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美育课程建设初探●福州师范专科学校李永鉴贻琦抵达长沙进行筹备。“临大”成立后不到半年,长沙即告吃紧,三校又奉命迁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与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组成“常委会”,梅任主席。联大期间,蒋、张二常委先后去重庆中枢任职,梅...  相似文献   

2.
北大的功臣     
智效民 《教师博览》2003,(11):26-26
在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中,蒋梦麟是在职时间较长的一个。关于他的贡献,傅斯年曾有这样的评论:蒋梦麟的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比不上胡适之,但办事比蔡先生和胡先生高明。对此,蒋先生是认可的。为了不至于引起误会,他还补充了一句玩笑话:“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相似文献   

3.
一所大学,一天两天不见校长大概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一月两月有问题吗?整整一年没有校长也不会有问题吗? 群龙无首会没有问题吗?国不可一日无"君",校能一日无"长"吗? 蔡元培先生虽任北大校长十年,但实实在在执掌校政的时间并不很长.十年间,他数次请辞,其间,中断时间之长足有超过一年者.然而,北大仍然是北大,并且,北大仍然是蔡元培的北大.  相似文献   

4.
胡适(1891-1962年)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教授,字适之。他于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之一。历任中国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北大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谈了自己的读书观,至今仍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06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后转入文学院,1914年获硕士学位。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后又任北大教务长兼英文系主任。1928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31年春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5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评议会评议员。1946年就任北大校长。1949年离沪赴美。其间曾先后于1952年和1954年返回台湾讲学,并出席“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1958年离美返台,定居于台北,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  相似文献   

6.
A以名人命名   元培计划实验班--北大   其人:1917年,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带动了北京大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他本人也两次坦任北大校长之职.……  相似文献   

7.
发挥优势致力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北京大学教务处一、发扬优良传统,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是北大传统之一。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时就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而“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他鼓励文理科学...  相似文献   

8.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在此之前,北大继清末遗风,已属腐朽。对此,蔡元培锐意改革,决心把北大办成“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使北大真正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空气最为浓厚,教学水平很高的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要办好北大,蔡元培认为:教师是关键,“只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他要求:“延聘教员,不但是求有学问的,  相似文献   

9.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最初两年时间里,蔡元培对于大学的体认,重在实际行动而非文字建构.他一上任就表示要把北大建成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这也得到了北大师生的认可与支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出有关改良图书馆、组织进德会等报道,向各方传达出了北大正在发生的转变.蔡元培对北大校风与学风的重塑,使得北大由官僚养成所逐渐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初步完成了朝向现代意义的大学的转变,也为迎接此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做校长时曾有座右铭“无智.无能.无为”,其中“无为”是说“无为而无不为”。笔者认为.作为一校之长,“有为而治”是很不合理也不科学的管理手段,“无为而治”亦非学校管理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后通过一系列法规确立学术权力制度,扩大与增强学术权力;北大评议会“脱离教部事件”反映学术权力过度干预行政事务,教授权力威胁到校长职权;后京师大学校时期刘哲执掌北大,实行专制统治,教授权力受到极大的削弱;蒋梦麟任校长后,确立“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制度,使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分别由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议决,两种权力实现平衡.由于大学既有学术组织的相对自由松散性,又有科层制组织的等级性,因此,两种权力的抵触在所难免,二者的博弈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一位好校长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杜郎口中学近几年的发展,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最好注释。杜郎口中学有幸,在岌岌可危、不堪回首的 1997年来了一位好校长。他就是崔其升,原任杜郎口联合校业务校长,在1997年4月被县教育局调到杜郎口中学任校长。崔校长中等个头,一脸憨厚,就是这个大智若愚的校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使杜郎口中学由乱而治,由治而优,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家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蒋梦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自1919年至1945年,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并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他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学识渊博,精明干练,在那黑暗而动荡的漫长岁月里,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北大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矜持的力量     
李亮 《江苏教育》2011,(11):62-63
其实跟蒋惠琴校长只有一面之缘。手上也只有她的《梦想比回忆多》一文和《偶尔思考》一书(以下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蒋惠琴的《偶尔思考》一书),但我仍然愿意写这篇推荐文章。蒋校长及其文字留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矜持”,全没有大校长的“范儿”。有人说,校长就要有“领导的样子”。畏畏缩缩难成大器.我想这是对矜持的误解。矜持不是拘谨。拘谨是缺乏自信带来的不适状,而矜持透露出的则是庄重、自尊与谨慎的态度。窃以为。一个矜持的校长,在这个“扁平的世界”中甚为难得与可贵,因为它似乎可以赋予一所学校以别样的气质。或许,正是蒋校长的矜持,成就了星韵学校教师的自尊、学生的活力与学校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邝红军 《师道》2011,(5):57-57
教育学是一门学问,这是确实无疑的。怎么做这门学问,怎么治这门学问,这本身又是一门学问。这后一门学问,可以命名为“教育学之后”,或者叫“元教育学”。  相似文献   

16.
涂皓 《教育》2013,(2):36-37
据媒体报道,江苏省两所知名中学退出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2013年自主招生计划。这两所学校分别是南京市的金陵中学和南通市的海安中学,皆属于江苏省名校,此前也都参加了北京大学的2011年和2012的“校长推荐”自主招生计划。金陵中学没有参加2013年推荐资格,原因是去年推荐的学生“裸分”没有达到北大在江苏的录取分数线,与金陵中学退出原因类似,海安中学也是因为北大比往年更看重分数。海安中学自主招生推荐的负责人表示,来自主招生的学校,都是要最高分的学生,高分学生就那么多,每个学校都要,谁都不能得罪。  相似文献   

17.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他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为《新青年》),是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他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聘请许多新学之士到北大任教。1917年初,陈独秀受聘为文科学长。这时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也在北大文科  相似文献   

18.
“思想力是校长为政之本”,这是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孙鹤娟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努力成为一名好校长的“座右铭”。 孙鹤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年分配到东北师大附中工作至今。1992年任教务处主任;1995年任主管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副校长;1999年任常务副校长;同年接任校长,并逐步转向学校管理工作。20年来,无论工作岗位在哪里,她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呕心沥血,为广大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的  相似文献   

19.
王淦生 《师道》2009,(1):18-18
看到“北大、清华,我的眼里只有你”这则标题,您可千万别以为我有无限的衷肠要对两所名校倾诉,我不过是想代全国重点中学的校长们为二校献上一曲单恋的情歌。虽说北大、清华这两所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大学在办学成就、国际国内影响等方面要领先于国内其他高校,但是单凭这些要想征服与之并无多大瓜葛的全国重点中学校长们的芳心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让其成为众多中学校座们“梦中情人”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时下的教育行政部门差不多都在用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数来衡量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扼要介绍蔡元培求学和任北大校长的经历,印证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赞誉;介绍蔡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治教北大的重要举措,从而显示出他在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