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为例,分析了高校实行专业导师制度的现状,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过程中,在理工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化要求程度高,并且就业主要倾向于专业技术方向的情况下,作者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重点是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出在专业导师载体制度下的经济困难学生"三助"模式,即助学、助能、助业,发展了专业导师制度的内涵,对专业氛围的形成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分析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论述了借鉴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总结笔者所在学校试点经验,提出建立师资互助的校企合作关系、完善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选择优秀合作企业、改革评价模式等建设高水平"双导师"教学团队的途径,以此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3.
微课是一种与高职教育特点相符合的创新性教学手段和资源,在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微课的"双导师"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即把传统课堂的10分钟让给企业师傅所拍摄的微课,作为导入课,之后的课堂时间由任课老师把知识点结合微课的导入,使学生既直观又系统地学习商务英语课程,形成微课(企业师傅)+传统授课(专职教师)=微课课堂(学生/学徒)的"双导师"模式。该文通过对"双导师"微课模式的研究,旨在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更新空前迅速,信息传播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面对一群充满活力,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时代精神和自我意识的大学生,专职思政干部由于自身专业“短板”原因,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日益突出。专业教师担任低年级本科生班导师,发挥专业教师优势,通过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科竞赛指导、学风建设、专业素养拓展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融入学生中间,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成为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者、学业和就业的指导者,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双导师"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参与主体要明确"双导师"制度的内涵以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借鉴学前教育实践基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修订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明确"双导师"制度中高职院校教师与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合理设置"双导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构建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部分环境类专业学生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创新能力不足、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文章基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构建“互联互通”学科群和校内外协同科研平台,打造“矩阵式”导师团队模式。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提供精准化的培养路径,有效帮助学生获取跨学科知识,拓展知识体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从而有效助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与“一带一路”上国家进行双边贸易,“商务+英语”的职业技能不可或缺,高职教育国际化是培养此项技能新的重要路径。探讨了高职教育国际化中的课堂改革效果——中外双导师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以“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查中外双导师课程中各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双导师的教学模式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但要使学生完全吸收和领悟外教带来的海外前沿商学知识,中教需要发挥辅助的作用,而学生应减少对中教的依赖,投入到外教带来的纯英语语境中。中外双导师的深度合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有效的多样化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文章结合近期的指导经历,探讨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道桥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水平研究生教育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一流的导师队伍。“双一流”建设实施以来,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在师德师风、评聘评价以及能力建设上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中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也面临着新任务与新挑战。近年来,中南大学始终重视制度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在导师师德师风、评聘评价和能力建设上成效显著,但与世界一流水平高校还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应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研究生导师评聘评价体系,提升导师业务能力。同时,大力引进世界一流人才,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专职辅导员+专业导师+班导生"制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新探索,其中专业导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积极的、特殊的教育管理辅助作用.专业导师角色定位为专业辅导者、技能指导者和就业创业引导者.  相似文献   

11.
重点探讨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如何培养,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和企业调研,分析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与企业对技工院校培养技师认可度偏低的主要原因。进而引出"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培养路径、管理过程以及实施效果。"双导师"培养模式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在未来的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与企业共同成长,实施校企协同发展战略,共谱高技能人才培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在基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为推动校外兼职导师自身发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以湖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对校外兼职导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兼职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自身职权不明确、与学生互动意识淡薄、兼职导师与学生需求存在偏差和指导空间有限四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为优化校外兼职导师制度,从学校管理、兼职导师自身的角度提出定期对校外兼职导师组织培训、加强校外兼职导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建立优秀校外兼职导师库、制定特色化的校外兼职导师评聘体系、建立健全校外兼职导师激励制度五项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外语专业第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和实践机会,积极引导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晶 《华章》2011,(36)
现今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正如火如荼展开,我们以大学专业社团为载体,开展多样社团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了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和实施现状,针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实践较弱的情况,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三方交流平台和多级反馈机制,完善基于校企合作的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双导师"制的实施策略,对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适应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据结构”是生物信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因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记忆和理解较困难等特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文章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对专业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重构教学内容,使知识活力化,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科前沿;设计问题链,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通过上述策略培养生物信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培养设计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文章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参考国内外高校的教学经验,探讨设计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具体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这些途径,针对操作时遇到问题总结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学院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双导师"制项目化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如何进行专业工作室的布局、专业教学体系的重构以及由此带动的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制度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导师")担负着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其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高层人才培养质量。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导师的考核管理,优化导师队伍,提升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质量",需引入岗位聘任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