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刘敞出守扬州,欧阳修作《朝中措》饯之。词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系欧公述刘,而非述己;如果述己,则通篇表白自己和自己的感慨,不写所送之人刘敞,与题不符。这首词的主题就是赞扬和劝慰即将上任的扬州知州刘敞,而不是欧阳修的"自述""自谓""自负""自叙""自画像""自我形象"或"自己逞才使气之举"。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早已将自己的酒量定格为饮少辄醉,而非"一饮千钟"。把"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尤其是"一饮千钟",误解为欧阳修自述,实际上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其史学著作有与宋祁等人合撰的《新唐书》和自撰的《五代史记》(后世称《新五代史》),都列入正史。他又研求金石,撰《集古录跋尾》,开金石学著作之先。对他文史的评价,当时就毁誉兼存。苏轼推崇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并且说:“此非予言也,天下之言也。”可是,欧阳修的至交刘敞却偏偏说:“好个欧九不知书”,其弟刘攽(司马光撰《通鉴》的得力助手)认为《新五代史》只能算“第二等文字”。司马光撰《通鉴》,多取《旧唐书》、《旧五代史》而极少用《新唐书》、《新五代史》。后人评欧阳修,多以为他“文胜于史”。史学家对他也褒贬不一。今略抒管见,以求得到教正。  相似文献   

3.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年后,便主持重修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落成,滕子京便将岳阳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湖晚秋图》一并寄给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请他就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一篇文章。范仲淹不负好友嘱托,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传诵的美文。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颍州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自中年来颍为守后,便眷眷不忘归颍,颍州与欧阳修关系密切。研究欧阳修的“颍州情结”首先需梳理出其颍州作品。本文以欧阳修自编《居士集》为首要依据,结合系年、诗意、前人研究成果及其他史料文集。重新辨析考证欧阳修的颍州诗作。  相似文献   

5.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年后,便主持重修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重修岳阳楼落成,滕子京便将岳阳楼的建筑结构、四周风光及唐代诗人的作品写下,连同一幅《洞庭晚秋图》一并寄给远在河南邓州的好友范仲淹,请他就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一篇章。范仲淹不负好友嘱托,于当年九月十五日挥笔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千古传诵的美。  相似文献   

6.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  相似文献   

7.
今天,天气晴朗,我倚窗而坐,阅读了《欧阳修追字》的故事,读后深受教育。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如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 这天晚上,他又和往常一样,重读了白天写的文章《相州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他停住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秋季使用的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五年制第九册),为了配合第三组训练重点“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删去了原来不便于教学的《胡萝卜》一课,新增课文《欧阳修追字》,改得很恰切。该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文笔流畅,易教易学,它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为给朋友写的一篇文章加上一个“而”字,派家人快马追字的故事,使师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这位文坛领袖创作态度的严谨,他那种对于写过的文章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地进行修改的  相似文献   

9.
重读欧阳修     
滁州,这个在中国地图上不易找到的地方,却在中国文人的眼里凸现为一块高地,只因欧阳修。欧阳修的诗文写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读欧阳修其人是读欧阳修其文开始的,他的《泷冈阡表》、《秋声赋》,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具有感人的  相似文献   

10.
相传北宋时有一书生,他虽然没什么大文才,却喜欢舞(wu)文弄墨(mo)。他听说欧阳修是众人瞩(zhu) 目的大文豪(hao),心中很不服气,便赶赴京城,想找欧阳修当面比试,一决高低。途中,他看见人家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死树,便诗兴大  相似文献   

11.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为人刚直不阿,有“矫世变俗之志”。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出任江浙诸省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在这期间,使他有机会了解了一些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弊病,并提出了改变朝政的主张。公元1058年,王安石写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提出:“如不改弦易辙,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追字》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增的阅读课文(替换《胡萝卜》) ,课文叙述了欧阳修为韩琦写《相州画锦堂记》的经过 ,说明了欧阳修严谨的创作态度 ,告诉我们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 ,更是改出来的。只有反复推敲 ,一丝不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一、披题 ,读懂。阅读课文 ,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为主。课始出示如下自读要求 :(1)查字典 ,理解不懂的词语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含义较深的词句上做记号 ;(4)不懂的问题写在书的空白处。自读后披题。“追字”一词至少可作两解 ,一是追加某个字 ,二是追…  相似文献   

13.
"闲人"雅歌——欧阳修词学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西湖念语》及词体文学创作中可以看出欧阳修的词学观念,即合乐可歌的体性、"聊佐清欢"的功用及"闲人"雅歌的审美理想。在词体文学音乐性、功用等方面,欧阳修与当时人们的观念毫无二致,不同的是他对创作主体审美情趣的重视,这体现在他的创作与作品整理上。欧阳修的词学思想与宋人文化高涨不无关系,有别于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所主张之"雅"。欧阳修的词学观念与其创作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他在遵循词体体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词的品格,为苏轼、秦观等词人提供了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宋初诗文革新的领导者之一,杰出的散文家。他的诗,自然流畅,质朴清新;他的文,摇曳生姿,明白晓畅;而他的词,一反诗文庄重严肃的风格,着重写个人闲情艳趣,写景抒怀,清丽生动,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技巧。今以《踏莎行》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自责     
曾国藩曾在给其九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他的九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而洪秀全、杨秀清内讧愈演愈烈,在这关键时刻,曾国荃却灰心懒散,"意趣不在此,兴味索然",有见异思迁之意。看到九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曾国藩给他写了一封信,特别谈到了自己曾多次坐犯无恒的弊  相似文献   

16.
"杜撰"一词的意思是: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的词源却真的来自一位姓杜的人! 杜默,北宋诗人,字师雄,和石延年、欧阳修并称"三豪".石延年豪于诗,欧阳修豪于文,杜默豪于歌. 他曾送给同时代的散文家石介一首《六字歌》,可见其"豪"所在:"仁义途中驰骋,诗书府里从容.头角惊杀虾蟹,学海波中老龙.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翟,扶起仲尼周公.一条路出瓮口,几程身在云中.水浸山影倒碧,春着花梢半红."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读者刘显源先生 ,指出 2 0 0 1年新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有一处重大差错。刘先生在信中说 :该册《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是史思雷写的《欧阳修追字》。文中写道 :“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 ,曾建造了一座别墅 ,取名‘画锦堂’。宋朝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应朋友之邀为‘画锦堂’写下了《画锦堂记》。”刘先生说 :“我初读而疑惑 ,继读而惊骇。”刘先生指出 ,据史料记载 ,宋朝宰相韩琦建的是“昼锦堂”而绝不是“画锦堂”。欧阳修应朋友之邀写的也是《昼锦堂记》而绝不是《画锦堂记》。并指出 ,所谓…  相似文献   

18.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他是北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曾任吴江县知县,官至尚书都官郎中.张先与北宋前期的词人晏殊、欧阳修、柳永齐名,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的词以清新秀丽著称,"三影"词便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词风."三影"词都是千古传颂的名句,不仅张先本人以此而自鸣得意,世人也多称道之,张先还因此被称为"张三影".  相似文献   

19.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冯延已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冯煦说欧阳修“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修写的一些词,清丽自然,温柔旖旎,并且在锐感深情中流露着作者的心性修养。在他的词中,经常表现出的意境,是喜爱和悲概的结合,即一方面对美好事物有着深深的赏  相似文献   

20.
范仲淹这首词写在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一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欧阳修“常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好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写出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