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是地应力长期持续作用下引起的岩石圈的剧烈破碎变形,是地壳运动激化及现今活动断裂构造发生、演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地震预测既要迅速查清前期地震发生的地点、规模和破坏程度,找出地震形成的原因,更要准确地推测出下一次地震(尤其是大地震)可能出现的地点、时间。可见地震预测不仅仅是需要有观察、测量,记录地应力形成、演变的精确仪器,更要有完整、系统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矿山地震问题是人类地下采矿工程活动引起的一类地震现象,其研究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与其相关的采矿工程、岩石力学与工程、地质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果。矿山地震问题本身具有涉及学科领域广、开采条件多样、地质条件复杂等特点,对矿山地震问题的研究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势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手段以及对相关学术术语的定义与运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外学界尚未对相关概念形成统一认识,本文从矿山地震相关学术术语的定义和矿山地震问题的研究方法为出发点,对矿山地震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在油气田勘探过程中,用各种地震属性来预测油气储量以及分析石油储层特征来增加勘探的成功几率是非常小的。近年来,地震油气储层预测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发展,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地震波形的总体变化是地震波振幅、频率、相位的综合反映,是重要的地震属性参数。地震波形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信息丰富的特点,该技术的基础是当沉积相单元发生变化时,其地震反射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积分能谱、时频能量等)也必定有所变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把地震信号的总体变化定量地刻画出来即对波形进行分类,形成地震波形异常即地震相图。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的基本原理,一般流程及关键参数等技术环节并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对涠西南凹陷沉积相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宏观沉积环境吻合,其结果符合沉积规律。  相似文献   

4.
为地球把脉     
《百科知识》2003,(11):28-29
近一时期,我国相继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8月16日到21日,不到一周时间里发生5级以上地震3次,的确比较少见。虽然专家认为,近期地震活动还属正常。但是,鉴于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壳活动最剧烈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最严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1975年,一次大地震袭击了中国的海城。在此前的几个小时.数万市民撤出了这个城市。西方的科学家注意到了这条消息,他们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因此这次有计划的撤离是令人难以理解的。而根据中国有关当局对此次提前撤离的解释,这一决定是根据老鼠、蛇、鸟、牛和马等动物的反常行为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6.
云说:要地震了 1948年6月,日本福井的居民不会想到一场灾难就要到来.28日,福井一带突然爆发了一场地震,地震强度达7.3级,是日本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大地震,结果死亡5800多人,使日本遭受了重大损失.而在此之前,其实大地已经发出了警告,不过人们无法知道,因为警告发自天空,使者是云朵.  相似文献   

7.
胡辉  韩延本  付虹  王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98-298,261
本文介绍了天文时纬残差的定义、处理方法,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于2008-2009所测的时纬残差波动情况,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可能物理机制;文中还指出,强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现象,是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于1976年唐山地震后发现与检验的。30余年的研究实践已经表明,天文时纬残差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在人们未找到地震发生的充要条件之前,地震预测必须走前兆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之路,而天文时纬残差异常资料的加入必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谢家喜 《科技广场》2009,(8):251-253
灾难性事件具有强烈的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非同一般的惨烈性与毁灭性,巨大的人、财、物的损失与损害。灾难过后,满目疮痍,留下的是触目惊心的灾害场面,带给人类无尽的心理恐怖与创痛感,因而,一旦发生,便迅速成为媒体倾力报道的主角和读者争睹的热点新闻。灾难给人类带来悲伤和不幸,同时,灾难也印证着人类不屈的意志和精神。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关注,举世关注,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凸现了党和政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同时,通过快速、透明的舆论,一系列紧急救援措施保证了"以人为本"、"生命至尊"精神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韦蒂 《今日科苑》2011,(20):72-74
频发的地震灾害,让很多人"谈震色变"。前一段时间有网友称,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上空发现所谓的"地震云",甚至将拍摄到的照片传到了网络上,引起网民恐慌。而长期以来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干旱是地震的前兆之一,那么气候的变化究竟与地震的发生有何关联呢!气候异常预示地震?"气候异常的原因有多种,地震孕育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地震和气候异常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09,(1):187-188
2008年5月18日的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应该出台一个规范的地震保险制度。文章从分析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出发,剖析了日本地震保险特点;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把握社会化媒体在地震灾害中的运用状况,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两个层面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目前研究领域有: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地震侦测与通知、信息传播特征及用户信息行为特征、社会化媒体用于地震救援、主题发现、获得社会联系与情感支持、谣言;文本挖掘、内容分析法等是目前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亚太地区地震频繁发生,先是2月3日我国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州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丽江县大具乡,震源深度为10公里,北至四川甘孜,南到思茅,东至昆明等地大范围内普遍有感。而且此次余震活动强烈,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据2月16日云南省副省长刘京宣布的数字,地震灾民达26万人,伤亡人数已增至17232人,其中死亡322人,重伤3925人,还有30多人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4.
知多少     
《科技新时代》2008,(6):113-118
Q: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导致该地区发生如此强烈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地震化石是暴露地表的古地震遗迹。对形成于地壳较深层次上的地震化石开展综合研究,可以直接获取有关震源破裂过程和方式、震源附近的地质构造背景、孕震环境条件以及相关的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和数据。由于大陆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5~15公里的深度,这个深度上的温度、压力条件与地表不同,其地质结构和介质性质目前也无法确知。以往有关地震成因的种种解释,大多根据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或者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推断,给科  相似文献   

16.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我国对地震事件对核电站的影响倍加重视,决定开展地震PSA研究,其中危险性分析是地震PSA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四个步骤:震源评价、地震重现、衰减关系确定以及危险性曲线的确定方法;分析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一致危险性谱,探讨了危险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危险性分析方法是成熟的,在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正确看待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地震编目分析吉林省地震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吉林省地震编目的发展历史,并通过编目资料分析了1972年以来吉林省地震分布情况。结果显示省内地震主要集中在扶余(松原)-肇东断裂带、伊通-舒兰断裂带、浑江断裂带等地;长白山火山地震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天池西侧和西南侧。  相似文献   

18.
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地震波是检测地动变化的重要工具 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人类经常遇到的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万次以上,其中10万次可以感觉到,造成破坏的有100次以上.世界上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中国,1557年发生的一次地震大约死亡83万人,199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相似文献   

20.
李红岩 《金秋科苑》2014,(1):114-114
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随着油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对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提出了更高地技术要求。以前那种处理与解释分割管理的模式,已不适应勘探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提高勘探工作效率及综合研究水平,必须实行处理解释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