了。提出的问题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采访意图、报道效果能否顺利实现。当然.新闻采访中的提问并不是简单的你说我记、你问我答,其中大有技巧。比如记者在采访时遇到的对象中.有的人情感外露.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谈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的人却沉默寡言:有的人善于表达,有的人却拙于言辞。面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记者只有善于运用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切实做到问之有理、问之有趣、问之有物,才能达到采访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陈宏 《新闻实践》2007,(9):50-50
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告诉我,对一个记者来说,不到现场,哪怕有李承鹏那样的才情笔力,也写不出什么有血有肉的新闻。今日早报《寻婴》系列报道之所以在同城媒体比拼中能够胜出,其中之一就是到现场并抢占了第一落点。今年5月23日,有热心读者给早报热线打电话,说杭州第四人民医院有名新生儿不见了。热线值班室的工作人员早上7点多把此事告诉了我,我8点多赶到了第四医院,是所有媒体中第一个赶到现场的。  相似文献   

18.
19.
20.
陈永泽 《视听界》2000,(5):36-37
1998年和1999年,张家港市广播电视台分别采写了连续报道《日本硫酸涉嫌低价倾销华东市场》和《稀土何以不再“稀”》(以下简称“硫酸”、“稀土”),这两组经济题材的连续报道在这两年省和苏州市政府奖评比中得到评委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