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思"是中国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和重要范畴,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其长期的历史积淀.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学术界历来存在分歧.文章从比较美学的视角切入,从"神思"、"灵感"概念及其异同方面,探讨两者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神思”与“想象”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审美范畴,它们在意义上有相通处,但在内涵、发展轨迹与外延上它们自有其独特的规定性。本文通过对“神思”与“想象”各自发展脉络的梳理。从文化角度观照其相异之处,力图说明中国文论走出失语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指出在创建自己的话语空间时应该避免思维方式的互相遮蔽现象。  相似文献   

3.
"想象"与"神思",分别是中西文艺理论关于文艺创作的一种风格类型和美感性质的重要范畴.作为西方和中国文艺理论关于某种风格类型的主要范畴,它们之间有不少类似之处.而因中西文化和文化体系生成发育的过程不同,它们用以概括类似审美风格的范畴又有诸多殊异.  相似文献   

4.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神思”之说,笔者尝试从音乐实践方面进行探索。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始终带有颇多的感性体验,无论是创作到表演,还是再到欣赏,都与“神思”息息相关,无处不显“神思”之妙。在这里“神思”是指而是指在物化于人、人又取化于物的过程中,人能够处于美感状态时的境界,贯穿于优秀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神思”论     
本文认为,神思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最基本的艺术想象方式,它以“神与物游”为基本运思方式,其功能在于创造审美意象。神思具有形象与情感相统一性、虚构虚拟性、超越时空性、用思艰苦性及语言媒介性等特点。神思以观物为逻辑起点,以“虚静”为心理条件。培养神思应从“积学”、“酌理”、“研阅”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神思”等概念的深入剖析,阐释《神思》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艺术思维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神思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想象的最为精妙的论述,“感性与理性的浑融,’是神思的特质,“以心传心”是神思的感受方式。从“思”的特质出发,将感性形式与理性精神统一于“心”中,“以心传心”,达到物我的浑融,感性与理性的浑融,这是中国诗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神思”是鲁迅思想——尤其是鲁迅早期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论者多将它作为“想象”或“想象力”的同义词来理解。但在本文看来,鲁迅通过“神思”形成了一套文学人类学的叙事,在他那里,“神思”是人类在其早期的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是“神话”构成的手段,是“诗歌”兴起的中介。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包含大量艺术范畴,为洞察刘勰的知识谱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纵观全书,可以发现这些范畴,许多化用自绘画领域,如“神思”“气韵”“风骨”等。探寻这些具体的艺术范畴在诗论与画论之间的流转,并结合魏晋时期世情时序,可以对六朝时期诗画相互影响、诗论画论相互交融的情况加以考辨,亦可探赜魏晋六朝诗论画论之间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0.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一部最为杰出的著作,他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神思”这一理论范畴,对文于学创作的构思活动进行了极为精辟的把握。而在此之前遥远西方的古希腊,柏拉图师徒同样有过关于类似概念的精彩论述,这便是其关于文艺创作的“灵感”说。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经典学说的理论内涵的分析和比较,做出对于东西方文学、艺术构思活动的一些理解,这一分析对于探索中西关学对话也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兴”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绘画创作中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起兴”、“神思”、“灵感”三阶段。而“养兴”则是绘画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刘勰首创的"神思"论是我国古文论中以想象为核心,以虚静、学养为前提的创作总论."神思"论的核心问题是艺术想象问题,而具备虚静的心态和渊博的学识修养是想象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指出了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第一次把创作主体心灵的虚静引入文学创作构思中。虚静状态,是创作主体进行构思的心理条件,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意境说,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神思》篇是论述艺术想像的专题论文。主要讲艺术想像的特征,以及进行艺术想像的重要条件、要求和建议。虚拟性、具象性和抒情性是艺术想像的三大特质。神思不能等同于构思,也不能等同于形象思维。刘勰论文具有描述性,运用各种形式的比喻来说明道理,运用的比喻,不是论述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神思”在我国文艺美学中一直倍受关注。刘勰的《神思》篇作为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而系统的艺术构思专论 ,不仅对艺术构思的“神与物游”的基本原理和特殊规律、“秉心养术”的条件与方法作了深入、理性的阐述 ,还立足于“立象以尽意” ,提出了“凭虚构象” ,即虚构想象 ;特别是明确提出“意象”说 ,更深入地接触到了艺术创作的审美本质 ,为意境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习之友》2008,(8):64-64
天下好的诗文,不少都成于巧运神思,出奇制胜。在诗歌创作中,“逆挽”法就是一种以奇巧取胜的好手法。  相似文献   

18.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神思》的主旨被认为是“想象”由来已久,且持此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这是当代文论语境下的解读,具有明晰的时代特色。我们认为,以还原刘勰的写作目的来考察《神思》的主旨也十分有必要,将有助于进一步窥探这篇文章的内涵,还原其历史面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刘勰的《神思》主要是关于“言尽意”的讨论,作者在此文中把思维拉到极限距离的空间中,然后探索如何将之与写作磨合,从而达到“言尽意”。他认为这是创作文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冠以“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之名。由此也可以认识到《神思》在整个《文心雕龙》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0.
幽夜听雨     
李福堂 《山东教育》2006,(12):58-58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诗人洗练地描绘出一帧简远淡雅的画图,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止在茫茫夜色中感应着潇潇细雨,借翻飞的筲声收放神思,笑傲于江湖之上。一帘江南夜雨不知弥漫了古今多少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