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旨在引导读者关注创造大众利益的“公共(public)”一词,及与之相对应的、仅为个人谋利的“私人(private)”一词。笔者将从三个南美洲国家——秘鲁、巴西和阿根廷——入手,追寻其各不相同的历史发展及由私人教育到公共教育的时间转变。尽管这个主题已被研究多次,但本人依旧希望该文能将以上信息清晰地呈现给对此感兴趣的中国读者.使其对这三个国家在特定时期的公共教育进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二者的边界非常清晰的古典时代,儿童在家庭和成人的庇护下获得生命的成长与发展.尽管这一过程受制于很多的必然性,但是却能保证儿童和世界之间不会彼此伤害;现代社会打破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区分,受其影响,现代学校因为其公共属性和私人属性的内在不平衡导致置身其中的儿童的生命成长和个性发展遭遇了来自公共领域的影响乃至伤害.在阿伦特看来,"儿童的世纪"之所以出现教育危机甚至在一些国家转化为灾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领域认识教育危机时持有的偏见,即成人选择了忘记或者回避"教育的本质即诞生性"却试图回答和应对现实教育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波 《世界教育信息》2012,(8):58-60,66
目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本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认证(Accreditation)"模式;二是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审核(Audit)"模式;三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评估(Evaluation)"模式。不同国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教育管理体制,是这三种模式产生和演变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直关注和致力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在与国际质量保障组织开展合作交流的同时,对各国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深入考察。自本期开始,本刊将特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博士为读者介绍三种主要的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30-36
美国教育部每5年颁布一次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是指导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引今后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文章在介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核心内容,从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等五个领域,阐述"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中新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框架及政策要点,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我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韩国的教育公平政策 1.教育经费投入“公私分明”,保障教育机会均等 韩国教育投入的基本原则是公共资金重点保障教育的均等,私人资金保障教育的效率与普及。政府公共资金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投入以私人为主,私人投入自教育投入的比例居世界第一。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韩国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8.2%,超过OECD所有其他国家,但在其对教育的投入中,公共资金的投入仅占GDP的4.8%,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但其私人教育投入却占到GDP的3.4%,高居经合组织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6.
将教育质量、公共教育成本和私人教育成本纳入成本函数估算初等学校最优规模,测算了XS县最优的初等学校规模和学校数,结果表明,在控制教育质量的情况下,不考虑私人教育成本,生均公共教育成本曲线呈"L"型。按走读生和寄宿生分类计算私人教育成本后,生均教育总成本曲线由原来的"L"型被拉高成"U"型,即存在最优的学校规模,它由曲线最低点决定。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区和乡镇还有通过合并学校来扩大规模以降低公共教育成本的空间,而在偏远乡村则应保留更多的学校,以降低私人教育成本和方便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7.
在谈及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时,人们往往先从教育产品的属性着手。因为教育产品(本文单指各层次教育的毕业生,下同)的属性,是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理性前提。如果某种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则从理性层面或至少从学理层面上讲,生产者所有成本,应完全由公共社会或能代表公共社会的国家来承担;如果是私人产品,其成本则要由拥有者的私人承担;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私人和公共社会应当按某种比例分别承担。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24-29
美国政府于2016年出台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是其基础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转型的积极尝试。文章在探究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遵循标准化的研制程序、采用联盟式的研制机制及"实证"+第三方评估的研制方法等的基础上,分析出该规划具有政策引导、层层推进;多元共建、全民共享;质量优先、凸显正义等特点。剖析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研制模式及特点,可以为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制定、实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战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国教育投入的基本原则是公共资金重点保障教育的均等,私人资金保障教育的效率与普及,政府公共资金重点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后阶段的教育投入以私人为主,私人投入占教育投入的比例居世界第一。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韩国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8.2%,超过OECD所有其他国家,但在其对教育的投入中,公共资金的投入仅占GDP的4.8%,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但其私人教育投入却占到GDP的3.4%,高居经合组织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10.
<正>"公民道德教育",即以公民为主体,以培养有德性的公民为目的的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施不仅要以国家之公共善的实现为最终归宿,而且要考虑公民(学生)的内在需求,使个体在满足公共善的同时走向自我的实现。然而,当前的教师往往从国家的政治及经济共同体、家族或家庭的私人共同体视角出发,对公民(学生)提出空洞的道德要求。于是,"公民道德教育"未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厉以宁 《高教探索》2000,(4):14-14,9
教育是一种产业。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今天我只就下面几个问题讲点意见。 一、教育产品的性质 (一)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比较。 通常说的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种产品按经济学的定义,分成三种产品。即: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这三类产品的区别在于: 1.享用是否有排他性。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如公安、国防、司法提供的服务。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要打官司,尽可以上法院去,法院不排斥任何人,没有排他性。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则是有排他性的。 2.消费的数…  相似文献   

12.
公共教育权力腐败是指掌握与行使公共教育权力的主体滥用公职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共教育权力腐败主要源于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既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性质方面的"公共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表现为公共教育权力运作方面的"公众委托"与"私人使用"之间的矛盾.当前,对于公共教育权力腐败的治理,需要通过权力、社会、权利与道德等不同路径来综合执行与实施.  相似文献   

13.
"民族教育"一词有着丰富的能指和所指,使用过程中出现歧义和混乱。本文建议减少"民族教育"的能指和限定其所指,用"族群教育"来指称原来"民族教育"的部分含义,使语言表达更为准确。"族群教育"是现代民族—国家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思考"族群教育"问题要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内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教育目标是构建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劳动教育要与"三个课堂"相结合,以"三个课堂"的模式,加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第一课堂"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第二课堂"学思结合,知行转化;"第三课堂"紧扣时...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者的核心专业知识是有关教师教育者如何向教师学习者传播教师教育课目内容知识的学问,核心专业素养是作为优异教学示范者的"示—教"、作为"学习教学"的教导与指导者的"教—教(学教)"和作为对教师学习者"学—教"和自己"教—教""教—学教"研究者的"研—教(学教)"能力。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重在促进其自觉增进角色能力、引导其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学术研究,并且激励其积极提升基础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公益性与盈利性不是对立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待我国民办教育问题上,把教育的公益性与盈利性对立起来,曾经是使我国民办教育法理陷入不合适法理基点的一个认识误区。产生这一误区,关键是在理论上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界定,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产生极大偏差的。现在,有了党的16大为我们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和新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不等于认识马上全都一致了,就不会有理论上的模糊了。为更好地实施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此认识有必要在理论上给予认真探讨。一、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的私人产品性质不对立教育就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这三种不同形式的教育单位的总…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政策是国内近年来较为引人关注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以教育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建设亦正处在一个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然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对于"教育政策学"而言,一门学科竟然有着三个不同的称谓,如美国称其为"教育政治(学)"、英国称之为"教育政策(学)",而日本又称其为"教育行政(学)".一个相同的学科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名称,其究竟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学科本身由于政治体制、历史传统及研究范式的不同而反映在内涵与本质上又各有所不同?对此问题予以深入研究,实乃具有历史与现实的意义.本文即以此为题,来对蕴含于学科名称歧义背后的深层历史原因和学理问题做一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国家政体由专制转向共和,介于国家公权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公共领域开始形成。这一时期,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民间力量由"遮蔽"转向"公开",经个人而及组织,通过报刊舆论、投身实践、组建社团等公共途径,对学制变迁的影响呈现出由"涓滴"到"管涌"再到"洪流"的形态。民间力量参与近代学制变迁的形式及内涵的变化,彰显了中国近代教育变革进程中民间力量的渐起轨迹,亦折射出社会变革的复杂面相。  相似文献   

19.
"治理"是指公共或私人领域内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诸多领域,其目的是使之更加科学、文明和进步.高校教育舆情是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与国家治理.高校教育舆情引导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舆情危机治理要积极干预舆情演化每一阶...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教育提供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 产品三种类型的服务。从教育产业的角度,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出通过成本分担和民办学校的产业运行 将后两类和生教育推向市场,以推动教育快速发展。最后提出把产业方式引入教育后须防止的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