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这方面,教师要认真地加以指导。一、明确标准,让学生掌握评改尺度作文评改要先评后改,为评得有理,改得恰当,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制订了作文标准,并把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标准评文、改文。标准如下: 思想健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中心明确,不能多中心和无中心;内容具体,详写的地方具有真情实感,体现中心,略写的地方为详写服务;条理清楚,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句子通顺、连贯、紧凑;用词准确、搭配合理;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标点准确;符合训练重点,体现训练要求。二、授以方法,进行多步评改学生掌握了作文标准,教师要授以方法,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评改的基本方法:先检查布局谋篇,再检查遣词造句、标点的使用;随检查  相似文献   

2.
传统作文教学是学生写、教师改,教师用时多,但成效少。本文立足初中生的思想情感、心理特点和初中作文教学实际,阐述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形式多样的作文评改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作文评改是写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笔者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了学生"自改"、"互评"的作文评改尝试。经过反复实践,使笔者体会到,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对训练其修改方法,培养修改习惯,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是十分有益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讲清评改作文的意义让学生自改、互评作文,教师要讲清修改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修改在写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修改往往是耗时低效的,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评改作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收到实效。教师必须给学生尝试自我修改作文的机会,否则学生就难以学习并获得这种能力。一、参照习作例文自主评改学生在学一篇习作例文时,就应该进行一次作文。习作例文是作为写作范例的文章,学生的习作是否体现了例文中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的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作文教学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阐述了教师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从改中出”,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都会学生评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8.
将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培养兴趣、上好阅读课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化步骤、循序渐进式指导习作评改。按照总观知大意,重点细品评改,最后再反思总评的程序,让学生参与评改有法可依,提高了自主评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春盛 《广西教育》2012,(10):50-50
作文评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每一次好的作文评改,对学生具有指导的意义,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精批细改”学生作文方面付出了巨大劳动而收效甚微.经老师精心批改后的学生作文,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技巧,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无不篇篇见红.可是学生拿到作文本,往往只看分数或批语就束之高阁.根本不去考虑老师如此批改的道理.学生一篇篇地写,教师一篇篇地批,学生作文水平却并无多大提高,对写作反失去了兴趣,教师也把评改作文看成是沉重的负担.怎样才能把作文批改从收效不大变为有效劳动呢?本人从1985年起,针对两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指导学生进行相互评改作文的尝试,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加强了从写到改的实践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同时,学生要进行作文评改,必须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再分析,再认识,然后根据评改要求,通过对自己和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提高认识能力。评改这一过程是学生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大纲指出的“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的教学思想。一般而言,学生进行作文评改可以分为示例评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互评自改四个步骤进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素质如何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语文新教学大纲中也强调"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的作文更能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作文在语文科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作文评改又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继续与延伸,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宏图 《考试周刊》2009,(51):82-84
写作,无论是从锁定人生轨迹、连接健康生命的层面,还是从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的角度说,其重要性都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少年来写作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以学为本"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凸显的教育理念之一。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还学生以应有的主体权利,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而以教师为本位的作文批改,因其偏重“注入”,多从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认识出发,只是教师一相情愿地评判学生的作文,使得作文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漠视学生个性、窒息写作灵性、制约写作水平提高的消极因素之一。这也正是上述不该发生的之所以发生的症结所在。是否可以换个办法呢?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多数中职学生对作文马虎应付的情况,教师应灵活采用当面个别讲评、集体评改、小组互改和个别互改等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角,多用鼓励和关爱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语文归根结底是为读、写、听、说能力服务的,但这四者之间也有主次之分的:读懂人家的文章、听懂人家的讲话,其结果还是要转化为自己的表述能力———“写”与“说”。对学生来说“写”尤为重要,不管你平时对语文的字、词、句子的掌握、语法修辞的运用,即使在各单元测试中均能获得高分,但其最终的检验还是要反映在你的作文上,中、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分值所占之高,直接关系到总分之高低。毋庸讳言,许多考生各科成绩均良好,但结果是与名校、重点校失之交臂,甚至中等校也不及第,究其原因是被作文分数拖了后腿。既然作文对考生…  相似文献   

16.
上完初三年级第五单元,结合知识短文《论证》,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议论文的写作训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必须紧扣论点,题目自拟。王青峰以《成才的路何止一条》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章开头,根据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只有上大学,才是真正的成才”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成才的路何止一条”的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他认为大学毕业生工资低,还不如干个体户收入高,有的个体户一天挣的钱比大学毕业生一个月的工资还高,“有钱就是幸福”,最后的结  相似文献   

17.
王蕊 《课外阅读》2011,(11):350-35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学生作文一般指的是学生学习写文章。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教学过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海南教育》2013,(8):48-49
<正>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少年来,学生作文教师改,被公认为是作文教学中天经地义的事,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作文批改也成了语文老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作文批改,教师文批、面批,精批细改,课堂讲评,耗时费力;学生周周写,天天练,成效不高,每每发作文本时,学生只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学中的指导、评改尤为重要。目前,小学生作文存在无话可写,作文内容空洞,上作文课就头痛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重视作文的指导。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是提高小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要重视批改和讲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