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错用“板书”一词。例如:“随着学生的交流,我有重点地在黑板上板书,特别强调‘剥’字左下部分的写法。”“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让学生齐读。”“板书”何意?板:黑板。书:写。“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字”的意思,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见《现代汉语词典》“板书”条)前者是动词,是偏正式合成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这种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如“炮击“”雪白”等。后者是名词,也是偏正式合成词,不过不属于“状十动”结构,而属于“定十名”结构。(定语为“在黑…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板书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简直有被课件吞噬的危险。笔者曾作为讲课比赛的评委,听了初中七个学科的50节课,只有两位教师真正设计了板书,其他教师有的没有板书,有的课前就写好了板书,有的字大似斗,有的字乱如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水平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板书笔笔挺拔,端正整齐,风骨秀丽,惹人喜爱,学生的作业本也象老师一样,讲究写字清楚,行行分明,有几个学生学老师写字,模仿得也挺“象”呢!可是有的老师上课板书零乱,字迹潦草,有些字散了架,有些草不象草,行不象行,看看学生的作业本,字迹也是草草不恭。老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竟是这样的大。所以,我认为教师也应该练练字,懂得一些书法知识,板书字写得尽可能好一  相似文献   

4.
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我责备他们,他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有的老师也这样写呢!”起初我还不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教师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的确如此。如“第”写成草字头;“几”字上多加两点;“步”下部写成“少”  相似文献   

5.
“课题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细小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觑。巧妙的课题板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可以成为学生写好字的范例,可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课题板书”这一教学环节,做到巧妙、合理、恰当,让课题板书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华夏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电脑正逐步走进家庭,可是一些宣传标语、商品广告、荧屏银幕、甚至教师板书……仍有不少“文人”对“异体字”与“繁简字”概念模糊,认为都是繁简字,任意书写,夹杂使用,乱人耳目,这种现象,作为炎黄子孙实在有弄明白、写规范的必要,以免贻误后生。  相似文献   

7.
当教师的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被学生“将”上一“军”——或提出始料不及的问题,或指出讲述中的谬误,或惊呼板书中有错别字……这类事件往往猝不及防,教师有时会搞得十分难堪;当然,也有教师面对学生的“将军”,自有一套高明的“招数”。有这样一件事:一位老师在板书中写了一个别字,学生中有的窃窃私议,有的明确指出。教师不好意思立即纠正,隔了一会儿自己悄悄地改正了。这种办法并不聪明。欲盖弥彰,不仅有损于教师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失去了一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明智的做法是:及时表扬学生听课专心,敢挑  相似文献   

8.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新课伊始都是这样揭示、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或继续学习)课文——《××》。每篇课文、每课时教学皆是如此,老生常谈,毫无变化;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师把课题板书当成是一种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把课题工工整整地板书在黑板上,有的也许是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有的可能是利用课前时间尽可能把字写得漂亮些,还有的甚至是为了避开自己书写基本功差的缺点,请人代写的……无形中就省略了课题板书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板书,曾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板书有时竟可以成为一把“杀手锏”,杀得你片甲不留。因为,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粉笔字,而写粉笔字应当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一绝对马虎不得!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节语文课,上得挺不错的,但是,鬼使神差,黑板上竟然写出一个别字,或者有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不对,或者字写得凌乱、不漂亮,于是,“满盘皆输”,一节好课被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分:基本功太差;连字都写不好怎么当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0.
教师讲課,板书很重要。但是有些教师不太注意这点,有的人上課好象作演讲,黑板上不写一个字,有的人却滿黑板都是字,密密麻麻,乱七八糟,使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課堂教学的效果,是不足取的。我觉得,板书的质量,也表明着教师钻研教材的深透程度,只有教师对課文內容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了課文的重点、难点之后,才能恰当通过板书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备課时,就应該认真考虑課堂板书的內容、方式、出现的时间,以及板书在黑板上的部位等等。板书要服从堂課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出发,有目的有計划地进行板书.板书的內容可以是課文的段落提纲,主題思  相似文献   

11.
板书,曾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板书有时竟可以成为一把“杀手锏”,杀得你片甲不留。因为,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粉笔字,而写粉笔字应当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绝对马虎不得!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一节语文课,上得挺不错的,但是,鬼使神差,黑板上竟然写出一个别字,或者有一个字的笔画顺序不对,或者字写得凌乱、不漂亮,于是,“满盘皆输”,一节好课被否定了。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分:基本功太差;连字都写不好怎么当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公开课中,教师使用了漂亮的PPT课件,上课从始至终没有一点黑板板书,偶尔有点板书也是随随便便在黑板上写几个凌乱分布的字,有的甚至寥寥草草,难以辨认.  相似文献   

13.
怀念"板书"     
曾几何时,板书设计是教师备课中必须认真研究的内容,一个精练的板书,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而如今,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上已难得见到“板书”的踪影,纵然偶尔一见,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明白教师这样板书的意图所在,于是,情不自禁地怀念起“板书”来了。一、板书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好多学生都说:如果老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那我们会对他佩服、模仿。相比课件而言,我们更喜欢老师的手写板书,因为它显得人性化。电脑演示的课件总给人冷冷、疏远的感觉,有时还会影响学习兴趣。所以字写得好的老师,其学生的字也往往漂…  相似文献   

14.
四年级算术教“一位除四位数商是三位”的除法,教师以4680÷8为例进行讲授。板书课题后教师边提问边演算: 4够8除吗? ——不够。怎么办呢? ——拿下6,变成46除以8。商是几呢?应该写在哪里? ——商是5,写在6字上面。……? ……。师生间顺利地一问一答,算出  相似文献   

15.
一、板书引导。如背诵《桂林山水》第二、三自然段,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板书中“静、清、绿、奇、秀、险”六个字的提示,进行快速背诵。。、掌握结构。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属于总分结构。课文先总说“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然后按“开始”、“不久”、“一会儿”、“夜里”四个时间段进行分述。掌握这一结构特点,学生背诵的难度降低了。三、词语串联。如背诵课文《的突泉》最后一段,教师可让学生抓住“有的……有的·有的…··”等关键词语,以提高背诵的效率。四、情境感染。如背诵《草原》第一自然段,教师可打出投影片,让…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17.
司士宇 《成才之路》2010,(19):65-65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部分教师认为板书可有可无,甚至有的教师上完一节课黑板上竟一个字也没有写,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妥的。板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的作用是补充语言讲授的不足,能把教材脉络结构中复杂的、抽象的、潜隐的问题,通过板书,使之条理的、直观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与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七根火柴》教学实录(下)北京80中宁鸿彬师:课文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说明了这里“需火”。(教师指着板书)那么,课文下一部分写无名战士把火柴交给卢进勇的内容和火柴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能不能也像第一部分那样(教师指板书“需火”二字),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呢?...  相似文献   

19.
借用彩色笔,增强直观性。教师板书课题时,主要运用白色粉笔,如果教师能适当地运用彩色笔,便能使单调的板书骤然生动起来。如讲朱自清的散文《绿》,教师在板书课题时,用绿色粉笔写了个“绿”字。这种对课题的着色很具有艺术性,很自然,它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联想,而这种“联想”正是阅读分析《绿》一课所必需的。再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教师同样可以用红粉笔书写“红”字,而另外的文字则仍可用白粉笔书写。这时,“红”字在课题中就显得醒目,这“红”字恰恰也是课文所要着重说明的重点。运用显示法,逐步使课题完整。运用显示方法板书课题,是随着讲课的进行,逐步完善课题的一种艺术方法。钱梦龙老师在教《驿路梨花》时,先写了课题,再分析课文,最后在课题上补了三个字,成为“驿路梨花处处开”,文、题融合,突出了主题。再如,有些课文的课题往往是偏正结构,像《中国石拱桥》《、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限制词是逐一叠加的,板书时可抓住中心语,逆着写,逐步完整课题,既分析了短语,又突出了中心语。采用符号法,帮助理解课题。任何符号都表示一定的意义。板书课题的时候,教师要运用符号的这种表义性帮助学生理解课题。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教师在“的”字下面加上一个...  相似文献   

20.
话“板书”     
<正> 很多职工学生缺乏应有的课堂记录能力,总希望老师能“多板书,板书好”。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板书规范”化的要求。对于成人的面授教学来说,教师的板书规范,不仅能给学生提供记录的方便,帮助他们提高理解教材、概括问题、表达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增强“师表”的说服作用。如果教师板书不规范叫学生按规范做练习,有的就会背后议论:“你一块黑板都写不好,我们怎么做得到!”可见,不要小看了板书的心理效应,或者说不要看轻了板书在成人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