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德育时机的构成要素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以时间和空间为前提和存在并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开展的,德育同样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围绕人进行的活动。从德育时机的概念可以看出,德育时机至少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即时间、环境和人。二、德育时机的运用(一)创设德育环境。教师要注意平时待人接物  相似文献   

2.
德育时机论是综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论点,对德育的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探讨、明晰其中存在的德育时机,改革高校德育方法方式,对大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德育时机     
德育时机又叫德育契机,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有利时机。它对于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教师一旦及时把握住德育时机,就能找准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突破口,从而顺利实现德育目标。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握德育时机呢?首先,我们应对德育时机的特点有所了解。德育时机是德育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1.它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某一个时期,学生集体或某个学生会突然对某个问题、某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出现新气氛新行动。这种情况往往和社会上的重大事件,学校、集体中…  相似文献   

4.
时机是道德教育过程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向度,它对德育的有效性、实效性甚至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寻找并创设时机,以达到教育目的。本文深入探索德育时机的多种实现途径,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德育时机是有利于德育主体和德育对象获得最大德育效益的时机,它是在个体内在德育需要和外部德育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和外部矛盾运动的"共振点"。所以,在德育活动中既要分析德育需要在德育时机形成中的作用,也应重视偶然性事件、德育情境、德育活动等外部因素对德育时机的影响,通过创设德育情境、开展德育活动、利用偶然性事件等方式激发受教育者的德育需要,创设良好的德育时机。  相似文献   

6.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被视为是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被视为是道德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要向度,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如果未能及时捕捉和利用德育时机,就会使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甚至导致德育的失败。因此,教育者应充分认识和理解德育时机的重要性,努力寻找和创设时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德育时机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德育时机创设的多种途径,旨在为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育时机作为德育过程中的客观条件,不仅是实现教育者德育目标的有利条件,也是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客观性和主体选择性是德育时机的本质特征,对二者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析,旨在为今后德育时机理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即人的需要,它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具有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现实性的内在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的论述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充分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为此,应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为理论基础,以个体的道德需要为出发点,分析德育时机的基本内涵和内在本质,从道德发展、道德认知、道德实践、社会关系方面阐述德育时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农村小学德育,应该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少一点直面训导,多一些情境育人;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温火慢炖,以此窥见孩子们那鲜活的内心风景,以此找到真正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良药",打造生机盎然的"活德育"。  相似文献   

10.
对于德育教学来说,理解和认知并不必然意味着接受;唯有接受,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主体主观意识的一部分,才有实效.在内因相同的前提下,接受效果直接取决于外因.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德育负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道德教育的优势地位致使学生的德育负担加重 ,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 ,建立现代化的德育体系是减轻学生德育负担的根本所在 ,也是现代中国德育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我们冷静反思,发现现代地理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德育思想观念方面。从孔子德育思想中汲取其德育思想和智慧,可以正确把握现代地理德育的内涵和特征,从而完善现代地理德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德育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品质、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德育教师自我完善的最高境界;高校要认清德育教师人格魅力对人才培养的教育意义,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人格素质;而德育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必须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实践,使学生身心朝着与社会要求相统一的方向发展,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行政机关公文中行文时机涉及到公文的运作是否有效。本文针对现行公文运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理解进行分析,以报告文种为范例规范对行文时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实验教学课堂行为管理的实践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但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而且也影响到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形成。如何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课堂行为管理,提高学生自控能力。我们通过对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现状、上机环境、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针对学生特点、爱好、专业层次进行课堂行为管理方面的研究。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设置来实施有效管理,促使学生有计划,按步骤的完成计算机上机任务,从而保证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的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分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示范性和警示性原则,以正确处理和解决转型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走出一条具有转型期特点的新型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厄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许多误区,这其中,不容乐观的大德育环境,对德育队伍、德育内涵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德育规范的缺席、德育手段的陈旧是其主要表现。因此,应该反思传统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德育绩效的评判,树立自主性德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德育泛化是指“对学生的非道德行为加以‘不道德'或‘道德'评价,并施以教育干涉”;其本质是不当教育对非道德行为的否定.尽管众多因素干扰了德育泛化的识别,但其危害真实存在:对道德教育、道德权威、学生行为自由的多重侵犯.基于归因分析,本文就如何矫正德育泛化提出了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采集过程中各种噪声干扰以及老数据的磁带掉粉等因素造成的地震数据异常,处理与地层性质无关的抖动和毛刺干扰.采用时序RBF神经网络在线重构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保留实际信息的前提下能有效的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异常,使地震相与实际的地质体更加贴近.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及时性和低耗性,重构后的数据更加有利于后期解释工作和油气藏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