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农村教育》2004,(7):55-55
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特别强凋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教师须引导学生:问题自己去揭示,知识自己去探索,规律自己去归纳,效果自己去评价。这一要求成了我语文教学的指南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常使课堂精彩纷呈,一次又一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2.
白爱环 《成才之路》2014,(12):90-90
从一遍遍的阅读教材、辅导书,一次次的去图书室翻阅数学资料、记录要点,一堂堂的去听每位数学教师的教研课,一次次的倾听来自于学生们的反馈中渐渐地发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叠加,它是集趣味性、知识性、学习性、社会性于一体的一门学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二、活动背景2004年4月21日,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迎来了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春游活动。春游地点是颐和园。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来说,颐和园对他们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认为已经去了多次,没什么可玩的了,再去一次毫无意义;有的学生甚至不想参加这次集体活动了。  相似文献   

4.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主动学习原则指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学习材料,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四多”。一、多观察只要学生能观察的事物,尽量让学生去观察。观察是思维的窗户,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教师应尽量多设计一些具体事例,指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从而获取知识。例如,教“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让学生用空心圆锥体装满沙倒入空心圆柱体中,看几次能装满,结果大多数学生三次正好装满,于…  相似文献   

5.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练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提高和进步的保证。很多学生都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新曲子第一次去同课总有很多识谱的错误,即使当老师指出错误,以后几次回课还是不能完全纠正;上一次回课弹得欠缺的地方或者是难点,后儿次回课仍然不够好;按照曲谱上速度和力度等表情符号去表达,弹奏还是不悦耳等等。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激发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兴趣,就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那么,阅读的效果一定会很好。而这样,也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是漫不经心的、盲目的、兴味索然的,其阅读效果自然可想而知。第一次阅读就没读好,接下来的深入阅读、分析研究,定然受到影响,由此可见,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的兴趣,是能…  相似文献   

7.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既是学生对面积单位认识的一次拓展,也是学生空间观念上的一次飞跃。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建构1公顷的表象,我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以批判的眼光去审视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所有2000多名住宿生的农村学校,一名普通的宿舍管理员成功地帮助一个学生戒掉“网瘾”。一连几天晚上,宿舍管理员发现一个有“网瘾”的学生有去网吧的迹象,于是就在熄灯后、午夜12点、凌晨2点三次去查宿舍,均发现那个学生香甜地睡在床上。可是宿舍管理员还是不放心,当他凌晨4点第四次去查宿舍时,发现那个学生果然不见了。  相似文献   

9.
初中化学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为主旨,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课题。为了探寻一种适合学生实际又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我在初三尝试开展了一次生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走近我所崇拜的化学家,引导学生去追踪化学发展的轨迹,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感悟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牧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上好讲读课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要上好讲读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因此,调动学生初读课文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就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读的。就是抱着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去读的。  相似文献   

11.
王小兵 《班主任》2008,(8):57-58
班会背景最近,班里7名学生一起外出上网,夜不归宿。老师和家长问起,学生都说:“别人叫我去,我就去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我决定召开一次班会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已明确将“研究性学习”列为普通高中学生的必须课。这对中学图书馆工作是一次挑战,对中学图书馆员也是一次考验。因为我们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要为学生搞好研究性学习搭桥、铺路。  相似文献   

13.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必急着去解释、下结论,而是将这个“错题”还给学生,设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在不断探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去修正错误,从而建立正确的认识。建立错题本,并不仅仅在于纠正学生习题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一次由错误到正确的自主体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对症下药”提供依据。使错误能成为师生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精神鼓励只能偶尔为之。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部好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这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带着极高的兴致去观赏和品味;第二次,再看这部电影,觉得还不错,稍有兴致去看;到了第三次,就会产生视觉疲劳,根本感受不到电影中的美和感人之处了,看的时候,再也提不起兴致,心不在焉,望此思彼。老师对学生的精神鼓励也是如此,比如,一名同学参加竞赛取得了第一名,老师表扬他:“真是好样的,为班级争了光,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这一次,学生最激动、最高兴,教师的鼓励取得的效果也最好;第二次,教师再次给予精神奖励的时候,学生有一点高兴,鼓励也还有点效果;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第五次,如果还对学生进行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鼓励的话,学生必定会产生鼓励疲劳,鼓励的效果自然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15.
郝斌 《海外求学》2003,(14):46-47
许多学生的家长在孩子高考后都会面临一种选择:让孩子接受中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去海外读书?出国留学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一次挑战,放弃挑战的同时也就放弃了机遇。年轻的赴海外留学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次受益终生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小朋友第一次上识字课《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意蕴清远,隽永流畅的儿童诗。全诗只有四句话,但充满了诗情画意。因为是第一次,我认真钻研了教材,精心设计了教案。基于体现新课程精神,我把结合插图启发学生想像,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歌。想像着学生第一次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一种异样的新奇感:也想像着有的学生早已将此诗念得滚瓜烂  相似文献   

17.
闲时读书     
王涛 《青年教师》2006,(6):50-51
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一个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希望学生此去每年能读一部书,学生大笑,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然而事隔30年后的一次校庆上,那位教授问学生,有谁看了30部书,结果一个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天生就是幸福的,班主任工作并非必然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去奋斗。能与年轻的学生在一起,使自己拥有了第二次青春,这本身就使班主任工作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而像学生一样做功课,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得心应手,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20.
下课了.走在离开教室的路上。笔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学生入境的诵读、热情的掌声,时常萦绕在耳际。《有的人》是笔者教了近十遍的一首诗,而这一次,自己仿佛才真正走进诗文.学生因诗歌而澎湃的激情真的令人震撼。原来“老诗歌”也可以点燃火花,荡漾激情.关键是教者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感动的心领着学生去发现.去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