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11):57-59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使美国更加肆无忌惮地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其霸权主义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在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形势下,美国称霸世界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相似文献
2.
张学岩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3)
冷战后,由于一超多强的国际关系格局缺乏对美国力量的制约,在经济实力再度领先的基础上,美国的霸权野心极度膨胀,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包括霸权的范围更广,也更具进攻性、侵略性、野蛮性。 相似文献
3.
吴家庆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9(1):41-47
冷战后时代,随着军事威胁的相对减轻和非军事性挑战的出现,国家安全观开始发生变化:一是安全内涵的综合化,国家安全已不局限于军事领域,相当程度上是军事领域之外的问题;二是机制多样化,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合作安全这一新的安全机制日益发展起来;三是安全威胁复杂化,各国或地区面临的直接外部威胁下降,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因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我们要慎思国家安全形势,采取有效对策,维护国家安全 。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很大的变化,美国的霸权主义也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以地缘经济取代传统的地缘政治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显著特征。具体地说,金融霸权、技术霸权及制度霸权将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冯建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80年代后半期,非洲发生了自独立以来最迅猛的变化,50多个非洲国家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以多党民主化为内容的政治变革。初期这种政治变革一度使非洲政局动荡,形势恶化,但经过5年多的发展,目前局势表明,非洲已渡过最困难的时期,由乱到治,政局稳定,经济复兴。一贯贫穷落后的非洲正在走向振兴之路。这场大规模的政治变革在非洲历史进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众说纷纭,评价不一。笔者认为,总的来看,这是非洲发生的又一次历史转折,是合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重大变化,对推动非洲的发展和进步将起到积极作用。冷战后世界格局… 相似文献
6.
张东宁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1):19-21
冷战后,世界格局进入了非对称的均势状态,国际安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威胁面前,国家对自身安全的维护遇到了新的挑战,而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结合让集体安全模式成为国家的一种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孙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1):7-9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巨大改变。冷战时被美国视为屉主要威胁的苏联解体。面对变化了的国际格局,美国对冷战后的国家安全环境重新评估,开始酝酿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大调整并形成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关键部分,称霸和维护霸权是美国安全的本质,美国的安全战略都是围绕着这一本质而制定和实施的。从诞生迄今,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几经调整,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本质并未改变。中国在美国亚太战略调整中被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地缘战略大国,与美国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被美国视为潜在战略对手,为了遏制中国强大,美国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8.
左永平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
冷战的结束是本世纪末发生的最大历史事件,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将直接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认为新的国际关系中,五极结构是主要框架,经济竞争是主要方式,和平与发展是主流.同时,着重说明中国在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国的一贯外交立场.中国是世界的安全力量与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中印关系的特点与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宗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2):49-54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印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中印关系被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层次。中印关系体现为大国关系、邻国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等特点并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印关系的三个关键问题是西藏问题、边界问题、经贸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地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经济体相互牛争的阵地前沿.随着冷战的结束,该地区在多边安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包括双边、多边伙伴关系构建以及合作安全等已经开始逐渐成为本地区主导的安全模式.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正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试冷战后东北亚多边安全的特点及东北亚安全合作问题上构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冷战后的非传统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国际安全、国家安全以及人的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加。党的十六大提出未来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创造安全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与危害,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建议与设想。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安全观念,同时要积极地参与跨国和跨地区的多边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 ,美国霸权迅速膨胀 ,其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美国霸权主义的实质是维护国家利益 ,保持权力地位。美国霸权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将越来越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力量的反对 相似文献
13.
张才国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为适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其理论政策进行变革和调整,这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生存和谋划进一步发展.其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共产党的阶级认同:从工人阶级政党逐步转变为全体劳动者的群众性政党;二、共产党的理论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构;三、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由制度替代变为价值追求;四、意识形态转型之后共产党的身份识别:由左翼政党蜕变为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14.
戚兴元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4):55-57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为了确保美国的世界地位不受挑战,美国在全球安全战略上突出了遏制中国的战略选择。在亚太,由于受美国全球安全战略的影响,美国对华防范与遏制的一手较为强硬。美国加大对台军售就是其典型的表现。这种以军售为主要形式的“安全安排”,一直是冷战后美国全球和亚太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从近中期看,美国仍会加大对台军售,但又不会走得太远,以免危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从长期看,不排除出现美对台军售恶性质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41-44
右翼是日本社会一股根深蒂固的势力,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重新抬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从组织力量扩展为非组织力量,右翼分子从社会底层扩展到社会上层,右翼行为从个人和组织行为逐步上升为国家行为,不断推动日本政局右倾化。 相似文献
16.
庞中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
新民族主义思潮冲击到日本社会各个层面,尤其影响到日本政坛,重点集中在如何看待以往的侵略战争历史,反映到对华政策方面就是态度强硬、提防觊觎中国的发展,致使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12-19
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安全因素从过去的军事对抗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综合安全领域转化,安全问题也从过去的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化,军事安全威胁的因素大大降低,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不断加大。各种跨国犯罪不断冲击着边疆安全,使西南边疆预防跨国犯罪和毒品走私的成本在不断增加,边疆安全的脆弱性不断凸显,西南边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和安全压力。如何应对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和有效治理边疆安全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也是该文力图探讨的内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缘何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利华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2(4):11-13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推动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东道国的本土文化;大量的难民产生,削弱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文化的安全性引起重视;信息网络冲击了国有的文化领域,思想文化受到威胁。文章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了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领域突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海东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1):29-31
西亚在世界地缘政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冷战后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影响,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为此,文章对冷战后西亚安全态势作一回顾,并就其发展趋势加以谨慎预测,为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冷战的结束不期而至,美国的对手变得难以确定,其国家利益也难以界定。伴随冷战的结束是苏联的消失,也使美国的实力相对衰弱。在后冷战初期,美国在中东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积极介入巴以冲突。无论是巴以和平进程取得进展,还是出现倒退与反复,我们都会发现这一切都是由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所决定的,都是其国家利益的彰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