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15名15—24岁的大、中学生为对象的预调查得到了44项关爱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正式调查以619名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低年级、大学高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要求对44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作出评定。结果表明: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其中6项即家长教育方式、家长言行、幼年家庭教育、学校风气、教师教育方式、父母关爱他人对关爱价值观影响最大;对其中9项,男、女学生看法有显著差异;对其中23项,不同学龄段学生看法有显著差异,大多是随年龄增长尤其初中之后对这些影响因素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31):151-15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各不同,但却能互助。人际交往是人生存于世的必要能力,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新时代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必经过程。本文以留守儿童为探讨对象,试析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障碍,探讨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消除人际交往障碍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这里的人具有主体、客体二重性。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客体的主体性凸现并不断强化,对思想政治工作如柯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正确认识对象客体的主体性的内涵及表现,以关爱人、了解人、培育人、开发人为基本途径,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道即探求人的根本、人性,教育中体现对人的关爱与发展的责任,教育本身便是人道的体现。“教育产业化”主张把学校当成企业,办学校就像办企业一样,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以功利主义为教育的主导价值取向;“教育产业化”视域中的受教育对象的被限制性,违背了教育中的人道。  相似文献   

5.
品德心理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关注关爱主题,认为关爱和公正以及后来研究到的宽恕一并构成完整的德性。但当时的论域限于人与人之间,时代局限也使得不能把关爱和公正、宽恕结合起来探讨。文章尝试从多角度对关爱进行系统分析和再思考:关爱是作为主体的个体对客体的关照和喜爱或关心和爱护,关爱具有许多特点,而且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不同层次水平之间具有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性关爱:现代教育的呼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性关爱是现代教育的呼唤。让现代教育充溢着人性关爱 ,其根本要求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 ,用“心”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 ,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 ,让学校教育成为人的精神家园 ,这是现代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无论是从教育的实际需要 ,还是从教育的理论追寻 ,无论是从人的本性发展的要求 ,还是从现代教育方式的转换来看 ,人性关爱都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一、人性关爱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人性关爱是人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人类来源于动物中的一个物种 ,其生命活动受生物学规律的支配 ,生物因素是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关爱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存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理解、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9.
陈青兰 《教师》2011,(1):23-23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理解、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其核心思想是尊重关爱人、理解信任人、完善发展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人们在共同生活中除了考虑公正之外,还需要给弱者以关爱。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道德用于优化人际关系,提升精神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之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步摆脱了物质的控制,其主体性本质日益显现,开始由“手段”走向“目的”,人本身的发展与完善成为社会发展之根本。为使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更加温馨、充满关爱的合作关系。因而,以关爱取向建立道德关系,是社会发展对道德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充满关怀的事业,然而近些年来高校教师关怀在关怀对象、师生关系、关怀责任及关怀方法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化,致使教师关怀背离了教育本质。教师应该积极构建以关爱和尊重学生为前提的、以提高教师关怀能力为核心的、以"培养具有关怀品质的社会公民"为终极价值目标的高校教师关怀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奔马     
熊德斌 《教书育人》2005,(1):102-102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心理和情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上的帮助,更需要得到理解、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李颖 《中学教学参考》2012,(12):112-112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笔者常想,一个怀有"母爱"之心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慈母般的呵护,挚友般的关爱,以心换心,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正>"生本化"以生为本,就教育领域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生命,关爱学生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的存在始终是以人为中心,是以人的某种愿望的满足为归宿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人性的关爱是宗教不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芳 《教师》2015,(1):75-76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本能,如一缕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扉;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关爱教育是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切入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关爱也如此。""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为幼儿创设表达情感、与人交往、关爱他人的机会,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感受中学会关爱。《弟子规》是从孩子对父母的关爱说起,循序渐进地提升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环境伦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伦理教育侧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关爱的对象关乎整个生态系统;生命教育侧重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关爱对象是人的生命.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由于生命教育与环境伦理教育存在着"契合",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实施两种教育的整合不失为一条良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关爱教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爱伦理是西方女性主义教育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批判了在男性霸权文化下,以公正伦理为价值取向的传统教学。关爱伦理认为公正伦理强调公正、理性、价值中立,排斥人的主观世界,否定人的情感偏好,使得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性关爱,异化了师生关系并偏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以诺丁斯、贝尔·霍克斯、戴安娜M.A.瑞尔克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主义教育学者提出教学应当建立在关爱伦理基础之上,认为教学应当是师生间情感“交融”的过程,关注学生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强调教学必须彰显传统教学中被遮蔽…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教师的伟大在于宽容,教师真正的力量不完全是知识的权威,而在于关爱。关爱的方式决定关爱的品质,那么,如何真正关爱学生?对此,每个人也许有着不同的阐释,但有一句话,曾经震撼了许多教师的心灵:请把学生当人看。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都有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获得做人的快乐。学习不是学生的全部,而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来说,爱都是最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