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幽梅山坳     
有人怀疑徐文翰老师,说他在梅山小学一呆就是几十年,必定是爱上哪个女人了。这些风言风语,早已飘进徐老师耳鼓,他想解释清楚,然而,向谁解释?这话到底是谁说的,他不知道。李老师安慰他说:贬作了你,也等于贬作了我,因为我是女人。人的心胸要开阔一点,谁个人前无人说,哪个背后不说人?你说是吗?徐老师连连点头说:那倒也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我又不能封堵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一当英国的音乐出版商布兰德来到海顿处,邀请他到伦敦去的时候,这位音乐大师正在刮胡子。海顿一边抱怨那把粗制滥造的刮胡刀,一边说:“我要是能从谁那里得到一把好的英国造刮胡刀,那我就愿将我最好的乐曲中的一部送给他。”布兰德当场就把自己的那把刮胡刀给了海顿,这把刮胡刀给布兰德换来了一部四重奏的手稿,后  相似文献   

3.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4.
让谁来说     
《世界文化》2010,(4):F0003-F0003
韩:您说您对被人遗忘的一个基本的艺术原则感到伤心,那我推测这原则与“让谁来说”有非常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20年前,7月的一个闷热深夜,我的丈夫马克去世了。那时他24岁,风趣、机敏、一头浓密的棕色头发向额后梳理着,非常潇洒。他爱我,对此我深信不疑。在我保存的照片上,他总是一副诙谐的神态,仿佛刚同谁开过玩笑似的。他去了,在我们结婚九个半月后他永远地去了。就在看到他死亡证明的那一时刻,我一下子懵了。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任何人也不会有这样的准备,因为不幸并非有计划的旅行,它是无尽的寂寞与孤独。人们问我,“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谢谢了。”我回答说。我不知道说些什么来感谢他们。但无论怎样,谁都无法阻止死亡…  相似文献   

6.
著名画家毕加索(1881-1973)一生都在追求女人,没有女人就无法生活,同时他也害苦了这些与他相爱过的人。他说:“每次当我要换女人时,就要让前一个女人死了心,这样就可以摆脱她们,就不会再给我找麻烦。”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他的7个女人(包括妻子、情人)中有两人精神分裂,有两人自杀。  相似文献   

7.
正缘起张猛的故事是两年前我在一次下乡途中听到的。那个给我讲故事的中年妇女最后感慨地说:"谁又能想到呢,大学毕业后就混社会的人,如今会成为一个大老板!这就是命呀。谁又能想到呢?"我点了点头。"你知道他有多少钱吗?"看到我摇头,他就凑近我小声地说:"他的钱多到无法数清!"  相似文献   

8.
雷鸣 《世界文化》2005,(4):18-18
狄更斯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休闲时经常去一泓清的湖畔钓鱼,以此缓解身体疲惫。一天,狄更斯正在一处山青水秀的水库钓鱼,忽然一位陌生人走到他的身边问道:“怎么,你在这钓鱼呀!”狄更斯直了直腰点头回答:“是的,今天很不走运,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鱼,可昨天也是在这个地方,却钓上了15条大鱼。”“真的?”陌生人说:“你可知道我是谁吗?我是这里管鱼的,此处禁止钓鱼!”说完,陌生人掏出笔写了一张罚单。狄更斯见状不慌不忙地反问:“先生,那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作家狄更斯,我说钓了15条鱼你不能罚我的款,因为虚构是我的职业。”陌生人听后耸了耸肩,…  相似文献   

9.
老鞋匠     
做好一件工作的自豪感是最大的满足他是巴黎历史上有名的马雷地区一家小店铺的一个老鞋匠。当我把鞋递给他时,他起初回绝我说:“我没有空。你把鞋送到大街上另一个伙计那儿去吧,他当时就会给你修好的。”但是我已在他的铺子里瞅了老半天,光看他工作台上堆满了工具和碎皮子,就知道他是个技术高超的手艺人。“不,”我回答说,“那个家伙准得  相似文献   

10.
我的麦克叔叔总是喜欢让聪明才智代代相传。例如,在持久的爱情这个问题上,他和我婶婶堪称忠贞不渝的模范。他们彼此相爱,共度美好的时光,40年如一日。当有人问及其中的奥秘时,他非常乐于如实奉告,说他完全以父亲为典范而取得成功:“我父亲总是在早晨起床时照着镜子对自己说:‘你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以为这就足以成为一件令人怀念的礼物。也许,我只是讨厌那些相互挑剔别人的缺点,爱吹毛求疵的人。也许,我认识太多总想捉摸他们的对象是否辜负了自己期望的人。但我想麦克叔叔是自有他的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每当说起知荣明耻,我都不禁会想起一个人。他过去是我父亲的同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吴叔叔。吴叔叔调来市里快五年了,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去看看他呢?于是,我在一个双休日去找他。他们单位的值班员说:“没有这个人呀!”我说了吴叔叔的基本情况,值班的大概想起来了,愣了一下,有些失落地说:“唉!早走了。”我的心突然跳了起来,想盘根问底,可值班员忙着抬他的锅碗瓢盆,我不敢再问,无声地离开了那里。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一束     
一个十分吝啬的老板送给店伙计一瓶威士忌,以祝贺圣诞节。伙计很惊讶,可还是把酒带回家了。晚饭时,他打开酒瓶先尝了一口,然后就喝起来。第二天,老板问他那瓶酒味道如何。 他说:“这酒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老板问:“你说的恰到好处是什么意思?” 他回答说:“如果这酒再稍微好一点儿,你绝不会送给我,如果这酒再稍微坏一点儿,我也决不会喝它。”  相似文献   

13.
韩:您说您对被人遗忘的一个基本的艺术原则感到伤心,那我推测这原则与"让谁来说"有非常明显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我要做诗人,做作家,做戏剧家。不管怎样,我要成名。不能名扬四海,也要臭名昭著。”象这样狂烈的雄心壮志在青年中是比较常见的。在1874年说这句话的这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却实现了这一愿望,尽管后来实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斯卡·芬戈尔·奥弗莱厄蒂·威尔斯·王尔德不仅获得了他那个时代最显赫的名声,也遭受了最难堪的屈辱。他比他的同时代人飞得高,也摔得重。早在他1900年死于巴黎的一家简陋的客栈之前,他的生活就已成了一部传奇。他同命运搏斗了46年,但这短短的46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不寻常的。他的剧作中的一个角色说:“成功和过度是相似的。”关于王尔德的故事众说纷纭,在他动笔实实在在地写点东西以前,他就几乎不加掩饰地作为一个小说中的形象出现了。他的激动人心的生平,使人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月的一个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早晨,有1000多人聚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外,等候着售票处开门售票。其中有些人已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些人带着睡袋和露营取暖炉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了。一位从布鲁克林来的妇女说:“我这辈子真是一直盼着能听一次他的演奏。”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是一位74岁的钢琴演奏家,一个备受推崇又颇有争议的人,甚至连他本人都曾这样说:“我都有点害怕我自己了。”当86岁高龄的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于去年11月逝世时,世人都觉得这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历时200年的音乐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是19世纪的集中体现,而他的钢琴演奏雄踞20世纪乐坛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人夏伯阳来中国好几年了。夏伯阳是我的学生,跟我学汉语。他说,“夏伯阳”这个名字是他的同事取的,因为和他的姓Chabolla发音相近。我告诉他,“夏伯阳”是一本俄国小说主人公的名字。他吃惊地连连“NO”,然后郑重其事地说:“我不是俄国人,我是墨西哥人。”  相似文献   

17.
初恋     
可然 《滇中文化》2004,(1):38-45
次日上午,队里开会分析案例,别人发言我老走神,乘开会休息的当儿,我到劳改科了解瘦子的情况,人家不知道瘦子是谁,我说了他的大名王艾,结果办公室里坐着的三个人都眼睛亮了一下。都  相似文献   

18.
铅笔,英语为pencil,在书写世界里就像家族中没有血缘关系的继儿般,不受宠爱。我们随口提起的“笔名(pen name:)”、“笔友(pen pal)”、 “笔刀(penknife)”,都是由钢笔和别的词搭配组成的。没有人说“我用铅笔写下诗歌一行”,也没有谁将由细长木杆和石墨组成的铅笔称作“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是本世纪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他以文化问题为切入点,终生致力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探讨,欲替中华民族开辟一条新出路,其钩玄决疑的理论探索、一代直声的人格风范,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的文化理论在二十世纪学术史上独树一帜,具有不朽的地位,我们认为,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忧国忧民的文化心态梁漱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从青少年时代起,民族意识和忧患情结就深深扎根在他的心底。他曾说:“我省思再四,我自己认识我,我实在不是学问中人,我可算是‘问题中人’”,而中华民族的出路问题始终是他思考的核心所在。他认为,只…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诀窍     
承担责任在社会中,有些人总是在指责别人,从埋怨父母到指责政府,认为是别人妨碍了他的成功;而善于自我激励的人,却不让自己陷入这种失败者的心理。他们的信条是:“事情成了这样,责任在我自己。”他们知道,说某人或者某事阻止了自己的成功时,实际上是在说,“别人比我更能控制我的人生。”莱斯·布朗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弃了,他还是个孩子时就被贴上了“智力低下”的标签。他有千万个放弃希望的理由。但是,一位高中教师对他说:“其他人对你的印象没有必要成为你判断自己的标准。”布朗明白他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便努力学习,后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