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全面系统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必须处理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如果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有一个相对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人与自然、他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今时代的具体体现,人的和谐发展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是表征事物发展状态和关系特征的辩证法范畴。和谐不是否认矛盾、拒绝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协调矛盾、解决矛盾。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形成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等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的一种社会状态,是社会各方面活力能够得到充分激发并均衡发展的一种社会状态。公平和正义是社会和谐的核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领域,尤其是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特定时期,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人们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以促进社会和谐已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和谐“?和谐”,希腊文harmonia,指“联系、匀称”,即“事物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1]。简单说来,和谐是一种关系,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多重、复杂的关系,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这样的关系中存在着和谐。和谐可以说无处不在,如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存在着某种和谐,其中人自身的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但如何促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和谐社会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要…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素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形成的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魏特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和谐思想都有程度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先秦原始儒学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将社会和谐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孔子的和谐社会理想在中国古代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柏拉图的和谐社会排斥个人选择等级的自由,压制个性的发展.奥古斯丁以上帝的至上性、普遍性消解了个性、人性.空想社会主义试图给予人们以人文关怀,但脱离了现实的物质基础,人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指出以人自身和谐发展为基础的一种最理想的和谐社会,充满着人性的关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论的核心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非常人性化的发展观,是在和谐中求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一样,共同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自身诸要之间的和谐,指与社会存在和发展相关的各种关系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必须的,能使自然、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形成的一种相互融洽、彼此适应、相辅相成关系的社会发展状态和关系.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魏特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和谐思想都有程度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体,要实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人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有一个平衡的精神世界,才有可能实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并最终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心理学视野下,和谐社会必然是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高度一致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以及人自身和谐。矛盾主要是指辩证思维下的矛盾,即对立统一。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要达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就是要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这几对关系中的矛盾,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一个运动发展的整体,是由人、自然、社会构成的有机系统。社会和谐是指社会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矛盾运动朝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方向发展,使社会呈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一切发展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因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系统特性、辩证特性和人本特性。辨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特性对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不仅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一致所谓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指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全面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具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当今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而课堂教学的和谐是指学校课堂教学中诸多因素与课堂教学有效因素之间的和谐,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健全的人格魅力必须使课堂教学中的诸多因素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和状态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活力--师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我认为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必须遵从以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成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和谐,是指社会变革中的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和谐。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不仅在于承认和肯定人的主体地位,而且要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可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成人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一项重要任务。成人教育在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促进政治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形成。本文主要阐述了成人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两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由“全面发展的人”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鉴于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我们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框架内,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深度探究与评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为建设和谐社会打基础的,是为过渡到和谐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上做准备的,实现和谐社会才是目的。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又为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个体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基础。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是辩证的统一体,社会和谐是基础,和谐社会是目标。和谐社会的实现是有阶段性、层次性的。全社会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条件,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归根到底必须体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新人的伟大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必备的社会条件;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9.
海霞 《教学与管理》2012,(6):113-114
和谐是社会维系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只有和谐社会才能整体推进、有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领域、各要素全面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课堂则是培养人的主要场所,所以构建和谐课堂尤为重要。目前,对于和谐课堂的研究更多的限于理论探讨层面。究竟和谐课堂的操作性如何?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还有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而由“全面发展的人”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鉴于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我们有必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框架内,对成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深度探究与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