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小巷深处     
这本是橘子渐熟、枫叶泛红的日子。巷,幽深幽深……脚,缓慢地挪出——敏感地缩回。这轻微的声响,却似乎传得很远,很远……我,感受不  相似文献   

2.
小巷深处     
这是一条静静的小巷,小巷深处,有两间简陋的小西房——被四周高耸的楼房所环绕。这就是北京电大福绥境文化站经济专业教学班的课堂。别小看这不起眼儿的小地方,在这里有一个平凡而又不普通的集体。平凡,因它只是北京电大八六届经济专业数以百计的教学班之一;不普通,是因为这里六十来名电大学员中竟有五十来人的年龄在三十岁以上,最大的竟达五十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静静的小巷深处,不约而同地又站  相似文献   

3.
小巷深处     
小巷深处有一所小学校。小巷老了,学校也老了。老的程度不亚于路旁那位蹒跚行走的老妪。走进我听课的三楼,迎面扑来的是热浪,暗且闷,让人的汗水不住地往外渗。办公室有六张办公桌。桌子的颜色和桌面破损的裂痕间剥落的木片,告诉人们它服务的年岁,很有一种沧桑感。与此不协调的是办公室窗前一张旧课桌上郁郁葱葱的盆栽。那盆吊兰发得蓬蓬勃勃,一派生机。我俯身细细观赏,刚才的那种不悦消去一半。老师们从教室里出来迎我。昨天通知了她们的校长,今天让我听几节“家常课”。再三说明,平时怎么上,今天也怎么上。我主要是来看孩子们的,不要让老师…  相似文献   

4.
小巷深处     
没有北方小巷的喧闹嘈杂,没有南方小巷的娇水柔风,扬州的小巷只有那悠悠的古朴和淡淡的清闲。想要读懂扬州的小巷就必须有小巷般的情怀。着一身布衣,踩着清晨石板路上的水迹,看着东关街两边未开的店铺,抑或在打更时,端个小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23日 晴 闲来无事时,总喜欢去小巷走走;心烦意乱时,小巷倒成了心灵最好的归宿。 古镇上有条小巷。称之为小巷是错不了的,从巷口向内瞧.小巷极窄,石板小路只有一米多宽,就那么断断续续地铺展向深处。走进去,便像在看3D电影一般,两旁青色的房屋几乎要贴着你了。  相似文献   

6.
小巷深处住着一对父子。 儿子曾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平凡的家庭因他而变得幸福。可是后来由于母亲的逝去,他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原本指望父亲来安慰他,但没想到,父亲却因母亲的离开而变得冷漠寡言。他认为父亲不再爱他了,多少个宁静的夜晚,他就这么想着。  相似文献   

7.
我家住在一条普通的小巷里。今春以来,每当我走进巷子时,第一眼望见的就是小巷深处的点点绿意。在整个小巷灰黄的色调中,这几分绿意实在太显眼,也太宝贵了。它为小巷增添了生气,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小巷蛰居于闹市一隅,步入小巷,脚下匍匐着墨绿色苔藓。墙面上伏着的几株野草,探出头看着行人骑着单车驶过,在凹凸不平的石头铺就的地面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小巷两旁,一排排房屋毗邻,屋顶呈锥形,大多是木质结构。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上了年纪。  相似文献   

9.
城里的春天来得晚,梅花谢了,空气里依旧带着寒气。全城的高楼并未因春的来临而有丝毫的变化。一扇一扇的窗子望去,清一色地垂着厚厚的帘子。只因见到花坛里的蜡瓣花开了,才想起春天,才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清晰地感受春天了。  相似文献   

10.
又逢腊月,我们村家家户户酿起了米酒,小巷深处飘着阵阵米酒的香味。  相似文献   

11.
素雅,帮叔推一下摩托!刚拐进小巷,俊发叔就大声对我喊。我抬头一看,他正推着摩托,站在自家门口的台阶下发愁。七级的台阶一级一级高上去,像登天梯。我快步跑过去,一用力,摩托被推进了院子。素雅真懂事,进来玩一会儿吧!放好摩托,俊发叔说。我说了声不了,慢慢向家走去。走着走着,去年夏天的一幕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那天,雨下得特别大,汹涌的水流聚在俊发叔家的门前,打着一个个旋涡。住在俊发叔家后面的王伯披着雨衣走出来,他看了看汹涌的水,皱着眉头喊:俊发,你把门前垫这么高,叫水怎么流?隔着雨帘,站在自家院中的俊发叔接了腔:台阶那么高,我不垫高怎么进院子?王伯转身回了家。不一会儿,他攥着一把铁锨走出来,在俊发叔家门前  相似文献   

12.
超越单纯审美视角,用新的知识系统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阅读和解释,以考察文本与语境及历史的关系,进而对当下现实进行镜像式批判,这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的《再解读》一书中就开了先河。90年代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洪子诚两位教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研讨活动,为当代文学研究树立了“经典重读”的范例。新世纪出版的李杨教授的专著(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则以新的文学史观和新方法打开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在专业文学教育中极有启示意义。对“经典”的重新读解,目的当然不单是为文学史自身的建构,而是要通过深入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且是为了认识现实去反思历史。在文本历史化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现实文化态度会决定他(她)重返历史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纯客观地返回历史现场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如此,“经典”可历时性地重读,也能共时地采用不同的读法。要紧的是不必偏执一端。而应承认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文本,都可能是对历史的某一侧面的接近。秉着这样的文学信念,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学习研究,试图站在文学史知识层累上,从“经典”作品的本文中寻找当代精神生活中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历史擦痕,为此开展了系列性的作品讨论活动。对“百花小说”《小巷深处》的重读,是其中的一次。这次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研讨的有2006级18名研究生,卢水金作主体发言。现将发言选登如下。作为对“再解读”活动的一种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超越单纯审美视角,用新的知识系统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阅读和解释,以考察文本与语境及历史的关系,进而对当下现实进行镜像式批判,这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的《再解读》一书中就开了先河。90年代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洪子诚两位教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研讨活动,为当代文学研究树立了"经典重读"的范例。新世纪出版的李杨教授的专著《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则以新的文学史观和新方法打开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在专业文学教育中极有启示意义。对"经典"的重新读解,目的当然不单是为文学史自身的建构,而是要通过深入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且是为了认识现实去反思历史。在文本历史化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现实文化态度会决定他(她)重返历史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纯客观地返回历史现场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如此,"经典"可历时性地重读,也能共时地采用不同的读法。要紧的是不必偏执一端,而应承认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文本,都可能是对历史的某一侧面的接近。秉着这样的文学信念,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学习研究,试图站在文学史知识层累上,从"经典"作品的本文中寻找当代精神生活中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历史擦痕,为此开展了系列性的作品讨论活动。对"百花小说"《小巷深处》的重读,是其中的一次。这次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研讨的有2006级18名研究生,卢水金作主体发言。现将发言选登如下,作为对"再解读"活动的一种响应。  相似文献   

14.
《小巷深处》(以下简称《小》文)是一篇写实性的散文。备课时课文中的真情感动得我鼻子酸酸的,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读到高潮处,却读不下去了,读者哽咽了,一些女学生还在抹眼泪,不能不赞叹作品的艺术魅力,仔细琢磨,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陶冶情操的美文。  相似文献   

15.
陆文夫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是百花时期描写爱情题材的一朵鲜花,在文艺界反右斗争扩大化中被指责为"毒草",到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后终又被视为"重放的鲜花".同一篇小说,它的发表,发表后不同时期的接受与批评,以及接受与批评内容的不同,均与当时政治和文艺思潮、方针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原来,差一点,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在这个学校里,推着自行车来来往往都一年了,却没有发现过你的影子。不管是校园的小路上落英缤纷时的美丽,还是被寂寞牵绊下梧桐叶的夕影。或许是我走路时太匆匆,或许是我的镜架架得太低。总之,我都没有看到过你。  相似文献   

17.
《考试》2008,(6)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积累字词。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怎样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揣摩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探究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感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9.
陆文夫,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北泰兴(今泰兴县)。1944年,陆文夫由于身患伤寒而来到苏州治疗养病,从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他投身于革命并被派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跟随部队南下再次来到苏州,并任新华社苏州分社记者,及《苏州日报》的记者,同时身兼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在这期间,  相似文献   

20.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其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着、渗透着"情",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着集智育、德育、美育、情育于一身的特质。我们在重视智育、德育、美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情育"的功能,因为有"情育"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缺少"情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色彩没有灵魂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善于用语文的深情蜜意浇灌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选入的《小巷深处》(第6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情育"熏陶、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