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不断的变化发展,由最初的产业间分工发展到现在产品内分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以加工贸易加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价值链低端环节.本文通过RCA指数来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并根据各生产环节产品对进口、出口及贸易余额的贡献,针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在国际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和国际产业分工问题,因此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部分环节向大陆转移,从而建立两岸间有效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具有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信息产业转移应明确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分工规律演进的视角首先分析了不同分工时期产业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进而揭示出产业竞争优势渐进动态化、精细化与品质化的演进逻辑,最后提出了其对于中国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4.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表现,产品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既得益于对比较优势的追求与利用,也得益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交易成本的降低.本文首先对产品内分工的概念作了简单界定;然后从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和交易成本三个方面考察了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动因,比较优势是产品内国际分工产生的基础,规模经济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分工方式;最后以中国的加工贸易为例,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与贸易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的产业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来临,跨国公司出现一些新趋势:跨国并购浪潮加剧,根据全球区位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其经营战略发生根本性变革,研发机构外化为一个独立的投资项目。跨国公司格局的转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走向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取消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和增强劣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产业生产体系的不同价值链;立足于世界与区域产业合作等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线是:利用和创造比较优势,形成竞争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分享贸易利益,增进世界福利。本文就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内涵、关系、来源和时空演化规律作了探析,以期为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产业模式从传统的福特主义、丰田主义过渡到温特尔主义,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型的跨国生产体系已经形成。文章在对三种产业模式进行论述和比较的基础上,基于温特尔主义产业模式下的国际分工视角.指出中国制造业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处于一种尴尬地位,并提出寻求出路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经济主体之间产业分工与产业组织重新安排新的思路包括:政府逐步从竞争性产业中退出,以最大限度地让位于市场;在各级政府之间实行明确的产业分工;在各经济区域,根据比较优势确定主导,发展关联产业;在全国各个行业建立起大型领头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形成企业系列化;将乡镇企业纳入全国统一的产业体系中,参与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战略。由于我国企业关键生产技术环节落后、企业组织存在问题,在国际贸易比较中缺乏优势。对外贸易理论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高新技术向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渗透,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  相似文献   

10.
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古都南京,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着长江龙头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社会经济再现朝阳,重新焕发活力,如今如何抓住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我国确立沿海、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地处沿江沿海交汇部的区位优势,扬长避短,重振古都雄风,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伟蓝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南京必须实现经济战略转移,确立以建设国际大市场为发展目标,逐步将南京建成为国际性综合型的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与人才的交流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在参与国际产业“垂直分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发挥南京在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水平分工”发展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南京需对现有的经济体系来一次彻底的变革,确立全新的国际化经济发展战略,使南京经济运行与国际经济运行接轨,成为国际有影响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