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懿文 《今传媒》2020,28(5):153-154
旅游景点介绍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并诱导游览行为。所以,旅游景介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明确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广我国旅游资源,传播中国文化。本文结合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以下简称"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根据我国旅游景介文本不同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以陕西省4A级以上景区的网上景点介绍为例,对该类文本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马佳君 《出版广角》2017,(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博尔赫斯的作品被译介到我国.这些译本的翻译质量有较大的差异,其经典文本的翻译质量不断完善并得以提高,但新译文本的翻译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博尔赫斯的文学主张给我国作家的创作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旅游文本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出发,去探讨陕北旅游档案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陆颖 《图书与情报》2011,(3):129-133
现代翻译文学版本研究以现代文学版本研究为基础,充分考虑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特殊性,结合实证性研究与阐释性研究、版本考校与文本比读,以原文版本为源头,重点考察在翻译创作、传播过程中译本众版本的演进关系及背后缘由,最终发现现代翻译文学作品不同版本的不同文本本性,拓展批评解读空间,是相关译作、译家和译史研究的起点,以求对译作、译家得失有准确把握,对翻译史有全面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钩沉翟理斯《笑林广记》译本,这一中国笑话外译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文本细读基础上评析翟理斯英译中国笑话的得失,探寻中国笑话外传的翻译策略与流通艺术。  相似文献   

6.
汪帅东 《兰台世界》2017,(3):106-109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晚清翻译文学应以外国小说翻译最为繁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受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活跃于清末的日本文学译才在文本选择、译文体制、译语文体与翻译方法等方面既有沿袭,亦有突破,充分体现出中国翻译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诸种特性。  相似文献   

7.
马博 《兰台世界》2017,(18):112-114
杨宪益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是我国翻译史上为数不多致力于典籍英译的翻译家之一,他一生译著等身,无愧为当代译界之泰斗。概述杨宪益的翻译贡献,并从翻译目的、翻译标准以及翻译策略等方面阐述其翻译观有利于提高我国译者素质,促进典籍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翻译存在困难。本文认为翻译中存在困难和障碍,这只是可译性的限度。通过对可译性限度 和文化差异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可译性是相对的,而可译性限度是绝对的。翻译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个辩证关系的指导下充分理解文化 的差异性,并最大限度地找出传达原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婧 《大观周刊》2011,(31):152-152,162
本文从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方面探讨了文学翻译中采取的三种处理方法:调整语序、变化句式、化模糊为具体。以此说明翻译不仅要把源语言译成译入语言.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潘雅伦  周丽新 《今传媒》2020,(4):103-104
广告是商业文化交流最具表象特征的呈现方式,忽视文化问题会在广告翻译领域带来严重的翻译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多元文化框架下文本内涵的重要性,并通过举例说明,没有理解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直接做口头翻译容易导致翻译错误。本文认为,跨文化交际调和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河北省文化产业的外译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发现,相关单位或机构缺乏外译意识、翻译工作者与相关文化产业部门劳务关系不密切、缺乏翻译人才管理规范、专业翻译人才缺乏、翻译工作者缺乏工作经验以及现有翻译工作者总体水平不高等,这些是影响文化产业外译质量的主要原因。加强翻译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翻译工作者加强责任意识是文化产业成功外译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翻译经典研究聚焦于经典如何在翻译中得到建构或解构,而忽略了经典文本本身对译入语语境的互动影响.文章通过梳理“十七年”(1949-1966)对马列经典著作、西方经典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和出版,认为在国家主导的翻译实践中,此阶段的经典翻译和出版旨在完成三大国家叙事:信仰的赓续,价值的认同,形象的建构.对“十七年”经典翻译与出版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理解特殊时代背景下翻译与政治的共谋,体悟文本之外的翻译张力.  相似文献   

14.
杨荣广 《出版广角》2015,(14):114-116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与我国现当代文化的源泉,典籍的对外翻译传播出版必然成为我国提升国际形象,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典籍的对外翻译出版传播必然涉及我国固有意识形态与传播对象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并由此对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策略及文本的接受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杨氏夫妇译介的《宋明平话选》,指出典籍外译中译者必将受到原语意识形态和译语意识形态的双重审查,从而阐明意识形态在典籍对外出版和传播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肖超 《出版科学》2016,24(3):113-117
运用“副文本”理论,考察商务印书馆地理学译著中的副文本。从著者与译者、译者与编者、译者与读者、编者与读者四个方面,对翻译出版活动中著、译、编、读人员之间的交流进行分析并总结著者、译者、编者、读者在译著生产和传播中的利益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6.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17.
本篇文章主要从新词语的含义、特点和汉语新词的维吾尔语翻译原则和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汉语新词语的翻译原则和汉语新词语的维译方法,其中包含3种翻译原则和6种翻译方法,使汉语新词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更加科学有效,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徐庆 《大观周刊》2012,(31):33-34,24
发瑞于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根据译文所属的具体情境或翻译任务委托者对译文功能的要求进行翻译,反对刻板追求对“神圣原文”的模仿。该理论自上世纪中叶以来盛行于欧美学界,其对实用文本翻译的指导性得到了广泛认可。“功能主义”旗手之一德国女学者诺德提倡的“文本分析法”是“功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抽象的翻译理论落实于具体的教学法,在译者培训机构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本文旨在探讨“功能主义”理论运用于德汉科技翻译课程教学的可能。并通过详细介绍“功能主义”文本分析的对象和方法推广这一翻译辅助步骤.最后.本文还将以教师的课堂授课实例比较运用了“功能主义”理论的翻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大学翻译出版社,短短五年多的时间里在图书翻译出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译书范围广、品种多,特色鲜明,并明确提出了“先章程而后议论”“审流别而定宗旨”“正文字以一耳目”“选课本以便教育”的翻译出版原则.译书院的翻译出版活动解决了南洋公学教学中教材匮乏的问题,为国家的“兴学”和“变法自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活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