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也是中学和大学历史教材的重要内容。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说:“废除井田制度,‘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土地私有,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商鞅“废井田,开阡陌”,成为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定论。  相似文献   

2.
学习秦史,觉得以往史家对“为田开阡陌封疆”的解释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想利用近年出土的文献材料,联系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有关背景和目的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商鞅变法内容说:“为田开阡陌封疆。”其它如《战国策·秦策》,《史记》中《秦本记》、《六国年表》,《秦始皇本纪》皆只言“开阡陌”或“决裂阡陌”。云梦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何)如为封?封即田千(阡)佰(陌)。顷半(畔)。”可见,有无“封疆”二字,其意义是一样的。同时,也说明了“开阡陌”与“制辕田”、“废井田”  相似文献   

3.
商鞅变法不仅是战国史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的重点。应该说,依据《史记》《商君书》和《战国策》等文献资料,我们已经可以生动地给学生讲述这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了。但是,要让十二岁左右的初一学生真正掌握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和耕织等变法内容,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此,我和许多同行一样,一般都要利用图像使某些变法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在以往的教学中,使用最多的图像有两幅,一是《废井田开阡陌》(见图一),一是《奖励耕织》(见图二):讲述时,我首先告诉同学,这是两幅汉代画像砖上的图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废井田开阡陌》表现的是井田制废除后人们挖去井田上旧疆界的情景,而《奖励耕织》表现的是男子耕地、妇女织布(麻布)的情景。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要受到奖励,这就大大刺激了人们耕织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图像辅助教学,的确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第二课说:"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秦正式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同版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也说:"商鞅下令‘为田开阡  相似文献   

5.
朱子讲到“商鞅变法“,对于《通鉴》未载商鞅见秦孝公时的那一段精彩对话,很不以为然。朱子说:“司马温公的个性过于朴直,不能了解像商鞅这种人,也就不相信这段谈话的真实性。删去了,很可惜。”接着,对于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解释,朱子是这样讲的:  相似文献   

6.
1.下列古代农具中,动力和功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履亩而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二者产生的相同社会影响是  相似文献   

7.
现行统一高中《中国古代史》在《秦朝的统治》一课中这样表述:“……经济方面。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这里提出了秦朝田租的征收标准。按其表述根据史实,我们应怎么理解呢?春秋战国以来,随着以井田制为中心的土地所有制被废除,封建田赋制度逐渐确立起来。当时田赋征收有“税地”之说。《商君书·垦令》记载,“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以及《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可见当时把粟与土地作为田赋征收依据。高中课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一节也讲到: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是按土地的多少和好坏征  相似文献   

8.
【重点知识整合】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及其演变。如西周的井田制、隋唐的均田制、清朝的更名田。2.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如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两汉实行的编户制度,北魏、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和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等。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如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秦朝实行土地私有,按…  相似文献   

9.
一、专题要点指要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和鲁国的初税亩;北魏至唐实行的时间长影响大的均田制;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西汉、曹魏、北周和明初实行流民与土地相结合的屯田制。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种土地占有形态:封建土地国有制(如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的与土地有关的赋税制度,如田租、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及评价。  相似文献   

10.
商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法家。他在和儒家的斗争中,总结了前期法家李悝、吴起的法治思想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以“法治”和“农战”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路线。商鞅在秦献公夺取政权、初步实行改革的基础上,在秦孝公支持下实行变法。他借助革命暴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废井田,开阡陌,进一步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了秦国奴隶制的政治、经济基础,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树立了一个榜样,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社会制度大变革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的确是“功如丘山”(《盐铁论·非鞅》)的。但是,两千多年来,孔孟之徒却把他的历史功绩污蔑和颠倒为历史罪过。现在,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商鞅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一)革故鼎新传统思想中的“变革”观念,古代社会的进化史观和变法理论,指导了我国古代众多改革家的实践。他们或要促进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或要消除社会制度中种种弊端。小学五千年文明史中反映我国古代改革的课文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两课。 1.商鞅变法商鞅是我国古代最彻底的改革家,他不仅从思想理论上以无可反驳的历史事实压倒了甘龙、杜挚等守旧派鸹噪,而且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以大刀阔斧,又无反顾的气慨在秦国坚持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经济上“开阡陌封疆”,把土地授给农民,每户  相似文献   

12.
说到商鞅变法,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废井田”,其实商鞅是否废了“井田”,还是一个尚待考证的问题。最早言及商鞅“废井田”的是董仲舒,他说:“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汉书·食货志》)但是,在先秦典籍和《史记》上,似乎都无商鞅“废井田”的记载。那么,董仲舒的商鞅“除井田”说又从何而来? 我们知道,战国时的孟轲曾对井田作过乌托邦式的描述,提出了正经界的说法。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膝文公上》)孟轲认为井田制的关键是  相似文献   

13.
一刘邦参加秦末农民大起义,他所领导的那支农民军,首先进入关中,推翻了秦帝国的残暴统治。随后又和代表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项羽集团作战四年,取得胜利,建立了为期两个世纪的,在中国和世界史上负有盛名的西汉帝国,甚至还因此形成了“汉族”的名称,迄于今日。这一杰出的历史人物,值得重新评价。这里只谈一下他的家世和阶级出身。关于刘邦的家庭成分和阶级出身问题,目前史学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一说出身贵族地主阶级(注一),或是属于这一阶级的豪强分子;一说出身农民(注二),或是属于这一阶级的富于反抗性革命性的人物——当时被称为乡里“无赖”。我以为后说是正确的。在提出具体的论证以前,首先略述一下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概况。刘邦生当秦始皇时代(注三)。秦经过商鞅变法直到始皇建立统一的帝国以后,在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上,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其中主要的有两点:第一,已经完成了“废井田,开阡陌”的社会改革,即废除了固定的贵族世祿的井田制,在法律上,确定了土地得以自由  相似文献   

14.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改革 ,历来都是教学的重点。现行中学课本中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废分封行县制 ;实行什伍连坐法 ;奖励军功 ,实行军功爵制 ;废井田 ,开阡陌 ,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合法性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以及“燔诗书明法令”。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是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的特权 ,建立了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 ,使秦国强大起来 ,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实 ,除此而外 ,秦国强大还有另一重要原因———秦国实行客卿制。这也是秦国政治上由弱变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代有没有土地买卖?持战国土地买卖说的同志,依据有二:(1)《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的话说: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卖买”。(2)《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赵括“曰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其实,这两条史料都不足为据。《汉书·食货志》虽然引用了董仲舒说商鞅“除井田,民得卖买”的话,但《战国策》、《史记》却只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各以差次名田宅”,根本没有土地买卖之词。就连班固  相似文献   

16.
一、井田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制度规定土地归国王所有,因此这里的“国有”不能理解为公有.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但它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同,井田制下的土地归国王一人所有.而后者可为封建国家、一般地主、农民所有。  相似文献   

17.
注意 :本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 0分 ,答卷时间 10 0分钟。选择题部分 (共 60分 )一、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分 )土地制度的变迁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 1~ 5题。1.从西周“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 ,开阡陌” ,直接反映了A .对自然的认识提高  B .封建王权强化C .土地所有制变化   D .国家政权更替2 .春秋时期公田转化为私田的根本原因是A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 .奴隶的反抗C .周天子势力衰微   D .诸侯争霸3.史载春秋战国时期 :“公作则迟 ,有所匿其力也 …  相似文献   

18.
《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子产“使田有封洫。”对这一措施,史家多歧见。有的著述认为,“其为维护和整顿日趋破坏的井田制。”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为了正确地揭示出子产“使田有封洫”的真实内容,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进行这一改革的社会背景。西周实行井田制。西周井田制的主要特点是:(1)、土地  相似文献   

19.
算赋和口赋是汉代封建国家向广大编户民征收的人头税,是其财政收入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但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征敛情况,尤其是由赋向调的演变等问题的专门研究还很少。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一、算赋、口赋的出现及其内容(一)算赋“赋,口率出饯也。”(《周礼·太宰》注)即按人头征收钱帛,这种制度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史  相似文献   

20.
东汉是门闻世族的形成期,本文试就其成因作一探讨。第一、经济根源。自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土地得以自由买卖以来,一批官僚贵族,地主和大商人利用其权势大肆兼并土地,使土地日益集中。董仲舒说:秦“用商秧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春田连降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汉兴,循而未改”①。萧何就曾“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且“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目的在于“毋为势家所夺”楞。连贵为丞相的萧何尚俱土地将被他人所在,可见当时土地兼并之烈!到汉武帝时,土地兼并成风。针对因土地兼并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