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东北,把东北地区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如何“开发”东北以达到其在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的目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面临的重大问题.由日本关东军拟定的经济侵略计划,决定在东北地区建立特殊公司制度,即通过与日本扶植的伪满傀儡政权合办企业,在东北设立一系烈的特殊会社(特殊公司),作为日本“开发”东北,在东北进行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和推行殖民侵略政策的机关.这些特殊会社的建立与发展情况怎样?有何特点?在伪满经济中的地位如何?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现任职于大连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历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冷锦绣所著的《"满铁"图书馆研究》详述了日本殖民统治者进行的弱化东北人民爱国之心的阴谋——"文装的武备",成功阐述了"满铁"图书馆历经的沧桑路程。该书史料翔实,采用丰富的中日文资料,为我们研究日本侵略中国的残酷罪行提供厚重的历史材料,填充了对殖民时期东北的各图书馆及文化侵略研究的实力,揭示了"满铁"图书馆在殖民文化统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设立了满铁。表面上,满铁的设立是为开展铁路经营活动,掠夺东北物资,但实际却远非如此。事实上,满铁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在整个侵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国策会社”它所带有的政治色彩是浓重的,而绝非一般的单纯的殖民机构。本文拟通过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政治活动,对其职能和性质加以深刻剖析,以再现日本侵华之史实,并以此警谕后人。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沦陷区的工矿业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在东北,在"日满经济一体化"的口号下,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统制;"满铁"、"满业"两大会社对工矿业实行了高度的垄断。在华北和华中:日本政府把经济划分为统制事业和自由事业两种,统制事业由两大"国策会社"经营,自由事业通过"军管理"、"委托经营"、"中日合办"、"租赁"、"收买"等五种方式占有。日本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造成了中国工矿业的畸形发展,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陷入了绝境,也截断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卷资、赴考旅费等为士子们的重要开支。清代政府的直接资助限于会试士子,对乡试士子不予资助,资助会试士子金额也有限。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普遍兴起了"宾兴会"这一科举会社,通称为宾兴组织;江西的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士绅控制的科举会社组织于清中期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结构和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之面相。  相似文献   

6.
“满铁”是20世纪初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殖民机构。它表面上是一家以赢利为目的的普通会社,实际上却是战前日本最大的国策会社。为了其侵略扩张,“满铁”成立之初就专门设立了调查部,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情报搜集活动。对于内蒙古而言,“九·一八”前“满铰”调查活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即所谓的“东蒙古”山。通过“满铁”调查机构的多年调查,“九·一八”前就形成了大量的关于东蒙古的调壹资料。这些调查资料不仅是当时日本的种种侵略活动的直接证据,而且对研究当时的东蒙古社会经济状况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日韩学者共同开展研究日本殖民教育侵略史已历 10余年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前代先贤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了日本殖民教育的性质 ,即文化教育的侵略性、奴化性 ,它完全是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而服务的手段和工具。这一结论是 10余年对日本殖民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中国大陆 ,殖民教育侵略史已成为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填补了教育史学科发展的空白 ,是教育史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10余年来 ,对日本殖民教育的研究逐步系统、全面 ,逐步完善了研究内容体系 ,学术成果显著 ,为今后…  相似文献   

8.
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东北实施了长达30余年的殖民教育,而面向中国青少年进行的实业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20世纪20年代在满洲铁路株式会社附属地内创办并实施的中国人实业教育的首要前提是维持日本人在政治、经济领域内的统治地位,其目的是保持在华日本人学生的优势地位,削弱中国人的竞争力,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和愚民特质。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教育是伴随着军事侵略、政治统治而产生和进行的 ,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侵略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 ,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 ,后果也更严重。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地所实行的教育 ,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抵制。这段教育既是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专题 ,也是日本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独占了在中国大连地区的利益,对大连暨"关东州"实施了有计划的殖民统治。日本殖民当局在沙俄所建"达里尼"(大连)的基础之上,对大连市重新进行了行政区划划分和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显著增加,经济亦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其中"满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看到,日本殖民时期的大连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倾销日本商品,以及旨在为侵略中国全境和发动大东亚战争等目的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之前,大连地区造船业逐步建立,并取得初步发展;事变之后,受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刺激,大连造船业进入了一个畸形膨胀阶段。日本殖民当局垄断了与大连造船业相关的产业,掠夺造船业的产品利润,并且剥削和压榨中国工人,这些都反映了大连造船业的“殖民地”化特征。大连造船业是中国北方海港城市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门类,在日本统治时期急速膨胀,其实质是为迎合日本殖民扩张和侵略的需要,也是日本战时“统制经济”下的制造业发展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后,日本通过对南满铁路附属地的侵略性经营,将势力渗透到东北地区南部,为全面侵略东北做好了准备。这种特殊的侵略方式绽中国面临领土和主权的双重沦丧,使东北社会的殖民性质大大加深。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8,(1):20-25
日本为达到完全殖民统治"关东州"的目的,从占领大连地区以后,就制定实施殖民教育政策。颁布各种教育法规、设立各种初等学校,并大力招聘日本教员参与对中国人的教育活动。在日本人设立的学校里,强力推行日语教育,在主要科目中灌输"日本中心"主义,让中国学生了解日本,达到思想同化的殖民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实行了文化上怀柔、同化的政策,其巅峰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皇民化运动",这一政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它促进了台湾意识的形成,促使岛内产生了"日本情结",也开启了日台特殊关系的滥觞;同时,由于日本殖民政府在文化上的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对两岸关系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该文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日本殖民时期的对台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日台、中日、两岸关系产生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在亚洲一些地区建立日本的殖民地,并实施殖民教育,日本殖民教育史因此成为日本及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教育史学者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的教育史由于种种原因,也被裹挟进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范畴中。本文试就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的概念进行一些基础性探讨,并试图澄清中国教育史学者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作者认为,在1937~1945年间成为沦陷区的关内地方,没有形成日本的殖民地;这些地方存续的教育不属于殖民教育,而只能是奴化教育;这些地方的教育不应被中国教育史忽略而应成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史学者应当加强对这一时间中这些地区的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追逐经济利益,进而谋求建立海洋帝国是沙皇俄国向北太平洋扩张的主要驱动力。17世纪中叶,俄国人开启亚洲太平洋沿岸航海探险的进程。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获取太平洋出海口,寻找新土地并开通前往中国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海上航道,推行北太平洋扩张政策,促成地理发现和殖民运动。俄国商人团体在北太平洋殖民地经济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俄国不断向东方推进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南京日本商工会议所是近代日本海外商工会议所集团中的特殊一员,其成立于沦陷时期的南京,被日本军政当局赋予“经济部队”的重要角色。该会议所不仅是代表南京日商整体利益的总商会,也是日本军政当局统治南京工商业、谋求建立殖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织。在1940—1943年期间,该会议所通过对南京工商业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为当地日商提供较为准确的经济情报,服务于日本军政当局对中日商人的经济统制政策。从会议所的调研报告中不难发现南京工商业自1938年2月起逐步走向“复兴”,遭受劫掠后南京社会出现的新气象,喻示着民族工商业顽强不息的底力与抗争精神。另一方面,南京工商业的“复兴”也寄托了日商寻求扩张的期待。日本商人在调研报告中的殖民思维,充分反映日本对沦陷区殖民统治“政军商一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最终形成,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马关条约》的签订使日本新兴资本国家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国家的沉重一次打击,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半殖民度半封建的社会和经济带来影响巨大,它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过程,也动摇了中国半封建社会的统治,对中国国运的走势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学者周宁的著作《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大概可以为我们理解国民性话语背后隐藏的殖民本质提供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视角,本文通过解读周宁的这部著作,着重探讨了关于中国的国民性话语是西方殖民者"制造"出来的服务于他们殖民侵略和统治的工具,而与真实的中国人的形象和特征没有关系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