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有人对城市犯了罪,规划师绝对不是主犯,但他也一定难逃干系”说起来,郑筱津做着的工作,在很多人的想象中,是带着梦幻的色彩——设计一座城。作为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郑筱津的手里总有三四座城市的规划任务在同时做着,平均一个城市的初步规划要做下来至少得在两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潘昌晟 《新闻天地》2004,(12):34-35
有人说:“婚姻是双鞋,脚比鞋贵重得多.当鞋伤害了脚,使你无法容忍时,不妨将鞋脱去。”有人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婚恋的真缔?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建筑大抵上都遵循“座北朝南”这样一个格局;南为“阳”是正面,北为“阴”,是背面。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不得不面对一个她未曾经历过的视觉挑战——正面面对“国家大剧院”。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好看,很有趣。也有人说他们在一起很不好看、让人羞愧。老实讲,没人知道事情的缘起到底是时代的?文化的?还是政治的。总之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不得不面对传统与现代客观存在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4.
党报,主要是指各级党委办的机关报,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舆论中心,有人说她是“主流媒体”。有人说她是“权威媒体”。她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不同时期中心工作。都通过党报权威发表;她是广大群众的“代言人”,群众的生活疾苦。意见要求,都通过党报权威反映。直至为他们排忧解难。在他们的心目中,党报最有可信度,最具权威性。当然这种  相似文献   

5.
今年暑月,新闻出版署组团赴港参加第七届香港书展,有幸厕身其间,走马观花,有所闻见,略记一二,以示同道。 一、沙漠乎?绿色乎 应该说,每一座城市都有自身的文化性格,对于香港,它的文化性格颇有些争议,有人说这里商潮滚滚,人欲横流,无文化特色可言,是一块文化沙漠;有人说香港特殊的地理条件,国际  相似文献   

6.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都在干着泥瓦匠的活,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说在垒墙,第二个说在挣钱,第三个说在建一座楼房。他们显然干的是同一种职业,却有着不同的工作动机,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从业观。仔细想来.认为是在“垒墙”和“挣钱”的两虽然略  相似文献   

8.
流言城事     
每个城市里都流言横飞,构成了这座城市里的日常生活传奇。一般而言,城市的报纸上那些貌似都有各自出处的消息构成了这城市里浮在表层的一面,你可以看到猪肉涨价、有人用地沟油做火锅、还有人酒后驾车把车开到了树上。另外一面,你会听到人们飞短流长,口口相传,讲着这城市里另外的骇人听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人问我,最近忙不忙?我的回答总是一个字:忙。在这个城市厮混,不整天说自己“忙”,都不好意思见人。今年的清明节是第一个“小长假”,照例以“忙”为理由拒绝了一些无谓的聚会,带上老婆、孩子和狗,到郊区的河畔喝酒、看书.躺着睡觉。  相似文献   

10.
快乐的思想     
一个人要得到快乐的生命,就先要有快乐的思想。 有个流浪者来到一座城市,遇到了守城的人,流浪者告诉守城的人,他离开了家乡,想搬到这座城市来。 “这是个怎样的城市呢?”流浪者问。 “你的家乡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守城的人反问他。 “那是个糟透了的烂地方,政府腐败,人民互相仇视,很多人失业。”流浪者愤愤地说。  相似文献   

11.
流言城事     
每个城市里都流言横飞,构成了这座城市里的日常生活传奇。一般而言,城市的报纸上那些貌似都有各自出处的消息构成了这城市里浮在表层的一面,你可以看到猪肉涨价、有人用地沟油做火锅、还有人酒后驾车把车开到了树上。另外一面,你会听到人们飞短流长,口口相传,讲着这城市里另外的骇人听闻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座古城,它的精神气质包含了很多历史性的审美积淀,但它同时又是一座新城,每一天都发生着新的变化,吸收着新的养分;所以说,北京的文化特征其实包含了至少三个方面,即王官文化、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有人说,政治是北京生活的盐,没有政治,北京生活就会变得寡淡无味。任何打算给一座城市或一种文化规定其本质特征的企图,都必须准备承担片面性的风险。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只是存在于人们的不同描述之中,这些描述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事实上,我们总是能从一些书中嗅到北京出版文化的新的气息,它们的身后是新一代的出版人和出版观念。  相似文献   

13.
目不暇接的“风景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报纸上的“风景线”突然风光起来:马路上竖起一个广告牌,新闻报道说城市中又有一条“风景线”;交警站在指挥台上规范服务,新闻报道说交警为大街增添了一道“风景线”;一座过街天桥修起来了,新闻报道说空中架起一道“风景线”;最近看稿,竟写医院急诊室里医护人员忙碌接待病人  相似文献   

14.
冬天 《新闻天地》2008,(7):35-38
四年前,她上报“大头娃娃”和“劣质奶粉”相关联事件,有人说她冒着丢饭碗的危险捅娄子;四年后,EV71病毒让阜阳这座城市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让顶着压力第一个上报疫情的她再次成为焦点。但鲜为人知的是,EV71逞威阜阳初期,短短几天时间,近10名孩子离奇死亡,刘晓琳成了死者家属撒气的对象,死者家属的不满、怨恨几乎压垮刘晓琳因患癌症而变得十分虚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中旬,青海省海西州委宣传部部长徐兰英收到一份来自首都北京的电传:由北京UFO协会等多家单位组织的专家和学者月内将赴青考察研究“外星人遗址”。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有许多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最神秘、最难理解的就数托素湖边的白公山“外星人遗址”了。 这座传说中的“外星人遗址”一直颇有争议,有人说它是一种包裹了树木等化石的特殊地貌,也有人说它是史前  相似文献   

16.
论档案馆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是一座城市的根,是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家。档案馆,是化的这种本质特性的重要载体。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人们可以探究个人和城市的脉.可以考证个人和城市的化“身份”,从而找到个人和城市的化归属感。在档案馆,市民可以触摸到城市的每一次脉动,感受到个人命运和城市发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馆的各种活动,都是为市民和城市提供“化身份”的凭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夏烈 《全国新书目》2010,(11):27-28
教育教什么?有人说是教知识,我仿效禅宗公案里达摩祖师的说法,“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有人说是教文化,那我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肉了”;然后有人说教育教的是“正人格”“立修养”,  相似文献   

18.
“7·5事件”带来的伤痛仍在继续——截至7月15日《中国新闻周刊》发稿,死者已经上升到184人,另有1680人受伤。同时,街头暴力给乌鲁木齐带来了恐慌,甚至有人打算离开这座城市。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城市品牌创意时,笔者曾经看过一个城市的创意方案.这个创意方案的对象是中国北部一座不大的城市.在看到这个创意方案之前,笔者并不知道这座城市,甚至连这座城市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之所以提及这十城市的创意方案,只是因为,在这个创意方案的前面,有一句话:“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萨拉热窝     
顾晓光 《图书馆建设》2020,(2):F0002-F0002
1914年6月,在萨拉热窝拉丁桥暗杀斐迪南大公的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作为史上最长的围城战役,上世纪末的萨拉热窝围城(1992年4月至1996年2月)让这座城市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在围城期间多次造访这个多灾多难的古城,不无痛心地说:“这座城市以一次战争宣告了20世纪的开始,又以一次战争为20世纪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