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正确使用"犯罪嫌疑人"称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嫌疑人”一词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新增加的一个法律术语。但对于何谓“嫌疑人”,最高立法机关并未在立法中作出说明;最高司法机关也未曾就此用过司法解释。正因为如此,实践中不少人对“犯罪嫌疑人”一词的含义往往存在着种种误解。例如,有人认为所谓犯罪嫌疑人就是指被怀疑有犯罪行为的人;一些新闻媒体也常常把当场抓获的“现场犯”称为“犯罪嫌疑人”;等等。那么,“犯罪嫌疑人”一词的准确内涵到底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适用应严格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指导方针和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基本原则,有必要将上述方针和原则在刑事诉讼法和刑法中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控制末决羁押的适用,使等候审判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成为一种例外。在起诉制度上,为了节约司法资源,减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污点,以使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容易回归社会,有必要设置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3.
在2006年全年,全球各大调查公司的报告中,搜索营销成为近些年高增长率的主导力量。中国乃至全球搜索市场的规模在逐年递增,资本市场也在狂热追捧搜索概念,如果2006年是搜索营销的“GOOD YEAR”,那么2007年就是语音营销的“GREAT YEAR”。[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网络》2009,(1):35-35
微软公司和一些公司正在开发一种社会网络工具帮助在不同计算机上的人们共同执行互联网搜索任务,将搜索的资源和结果共享在网页空间中并在浏览器上显示出来。“网页搜索通常被认为是一项个人活动,”微软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MeredithRingelMorris介绍说,“但很多搜索任务可以受益于共同执行搜索过程。例如,一个家庭云(afamilycloud)可以从不同地方共同搜索研究一个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现象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利用人海战术、依赖众人力量,在繁多信息中筛选相关信息的搜索方式。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引擎搜索、伴随网络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社会互动形式。“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吸引大量人群、尤其是23—25岁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6.
析网络“人肉搜索”的监管和引导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患精神病如何处置,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司法实践中根据司法解释“中止侦查”、“中止审理”处理此类案件,忽视犯罪嫌疑人之诉讼权利。从立法上应当赋予犯罪嫌疑人患精神病获得继续侦查、委托辩护、审判等权利。  相似文献   

8.
“预警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从各个行业中以保护某方利益为目的出台的“预警”为始,到目前逐渐成熟的公共卫生领域的“预警机制”,其出发点都在促使社会生活中的个体行为和组织发展更理性、更健康。在教育领域,一直以来人们能见的这一机制还基本只是用于“留学预警”。而今天,在中国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教育预警”这组关键词后,你终于会在十几条关于留学预瞽的索引条目之后看到——“北京市将建立民办高等教育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诉辩交易第一案”引发的问题为立足点,对刑事诉讼中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定诉讼标的处分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在中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应当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定的诉讼标地处分权,同时,对于这种处分权的行使应当以一定的对价为前提,从而真正确立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诉讼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地点发生的系列谋杀案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如何确定其犯罪嫌疑人的住所是破案的关键。对犯罪嫌疑人住所的估计,给出了3种方法,即质心法、距离法和概率统计法,通过比对论证和案例检验表明,距离法更具优势;进一步展开分析,运用二维正态理论实施置信区域的估计,能根据警方所期望的可靠度和实际警力划定搜索区域,对侦破和决策具有实际指导作用;为控制精度,给出了调整方差估计的方法,构造出加权平均公式,在不降低可信度的前提下合理缩小搜索范围,为提高侦破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论诉讼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的案件应当是经过公安部门立案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和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诉案件,且案件事实已经查明,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愿意协商沟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表示悔罪与积极赔偿,以取得被害人及家属的原谅,使案件不必再经过复杂的诉讼程序而结案。  相似文献   

12.
程序性违法是刑事错案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刑事审讯作为公安机关侦查办案中获取犯罪嫌疑人言词证据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受到公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口供"至上的刑事办案理念的影响下,为了获取侦查破案的所谓"关键"证据,办案人员在刑事审讯时不惜违反程序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刑事错案成因的考察,在刑事审讯过程中,较为典型的程序违法行为有:讯问地点违法,超期羁押,自创程序,假借合法程序名义非法讯问等等。强化办案人员的程序法定理念,确保刑事审讯的程序合法是预防刑事错案的良策之一。  相似文献   

13.
侦查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享有与其辩护律师或亲属会见交流的权利是国际刑事司法领域公认的一项基本权利。但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律师会见率较低,亲属会见更难以实现,侵犯犯罪嫌疑人帮助和救济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针对羁押期间犯罪嫌疑人会见交流权的现状,提出几点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刑事搜查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直接目的就是收集犯罪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作为一种国家公权力,刑事搜查的实施一般具有很大的强制性,以直接侵犯相对人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和财产权为代价.我国现行搜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刑事搜查制度,既能发挥搜查的应有职能,又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就成为我国搜查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是社会组织中最强大的实体,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弱势的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行使侦控权的司法机关权力越大,就越易侵害与之对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因此,确立控辩平衡原则是调和双方力量及尊重与保护人权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权保障作为人类一项最基本的道义,是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重中之重。维护和保障人权既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又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民主精神。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人权保障的现状,与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相结合,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不够明显,侦查机关的强制处分权缺乏有效的司法监控。而完善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需要做到确立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建立侦查司法审查机制。最终使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从而更有利于人权保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体现。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必须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这就需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完善辩护制度,确认举证责任和沉默权制度。从而实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保证司法制度的公正、公平、正义。这就有必要修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一方面规定被追诉者有如实陈述义务.另一方面又规定禁止司法工作人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口供。这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强调被追诉者的如实陈述义务,就很难避免审讯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反之.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就难以确保被追诉者如实陈述。  相似文献   

19.
在财产性犯罪案件中,对行为人所获得的财产数量的正确认定是定罪量刑的前提。本文通过犯罪嫌疑人在实际侵犯财产行为过程中以及获获得财产后的主观心理状况和所取得的财产的实际价值状况出发,指出应当如何对行为人非法占有财产进行具体数额进行正确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诉讼证明标准历来是诉讼法学界研究证据问题的重点,近年来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发生了由“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的转变,衍生了多元化证明标准理论,这也是治安行政案件的证明标准的理论基础;多层次证明标准理论主张根据案件和证据的性质特征采取不同的证明标准,在治安行政案件中实行多层次的证明标准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