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兴作为革命党的军事领袖,曾参与指挥多次武装起义,然而他却未亲历最具历史意义的武昌首义。但在首义前夕湖北革命党人通过中部同盟会与黄兴保持着联系,因而黄兴对武昌的革命形势也是有一定了解的。至于他终与武昌首义失之交臂,首义之后又姗姗来迟,这其中有着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的惨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张之洞在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上进行探索。戊戌维新中,他成了维新派的同路人,尝试了自己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初步想法;庚子事变后,清延发布上请实行新政,张之洞、刘坤一联街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成为新政的主角;随著日俄战争的爆发。立宪被提上议事日程,张之洞对立宪的态度一波三折,体现其“趋时附权”的政治性格。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中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张之洞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在其主政山西、广东期间扶持、发展教育,在这些地方的教育尝试,为张之洞在湖北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经验。张之洞曾长期主政湖北,并在湖北推行了系列教育改革。张之洞在湖北的教育改革初以培养实学人才、满足近代工业需要、脱去传统八股影响为主,后则从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材等各个方面,对湖北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并从经费上为湖北教育提供保障,使湖北成为当时中国教育最为领先的省份,对湖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黎元洪是武昌起义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武昌期间,他逐步完成了由一个封建旧军官向革命党人的转变。起义前,一方面,黎元洪的身份和个人利益决定了他的态度是要反对革命;另一方面由于他接受过新思想,对革命有种自然的同情。起义中,黎元洪对革命毫无信心,他害怕革命一旦失败,自己将会成为罪魁祸首,因此他拒不担当都督一职。而武昌起义以后,鉴于形势向着革命的方向好转,黎元洪对革命的信心增强,决心投身革命,向革命党人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指导高三学生复习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武昌起义成功的客观条件是A.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B.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各地收回利权的斗争D.湖北会党势力的支持本题中“C”和“D”应当排除是肯定的,但对于“A”或“B”不同的资料有不同的说法。《金版教程》高三历史教师用书(2002年3月第2版)答案是“A”。其理由是: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客观上有利于武昌起义成功。而《新编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历史教学指导(1999年7月第1版)答案是“B”。其理由是:解题关健是审清题目要求“客…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多年里,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采取措施在湖北建立了近代工业、交通、军事和教育,为推动湖北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资本,就以暴力的形态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国际间经济实力的动态演变,以及资本逐利性使然则是中国近代史发生的逻辑起点.晚清社会生态对危机应对的影响,表现为:证明了危机应对的反动本质;推动了社会反抗势力的聚集.这就从武昌起义爆发和结果印证了,清政府的必然灭亡.  相似文献   

8.
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谣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起义的发动过程中,“清政府正在捕杀汉族士兵”谣言将大多数士兵逼入造反者行列;其次,在起义扩大的过程中,清政府无法控制作为舆论领袖的地方绅士们,致使各种谣言进一步侵蚀其合法性。清政府虽然也企图通过谣言收拾人心,但因其公信力的彻底丧失,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被誉为晚清“第一通晓学务之人”。讲近代教育史,绝对绕不开张之洞。但他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至今对他仍存在许多误读。从近代史上看,张之洞治理湖北18年。应与武昌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是有必然联系的,是他所编练的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是他所创办的实业为武昌首义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他创办的新式教育文化事业为武昌起义培养了人才……因此,  相似文献   

10.
郑孝胥辅佐张之洞长达八年,参与百政,期间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一系列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参与了维新变法、东南互保、芦汉铁路建设等重要活动,从一介名士成长为一名纵横捭阖、勇谋善断的策士.在张之洞的赏识、提携下,郑孝胥初起政名,为以后的政治经历奠定下良好基础.但郑孝胥雄心大志,自负经天纬地之才,不屑幕吏之琐琐无为,终离张之洞而去.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经济快速发展,虽然加强了污染治理,但工业企业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仍在较快增加,环境状况比较严峻。基于河南省工业经济增长的环境质量状况,从工业三废排放的强度、工业污染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弹性和环保投资占当年GDP的比重三方面来看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河南省目前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供给短缺、环境污染总量增大等一系列挑战,资源和环境两大瓶颈凸显。因此,以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的实现以教育手段利用机会平等为基础,只有教育资源的配置符合教育公平内在要求,受教育者的权利才有保障,这是缓解和消除教育发展二元结构的根本途径.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是以主体为核心的和谐关系的构建.因此,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建设主体基础形成的条件.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模式以整合教育资源手段,通过区域内教育手段公平的利用,形成了实施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