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属对也称对课,或“对对子”,是宋代以后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是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基于汉语人文本质的综合训练,是基于中国文化本位的综合考查。  相似文献   

2.
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己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  相似文献   

3.
一、“对课”简说:对课是明清以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其内容就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从宋代开始,对课已经是同句读、声律相提并论的一种基础课程,主要以“属对”方式开展,属对是由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旬,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鲁迅先生早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曾学习过对课,这成了他在枯燥私塾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许多年后他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  相似文献   

4.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古人十分重视对这方面的训练。苏询曾云: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他是把属对并列于  相似文献   

5.
【作品简介】《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  相似文献   

6.
“音以律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性。但自新文化运动起,声律内容消失于主流课程,导致语文教学出现盲区。后辈师生普遍不知声律,不知声音是除意义之外牢牢左右古代诗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要素,当然随之亦不知展现声律的传统读书法——吟诵。可从语音是语言符号的角度分析古代诗文“音以律文”的表现:从语音发展维度看,成为语言基因;从语音修辞维度看,体现音韵和谐;从语音表现维度看,切合文学形式。古诗文教学再不能忽略声音了,要用吟诵体味语言乐感、欣赏文学形象、传承文化思想。如此倡导,绝不是盲目复古,而是捡起丢失的钥匙,开启古诗文学习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沙成君 《中学文科》2007,(10):122-122
对联是我国古代语文教学中与句读、声律并列的一门基础课程,以其强调遣词炼句,追求语言的简洁明嘹等特点而备受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推进,将对联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不失为一种体现课改精神的创新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作文先从片段开始 古人学作诗先学属对。属对是局部训练,作诗意在全篇。这给作文教学以很大启示。初学作文应该先重视造句、造段等单项训练,然后再走向造篇的综合训练。沈从文教导他的学生学习写作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茅盾也主张写作应该从片断文字的练习开始,应该从写“镜头”开始,不必太注重形式上的完整.“不妨只有半个面孔,或者一双手、一对眼”。  相似文献   

9.
声律又称音律,是指诗文中通过声音材料的调配而构成的格律,是人们为了获取最佳的语言表达效果而有规则地选择和配合声音材料的结果.根据语言的语音结构的特点而调配出来的声律并不是用来束缚诗人的框子和枷锁,而是帮助诗人用来挖掘和发挥声音材料在表情达意上的潜力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得心应手地应用声律,那末在语言表达上就能“口吻调利”、“清浊通流”,无诘屈聱牙之病,有声入心通之妙,表达的效果会大不相同.研究声律对于了解我国的古代文学也有极大的价值,同时,声律也是促进我国文体变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或关键.因此,我想在这里以南北朝时期的材料为根据,对古代声律结构的原则作一概述性的讨论,以求引起人们研讨古代声律理论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古文没有标点,学生要跟着老师诵读,学习句读。所谓句读,就是在句子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朱笔标一个红色的记号。记号分两种,一种是"√",叫勾,即句子的"句";一种是"。",叫豆,即逗号的"逗",后称读(音d7u)。句读就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如果没有句读,句子就没法读通。古代文人富有想象地把这种古代的标点比作"红豆"。  相似文献   

11.
杜晓芹 《广东教育》2006,(11):45-46
一、断旬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b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相似文献   

12.
一、寓语音学习于实际训练中综合英语、口语、听力等课程中都包含了对语音的要求,而口语的口头表达和交往训练就是语音训练的具体表现。语音语调的正确对于口语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但在实际上,语音学习耗时、费力,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比较难。因此,只有把语音本身作为一种交际手段,从孤立的语音形式过渡到连续的话语上去,并在实际中运用起来,方能达到“接近英语本族语口音”的水平。二、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由于文化、习惯的不同,人们对于某些事物的概念及表达方式有很大差异,这也是提高口语能力中的一个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银川人学习普通话,训练的重点应抓住普通话的语音。由于习惯的原因,练好普通话绝非一朝一夕、一潮而就的事情。有时花费了不少时间,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师范学校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普通话语音知识时,应先找出“症结”,加强有效训练,把重点放在准确发音的训练上。师范生普通话训练教材的第二章是语音训练。这一章的教学应有别于(现代汉语》、(语文基础》两门课程的语音教学。教师教学(教师口语)课要“以理论为指导,以训练为中心”。在教学生学习语音理论知识的同时着力进行严格、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在学校就初步g’:奖口语…  相似文献   

14.
一、训练技能及其功能训练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某种能力,形成某种技能的一类教学行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能力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又说:“语言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就是要训练,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技…  相似文献   

15.
属对,是指诗文对仗.由于它在汉语文学习中的特殊作用,后逐渐发展为对儿童进行语文训练的一种基本方法.宋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言:"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这一意义上的属对后来通常称为"对课".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方法,从中古一直沿用至清末. 属对之所以会成为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音节界限分明,而且一个语素用一个方块汉字记录,便于创造出整齐对称的形式.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或平或仄,非平即仄,可以形成语句在声音上的对称.  相似文献   

16.
<正>“句读”是古代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即使是现在,笔者认为句读教学仍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阶段,句读教学是更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即便是小学生想学会阅读白话文,也需要句读教学。统编语文小学教材有的单元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从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提示来看,  相似文献   

17.
龙国莲 《湖南教育》2004,(10):29-29
说话作为一种语文能力,它与“读”“写”“听”并肩而立。吕叔湘老先生对“语文”的含义作过明确说明:“‘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又说:“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可见,口语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努力构建学生口语训练的平台。一、普通话语音训练普通话语音训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普通话声、韵、调的辨正与轻声、儿化规律。当然,仅仅停留在课堂是不够的。学生在课外环境下大多数仍用…  相似文献   

18.
辅导学生断好句读,是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断不好句读,句子就读不准,翻译时就会出错。例如,《狼》一课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中的“犬”字是名词作状语用,形容狼“坐”的样子的。翻译时,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前面”。  相似文献   

19.
宋洁 《教师》2014,(8):69-69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课程是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活动空间。南汇中学研制的以“天、地、人”为主题的探索系列,是利用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天”系列以学校“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天文科普推广中心”的天文研究为出发点;“地”系列以上海市地震局在学校特设的地震测报站(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