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以其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成为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结合语文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实践经验。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更大程度地注重发挥语文的人文功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融会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心理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特长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语言是丰富的,学生的表达方式无奇不有,学生是天真的,是无邪的。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发展目标。作为老师要懂得学生心理发展每个阶段的特点,并且给予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自尊心能使人主动、自信。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健康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则是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呢?本文分别从"创设教学情景,还学生活泼天性;用'情'去教育,陶冶学生情操;从'新'字下功夫,激发上进心态;开展课堂对话,疏通心理发展通道"四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语文情趣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柏勋 《教育研究》2006,27(9):82-85,96
语文情趣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与趣味的教育理念,主张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乐观自信、与人共处、以学为乐等品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愉情养性,提升境界。通过语文情趣教学,使学生在“自我设计”中增加更多的自信力,从“与人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从语文学习中享受更多的轻松感,真正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在这些新课题中,心理健康教育成了举足轻重的一部分。现代少年儿章的心里素质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薄弱。他们的责任意识淡.心理承受能力弱;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却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积极向上,却缺乏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他们渴望被爱与被关心.却不愿为他人付出爱心:追求美好生活.却不愿付出艰苦劳动;  相似文献   

8.
9.
语文是交际工具的重要文化载体,语言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课本中潜藏着大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用宽容仁爱之心,让学生尤其是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吐露心中的积郁、忧愁、牢骚和怨恨,辅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世纪的合格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12.
李小平 《广西教育》2014,(9):127-127
心理健康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二是保持个人的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具有稳定的情感:二是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四是智力正常;五是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具体来说可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吴新星 《现代语文》2009,(12):59-60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论榜样示范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别人的优良心理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榜样示范法具有积极意义。榜样示范法的心理依据、榜样示范法的心理机制、榜样示范法的分类以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运用榜样示范法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习惯是人们某种行为的惯性,有好的习惯和不好的习惯之分,不同的习惯对人的作用自然是不同的。在学习这个问题上,良好的习惯有助于人们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习惯则影响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分析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中的优秀生和差等生可以发现造成他们之所以优秀和不够优秀的根源,通常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同。  相似文献   

17.
18.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的心理状态。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学生健康成长铺就一条坦途。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承担起健康教育更大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以学生为本,不断渗透健康教育,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目的的主阵地,体育教学具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优势和特点,理应担当起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任。笔者从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陈松 《安徽教育》2012,(6):51-51
<正>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受自身以及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如有的因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疾病等,在体育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有的觉得老师给别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