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二、学校教育的“元模式”与教师的主体性 我所说的学校教育的“元模式”指的是在学校教育最初形成时的那种最简单的结构形式。在那时,我们现在所说的学校教育已经形成.但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还没有因为社会的普遍重视而使其与各种不同的社会事业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池田大作道德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荣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37-41,46
日本池田大作的道德教育思想有着极其鲜明的特征,其育人目标突出地表现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其道德教育的内容重视对人的心灵塑造;在道德教育的途径方法上避免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主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教育途径,并且这种教育不仅限于学生时期,更是伴随终身的终身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序言由日本远程教育机构提交的这篇文章其目的是为了考察新近在远程教育模式下开设研究生课程的社会作用。1998年,文部省修改了有关研究生学位的规章,允许高等教育机构在远程学习的模式下开设研究生课程。1999年4月,有4所大学着手开设研究生课程。这篇文章论述了日本高等教育系统考察远程研究生教育的4个要素:互.估算在远程学校中注册的研究生人数在高校注册人数中所占的比例;2考察远程学校研究生入学的方式和教学方法;3.分析开设远程研究生课程的社会作用;4.探讨远程学校研究生教育模式对日本高等教育体制的冲击。日本远程高等教…  相似文献   

4.
叶磊 《教育与职业》2012,(35):15-17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由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门学校三种类型化程度较高的教育机构综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三类机构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应不同的社会产业和职业需求,实施多元化的性别及职域分工定位,在教育功能和专业设置上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优势互补关系,其自由弹性的教育制度和灵活柔软的办学模式对于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艺莎 《成人教育》1999,(12):32-32
过去我们一般认识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它有几个主要特征:主要面向青少年.局限于人生中某个特定时期;基本上是封闭式的,教育过程与开放的社会环境联系较少;教育形式单一,主要强调学校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我们就称其为“微观教育”。而宏观教育则强调或者说突出教育与生产、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联系(不是仅强调教育的规模),是一个多样的、外放的、思辩的、综合的大系统,是面向人类、面向社会的教育,宏观教育大约萌芽于19世纪,当时以英国为中心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带来了大工业生产,给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深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中医教改实验班""岐黄国医实验班""杏林高中预科班""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实验班"的开办,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系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以"协同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大实践"教育观,并以此教育观统领全校整个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大实践"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教育客体及教育环境的变化,探索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突破口。文章解释了隐性教育的含义、特征及方法,分析了隐性教育在美国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提出重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隐性教育,探索学校环境中的隐性教育,注重高校教师言传身教,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三个方面:高层次专业教育、以学术自治为特点的松散结合系统、以适应性为特征的社会子系统。对于研究生教育影响因素的剖析,应基于对其本质特征的深入认识。系统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因素应包括三个层次:从研究生教育内部系统来看,其影响因素是培养模式;从学校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来看,其影响因素是管理模式;从社会的子系统来看,其影响因素是培养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承担教育职能主体的学校自身系统的不完善,及缺乏外部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同,廉洁教育规划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长效性,效果差强人意。基于系统论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模式是在完善学校自身教育系统的基础上,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为一动态、开放系统,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一模式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环境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内涵,探讨环境变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有其必要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点线模型",将社会隔离在外,形成封闭系统,已不适应时代要求,而通过案例教育法引入社会因素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型——"三角模型"有利于形成稳定、开放的系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校、社会的作用。在这一系统中正确运用案例教育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提到“教育”时,一般是指狭义上的教育,即把其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之内。个性化教育也不例外,它也主要以学校教育为视点而展开。因此,它的实施策略主要指学校教育在运行过程中的策略,即内部策略。但是,由于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密切联系,受二者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放置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说,学校教育更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简单勾勒一下学校系统以外的策略: 1.“三教”统筹安排,协同发挥教育功能 在这里,“三教”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  相似文献   

12.
日本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二战后,日本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形成了日本社区教育十分重视立法化、教育设施完善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特点。日本社区教育正在为日本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外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形成了教学经验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一体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共育实践模式,借鉴成功经验,对我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形成良性互动,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中不仅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还基于产业需要来确定学校的类型、设置专业及规定招生模式,并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不断做出调整,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兴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着人才和劳动力的保障。同时,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联系起来,致力于教育机能的开发,开辟多种渠道向社会开放,成为日本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北京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职业教育依托和服务于首都经济,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大职教”的发展格局。其体系特征是:学校职业教育系统和社会职业培训系统“两轨并行”,三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多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多门类的职业培训机构“三足鼎立”,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市、区县两级的教育、劳动、有关行业部门、综合部门“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日本《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的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特征和意义.《第二次研究生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以学位课程“透明化”为核心、重点加强博士人才培养、确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反映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尤其是硕士学位论文免除、加强教育界与产业界以及区域社会的沟通等举措,对我国改革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创业教育"既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创业教育转型的方向。"社会创业教育"因其社会性与创业性,故不同于高校一般意义上的"商业创业教育",其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商业创业教育有很大差别。高校在"社会创业教育"实践中形成三种实施模式:学校统筹模式、商学院聚焦模式和专业融合模式,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我国高校实施"社会创业教育"必须明确其定位,在师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支持服务系统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学校、社会、家庭及各部分所包含的许多要素组成的。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对德育管理进行整体优化的研究,构建教育管理整体化系统.形成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环。学校教育是这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教育应通过与各个要素的相互配合,同步进行,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职教论坛》2015,(34):73-74
叶磊、钱露露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7期中撰文.分析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列举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特征,得出了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带给我国的启示。作者认为。从日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其应用型学科创办以来便始终将应用型人才培养视为高职办学的中心任务,而且日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清晰的原因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和日本高职院校能够“积极把握产业社会发展脉络,主动了解各产业单位人才需求”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以外,家庭、社区、社会环境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源于家庭与社会,因此靠学校教育单方面力量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建立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