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2.
《伊犁日报》的袁棣一同志,是位颇有成就的老记者,除《伊犁日报》外,还经常从《新疆日报》、《人民日报》、《民族团结》等全疆全国性的报刊上看到他的名字。他有关伊犁地区的报道,字里行间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和草原的芳香。每每读到这些热情洋溢的文章,就想起他亲切而纯朴的面  相似文献   

3.
一个在部队时因写过失实报道受到通报批评的崔平,退伍到开封日报当记者后,7年写了近700篇不同体裁的新闻稿件,竟无一篇有事实差错。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大早,我就叩响了崔平办公室的门。崔平眼圈里布着红丝,不难看出他昨晚又加了班。我说明来意后,他毫不掩饰地  相似文献   

4.
张全 《新闻采编》2003,(1):40-41
二十一世纪的报业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改变报社传统用人机制 ,满足县市报对人才的需求 ,乐清日报社从1996年起开始组建流动记者队伍。之所以冠名“流动” ,是报社希望通过这支见习记者队伍的纵横驰骋 ,冲击一下僵化的传统用人体制 ,更快更多地获取本地新闻资源 ,增强报纸的活力。实践证实了这一做法的可取性。“流动记者”的组建 :大势所趋机遇成熟县市报处于最基层 ,一般发行量有限 ,广告源受地区性限制 ,相对于大报 ,待遇等条件相对差点 ,没有很强的吸引力 ,采编骨干容易跳槽。新闻院校毕业生愿到县市党报…  相似文献   

5.
《襄樊日报》从今年2月1日开始,在一版开辟《记者走向(新闻报道)“空白村”》栏目,并通过这种方法把记者赶到基层去。 襄樊市是1983年开始实行以市带县管理新体制,所辖农村中有近3000个村,其中有一部分村根本没在襄樊日报上“露过脸”。该报结合中央有关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精神,组织记者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抓作风、改文风、树新风”的活动。开展《记者走向(新闻报道)“空白村”》报道是内容和形式的很好结合,目的就是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宣传力度,消灭新闻报道死角,锻炼一支过硬的新闻队伍,写出一批反映基层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传播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电子网络媒体的挑战,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嘉兴时评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栏目宗旨,以记者视角第一时间发布嘉兴本地新闻,并加以评论,记  相似文献   

7.
桂、柳撤退以后,在尚未沦陷的广西昭平县出版了《广西日报》“昭平版”。表面上,它是国民党广西省政府的机关报,实际上它是我们地下党以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为基础而创办的报纸。我们就利用了这个表面上的合法地位来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它从1944年11月1日创刊,到1945年9月30日休刊,存在了整整11个月。  相似文献   

8.
“贾雪峰被捕了!”一个消息在边陲伊犁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贾雪峰这条地头蛇,无恶不作,这种人不抓,党风难扭,民愤难平!”“如果不是‘周包公’,这条毒蛇准会滑脱啦!”嫉恶如仇人们说到的这位“包公”,就是伊犁日报记者周志卓。一个记者,为什么被人尊称为“包公”呢?他与贾雪峰被捕有何关系? 那是1983年秋,周志卓在特克斯草原采  相似文献   

9.
“贾雪峰被捕了!”一个消息在边陲伊犁传开了,人们奔走相告。“贾雪峰这条地头蛇,无恶不作,这种人不抓,党风难扭,民愤难平!”“如果不是‘周包公’,这条毒蛇准会滑脱啦!”  相似文献   

10.
读完徐行同志这本集子的作品 ,引起我许多思索。我读这些文章 ,不仅是领略他的思想和文采 ,而主要是在寻找他人生征途的足迹和身影。五十年代初 ,徐行和我同在《劳动报》共事 ,他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被捕过 ,解放前夕参加了共产党。解放后不久 ,就分配到《劳动报》做记者。20多岁的青年人 ,浑身充满朝气和活力 ,徐行在一班青年中 ,更显得有个性 ,还带有几分傲气。那时他成天下基层 ,找工人和基层工会干部谈心 ,回到报社就大声发议论。遇到一些违反党的原则的事 ,尽管观察可能有偏颇之处 ,他心怀坦然 ,显出嫉恶如仇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12.
安阳日报社重视编采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办好报纸奠定了坚实基础。1984年《安阳日报》恢复出版时,组成人员主要是原来的通讯员和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报社坚持组织采编人员定期参加政治学习,读马列基本著作;支持青年们参加电大和函大学习,选送部分同志到郑州大学新闻系和其他大专院校进修;购买了大量新闻理论和专业书籍,为每位记者订阅  相似文献   

13.
孙振 《传媒观察》2006,(3):61-62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全国发生了物质极为匮乏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2012,(2):13
为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学者、新闻爱好者关心、参与新闻研究,提高新闻论文写作质量,本刊决定与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新一届新闻论文征文:"安徽日报杯"新闻论文征文。  相似文献   

15.
康乐 《新闻传播》2006,(2):44-45
冬日的晨阳洒满大地时,阎晓春背着采访包跨出了家门,踏上了一天的征程。和往常一样,她习惯于在匆促的步行中思考当天要做的事情。15年的苦功,让她知道了记者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2002年4月至12月,《莱芜日报》开展的“记者下基层”大型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历经春夏秋冬9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2002年3月1日上午,山西省长治市委宣传 部举行隆重的命名大会,授予长治日报记者李慧良“人民记者”光荣称号。当市委书记吕日周亲自把奖匾颁发到李慧良手中时,这位倔强的汉子眼里噙满了泪水……这是一块不同寻常的奖匾,它饱含着李慧良爱岗敬业,不怕吃亏,献身于新闻事业的耿耿忠心,凝聚着他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铁  相似文献   

18.
19.
《新闻前哨》2005,(11):38-3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燕赵日报最近推出了《“首善之区”走读报告》关注民生的系列报道。他们派出6名记者走街窜巷,将“地毯式”走遍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以“走读”形式展现石家庄市的发展现状。同时,该报还公布了热线和邮箱地址,欢迎市民为活动提供报道线索,为建设全省“首善之区”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20.
1999年5月4日,雨后的长沙春光明媚,清风徐来,人们的心情格外清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