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的教师上课,“目中无人”。或讲得太快,学生跟不上;或关键处未点清,学生思维“卡壳”,而教师照样讲下去;或学生“分神”,而教师又不善于实行心理控制……这种教与学的步调不一致,必然影响教学的效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这就象同步卫星,只有它在与地球角速度相等的情况下,才能给人类传递信息。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同步效应。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通道是以心理活动为中介的,双方心理活动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不少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往往偏重于记忆,不重视理解。他们感到化学知识多而杂,概念分不清,性质难掌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与我们教师讲得多,讲得快,讲得深,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思考也有联系。教师讲一个问题,学生只能了解这一个问题,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无从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把学生推到只会死记硬背的道路上去了。  相似文献   

3.
教师如何把握课堂“退位”的度,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又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正确地处理“讲”与“不讲”的辩证关系,这是一门艺术,考验着教师的能力和智慧.“讲”在关键处,是为“不讲”奠基反思传统课堂教学,各类问题集中表现在教师灌输得太多,将概念变成脱离实际应用、死记硬背的公式、术语灌得多,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悟和体验.然而,老师灌输并非等同于学生学过。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的"不健康"现象,完全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我认为,书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讲的都是书上内容,并且教师还把知识嚼烂了才喂给学生,只让他们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看书,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这是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离开老师寸步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现象”。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高原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怀疑自己,迷茫困惑,上课元精打采,思想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常看错数字或抄错符号;对一些典型的题目屡做屡错,不思改正;此种状况轻者会出现困惑和迷茫,重者会出现怀疑自我、气馁、自信心受挫,从此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厌学,从而放弃学习,后果不堪设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看,数学学习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学习结果和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笔者认为;“重教”只“尊师”还不够,因为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只有既“尊师”又“尊学”才能达到“重教”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提倡“尊学重教”。其实,“尊学”要比“尊师”容易得多。所谓“尊学”,就是社会、家庭、学校尤其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一、来自至高无上的教师权威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讲…  相似文献   

7.
李松华 《广东教育》2003,(11):46-47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因课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合不够而影响教学实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常见的有“四堂”现象,即“满堂、哄堂、冷堂、拖堂”。它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病,现逐一解剖。“满堂”现象这就是通常说的“满堂灌”。说它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还不如说是我们老师的教学习惯或心理障碍的表现。一些教师唯恐不讲不知道,自以为讲得越多学生懂得越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教学心理的障碍。其实,我们都知道,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今后…  相似文献   

8.
祁瑞敏 《新疆教育》2012,(11):127-127
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我国清代学者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曾把这一时期称为“脱换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校召开了几次贫、下中农子女的座谈会,在会上他们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些学生学习中有较多困难。他们家务劳动多,没时间复习功课;家长不识字,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感到自己的思维不敏捷,对教师课上讲的领会得不快;见识不广,不如城市的学生,因而有自卑感。二、某些教师对活跃的、成绩好的学生关心多,看得起;对不活跃的、成绩较差的学生看不起,不大关心。教师对他们鼓励少,责怪多,他们有不懂的问题问教师,教师往往会不耐烦地回答:“你上课干什么的?自己看书!”三、他们对教师有这样的要求:1·难的问题多讲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目前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存在以下“四多”、“四少”现象。即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课堂讲得多,课外交流少;结论下得多,学生思考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由于受单向输送模式的影  相似文献   

11.
一、由原来的“精讲多练”变成“少讲(或不讲)乱练”在传统课堂上,我们要求语文教师“精讲多练”,这无疑是对的。问题是一般的语文教师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在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如果多而精彩,学生也鼓掌;但如果讲得多,却是懒婆娘的裹脚,学生又没有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时空,那才叫学生活受罪。人们把这种教学方式贬之为“填鸭式”。而时下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着眼于程序性知识而不是结论性知识,即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教给一些良好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获得知识。因此,便有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分数和升学仍然是广大师生沉重的桎梏,教师观念落后,不相信学生的潜力;方法陈旧,惯用填鸭式教学;知识传授为主,能力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得多,学生思维不开放;讲得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诸多问题足以说明素质教育必须要进入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逆反心理。这是一种与教育作用相斥的心理。表现为:一讲就烦,你要这样,他偏要那样,故意“对着干”。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往往受批评多,受赞誉少,因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二、称霸心理。这是一种为了过分展示自我的变态心理。表现是:企图通过某种手段确立自己在群体中的中心地泣,叫他人“俯首称臣”;或者便不惜侵犯他人的内心得到一时的满足。三、猎奇心理。这是一种与生理发展同步与思想发展不协调的心理。表现为:求知欲的异化;好奇心的变态。对心目中的偶像过分崇拜,加之朦胧意识缺乏引导,常常导致他们过早涉及爱河;误食“禁果”。四、模仿心理。青少年喜欢模仿、喜爱学习,但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怕在课堂上“讲”得多了,结果该讲的地方也省略了;一些教师还“盲”无目的地让学生“读”,而美其名曰:“以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担心自己讲得多了,教师主导地位太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不符合新课改精神。这种不顾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口耳授受的传统教学,形成了一种定势心理倾向:教师总认为,对学生是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满堂灌”、“一讲到底”的繁琐讲授,“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注入式教学,就是这么产生、流行的。于是,60年代有人提出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改革口号。  相似文献   

16.
周萍 《湖南教育》2001,(9):19-19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没有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随便说。教师讲的课只允许相信,不允许怀疑;只允许接受,不允许异议。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由学习的主人沦为知识的奴隶。我们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本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倡教学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空间。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评讲试卷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做了试卷,老师进行评讲能使学生更加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是灵活运用知识的前提。在试卷评讲中,不少教师自觉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然而,也有相当部分教师在试卷评讲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面面俱到多,重点突出少;板着面孔多,生动有趣少。这样的结果免不了耗费时间多,学生收获少。下面,笔者针对此现象进行一些反思。老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现象:不少老师评讲试卷时,总喜欢从第一题依次讲到最后一题,担心学生这个知识点没掌握,那个知识点没弄清楚,…  相似文献   

18.
有人笑教师是“吃嘴饭”的,这话似乎也有道理,因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靠“讲”。讲得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印象深刻,学到的知识也就牢靠;讲得不好,学生都在昏昏欲睡中,还谈学什么知识。对教材透彻地了解,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但有的教师肚子里确实有贷,可就是讲不出来,这就与教师的语言有关了。课讲得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属于教师语言上的问题也不少。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早在1961年就曾指出:“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从目前的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状况看,问题仍然不少。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大面积上普遍存在这样一些情况:教师热衷于讲书,而不让学生读书,重讲轻读,多讲少读,甚至只讲不读,此其一;教师的讲贪多求全,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开得宽,嚼得细,重点不突出,此其二;第三,教师的讲又多采取“肢解  相似文献   

20.
在 英语教学中,往往有这种现象,即教师课前为某一 Task绞尽脑汁、精心备课,课堂上又花费大量时间认真讲解,甚至讲得口干舌燥,似乎要把自己“嚼烂的东西全部喂给学生”,真可谓对学生认真负责,对工作兢兢业业,但教学效果却不佳,出现了“费时多,收效少”的现象,导致学生不是“消化不良”,就是得了“厌食症”。实践证明,英语这门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素质固然重要,但起主体作用的是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好英语。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