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伦斯在其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中以前瞻性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保罗一家的悲剧,预言了工业文明、消费文明的潜在威胁。本文借助马尔库塞的异化理论,以《木马赢家》中的四个人物:保罗、保罗父母以及奥斯卡叔叔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文明对四个人物的异化及操控。小说中单向度成为一种普遍的生存逻辑,物质占据生命高地,被异化的普通个体失去了主体性。劳伦斯通过深刻的笔触向时代传达了自身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作品在主题方面传承了劳伦斯一贯的对现代工业文明摧残人性的批判,其中反讽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它作为一种叙事策略,通过两极因素的对比,不仅更加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推动了情节发展,对主题的突显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塑造了一个对金钱无餍足的追求而扭曲异化的母亲形象。本文探讨了母亲异化形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即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扭曲和异化,并由此使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纯金钱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小说《木马赢家》中少年保罗的形象,指出对金钱的贪欲和投机是造成保罗悲剧的重要原因,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对金钱的集体崇拜和贪图享乐的腐朽心理,表现了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相似文献   

5.
吕雪芬 《文教资料》2008,(27):23-24
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深受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描述了一系列的爱情悲剧,其中保罗与米莉安之间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从莫瑞尔夫人的影响、时代的局限、相同的性格缺陷、不同的宗教信仰和爱情观四个方面来分析保罗与米莉安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D.H.劳伦斯是闻名于世的英国小说家,他的许多作品深刻批评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对社会、人性和自然的摧残,以及金钱扭曲的人伦道德观。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域,运用文学伦理结形成与解构的具体批评方法,解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名篇《木马赢家》,指出金钱为上的社会中人伦的扭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破坏,对当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薇拉·凯瑟的短篇小说《保罗事件》以少年保罗撞火车自杀作为故事结局,年轻生命的陨落令人叹息,其死因更值得深入探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保罗兼具内化和外化的心理失调。他长期压抑和焦虑,其所处的教育体系的失败是外部原因,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则为内部原因,亦是根本原因。内化的心理失调最终以极致的外化心理失调——自杀的方式反映出来,进而实现了作者在物质世界中捍卫精神美的写作理想。因此从多角度对《保罗事件》进行深入解读,层层剖析少年保罗之死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运用合作原则对D.H.劳伦斯的《木摇马上的赢家》中会话的不合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探寻小说的会话含义,文章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分析使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终我们可以体会到作品的主题:工业文明使人的心灵扭曲,人际关系异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短篇小说《摇摆木马上的赢家》中悲剧产生的原因。借助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白日梦、恋母情结和潜意识因素,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出发,本文分析了该悲剧产生的心理原因,以期加深对劳伦斯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鸳鸯是《红楼梦》中众多丫头里具有独立个性的女奴形象,虽出身卑微,但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敢于向当权者说不,用死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鸳鸯的抗婚、殉主揭露了封建文化的腐朽和鸳鸯的反抗精神,也表达了她反抗的苦闷和无助。  相似文献   

11.
衡阳王萧畅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弟 ,但他的王爵却是追封的 ,因为他没能活着追随萧衍进入梁朝。关于他死的时间和原委 ,史书记载颇有歧忽 ,使人莫衷一是。兹为之考辨如下。《梁书》卷 2 2《太祖五王传》云 :“太祖 (梁武帝追尊其父萧顺之的庙号 )十男。张皇后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高祖 (即梁武帝庙号 )、衡阳宣王畅。李太妃生桂阳简王融。懿及融 ,齐永元中为东昏侯所害 ,敷、畅 ,建武中卒。”《南史》卷 5 1《梁宗室传》所载略同 ,不录。据此 ,萧畅当卒于南齐明帝建武年间(公元 4 94 - 498年 ) ,且系善终。此为一说。然《南齐书》卷 38…  相似文献   

12.
伍尔夫和海明威两位文学大师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反复显示了对生与死的诠释。本文通过对伍尔夫的《飞蛾之死》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分析,看出死亡意识中展现的生命美。  相似文献   

13.
论《红楼梦》的女性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之死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对众多女性之死的描写,展示和转换情节,渲染悲剧氛围,表现生存环境的恶劣,暴露权势者的本性,反映无助女性的抗争等,体现出作家鲜明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4.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的代表作。本文以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为研究方法,探究主人公保罗的回避型人格及其给予他的相应的束缚和最后的解脱。本文对介绍回避型人格作出简要阐述,然后分析保罗的回避型人格的形成原因,即原生家庭影响和自身性格原因。再分别论述保罗对初恋情人米利安的回避,对第二任女友克拉拉的回避和对母亲莫雷尔太太的回避,最后指出保罗的解脱以及回避型人格的解决方法。随着当今社会大众对于回避型人格的关注与热议,本文呼吁在文学作品中对于回避型人格的注意,并将其运用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6.
和儿子上了公交车,车上不算很挤,但已经没空位了。公交车司机开车很鲁莽,路上平顺且无人拦车时开得溜烟地快,碰到转弯和站口时就来个冷不丁的减速。我一手抓紧拉环,一手抓紧儿子的胳膊,儿子则抱紧了我的腿,我们就这样来回在车厢里晃荡了两站,终于等到旁边座位上的人下车,我赶紧捡了便宜似的把儿子推到座位上占住,然后自己也挤着坐下。  相似文献   

17.
张悦 《文教资料》2013,(17):22-24
舍伍德.安德森和海明威是20世纪初期美国文学史上的两位大师,其代表作《林中之死》和《老人与海》被认为是两位作者最经典、最成熟的作品,二者都突出表现了死亡这一主题。本文比较作者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死亡意识并浅析其成因,通过对比可知,虽然两位作者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死亡体验,作品也创作于同一时期,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但两位作者的死亡意识有着很大反差,引起读者对生命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8.
《保罗》     
《保罗》是一部2011年英美法西式科幻喜剧电影。格莱格·莫特拉任导演.脚本由西蒙·佩吉和尼克·弗罗斯特创作.他们二人和为外星人保罗配音的塞斯·罗根一起作为主演出演影片。影片借鉴了众多其他科幻影片——尤其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以及大众科幻小说影迷会。  相似文献   

19.
旋转木马     
《新读写》2011,(11):59-59
连同篷顶及其阴影,片刻间,旋转着五颜六色的马群,一切来自在消失之前久久流连的国土。诚然许多是拴套在车辆之上,但个个神色充满豪气;一头凶猛的红狮走在它们一起,时不时还有一匹白象。  相似文献   

20.
永远的赢家     
19岁的表妹和她妈怄气,离家出走来我家,见面就郑重告诉我,不要告诉姨妈也就是她妈她来我家了。我一面信誓旦旦保证绝对不会告诉姨妈,一面趁表妹洗澡的时间给姨妈通了电话,让她放心。做了妈妈的我知道,孩子的出走能带来多大的恐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