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频烦"何义     
杜甫的七律<蜀相>,被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为"自主欣赏"课文.对诗中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中的"频烦"一词,课本注释为:"频烦,犹‘频繁',多次."  相似文献   

2.
当代美国道德教育专家基尔帕特里克(william kilpatrick)在其<约翰为什么不能区分‘对'和‘错'?>一书中写道:"约翰之所以不能区分‘对'和‘错',因为我们(成年人)从来就没有教给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祝福>多次描写"祝福"并以"祝福"为题.在探讨其深刻含义问题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认为,"文章以‘祝福'起,‘祝福'终,中间多次写到‘祝福'".很多教辅用书,包括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编写的,也都众口一词:"小说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  相似文献   

4.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李耕拓先生的大作<"行""火"与"伍">,获益良多.李先生认为:行,"古代兵制","‘同行十二年'意即在同一个行里生活、战斗了多年.它与上文的‘火'相对应.因此,将它释读为‘行(xing)军打仗'是错误的".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邵杰 《钦州学院学报》2010,25(2):20-21,29
<离骚>之后有<幽通>、<思玄>与<答客难>之后有<解嘲>、<答宾戏>并非一回事.俞樾之"昭明不达斯旨,妄标‘骚'体,然则<幽通赋>可谓之‘通',<思玄赋>可谓之‘玄'乎?乃至<九歌>、<九辩>、<招魂>、<招隐>不分体例,尽被‘骚'名,古人所不料矣"说,犹大科学家走出实验室竟忘记了科学常识.而两部较为权威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介绍骆鸿凯<文选学>均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6.
黄山谷<点绛唇>(浊酒黄花)词序云:"重九日寄怀嗣直弟,时再涪陵,用东坡<余杭九日〈点绛唇〉旧韵>."<全宋词>:"案‘再'字疑是‘在'之误."人皆以为此词系山谷"再(在)涪陵"作.如,<文献>1998年第4期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绍圣二年乙亥(1095)"条:"考山谷谪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在绍圣二年,其<黔南道中行记>云:‘绍圣二年三月辛亥次下牢关.'词当即是年在涪陵作."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所载罗献中<这个"约"字怎么解>一文认为:人教社主编高中语文课外读本第二册将其所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注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这"既不符合逻辑和情理,也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本意.该句中的‘约'字不应释为‘俭约',而应释为‘约束'.全句应该翻译为:‘因为约束自己(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很少."'愚不敢苟同罗文之说,特陈拙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8.
"莫须有"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意思是‘也许有'.后来用来表示凭空捏造.""百度百科"的解释则是:"(我)寻思着有、(我)认为有,相当于‘说你有你就有'.还可以解释为‘不需要有'."  相似文献   

9.
释"牿"     
刘艳丽 《现代语文》2006,(8):122-123
<说文·二上·牛部>:"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1]<说文解字注>中说:"<费誓>:‘今为淫舍牿牛马.'大小徐本皆无‘淫舍'二字,今刊本妄增之.此许偶遗二字,非必许所据<尚书>少二字也.惟大放牿牢之牛马,故令无以获穽伤牛马,若牛马在牢中,获穽安得伤之?<周易>:‘僮牛之牿.'许及九家作告,郑作梏.刘、陆作角,不训牢也."[2]  相似文献   

10.
汉语教材对词组、"结构"是这样称谓的:"在古代汉语里,表示比较的介宾词组放在形容词的后面(‘苛政猛于虎')"(王力<古代汉语>第455页);"有时候‘者'字用在主谓结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王力<古代汉语>第361页);"(五)关于介词结构的位置……一般地说,以‘为'与'组成的介宾结构以前置为常,(朱星<古代汉语>第148页)"‘于'作介词,组成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后作状语或补语,多数用作补语."(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古代汉语>第168页)"第三,在语法功能上,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作状语……"(<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第469页1现代汉语早已把词组、"结构"改称短语,可古代汉语这样的称谓一直不变,而且不统一,造成古今汉语的称谓不一致,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也谈"江月"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4期刊载虞晔如老师的<(赤壁赋)教学实录>,她说:"<赤壁赋>是古典散文名篇,前人称其‘以江山风月作骨'.  相似文献   

13.
陈庆新 《现代语文》2005,(10):118-118
<愚溪诗序>教学第二课时,为阐发文章托物兴辞、寓意深远的写作特点,本人援引教参中<古文观止>的评论:"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并对此大加阐述.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云:"郑声淫.""郑声"谓"郑风",亦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风.然孔子第一句称<诗三百>即全部<诗经>皆"思无邪",而第二句又出"郑风淫"之特例,似有前后相违之嫌,对此应作何解?本文拟以探究"周南"、"召南"于<诗经>十五国风之特出地位,作为回答的切入点,并于具体论证中揭示此问题核心内涵之所指.  相似文献   

15.
"如果从幼儿开始,8至9岁结束小学教育,13至15岁迎接高考,这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行的,这里的关键是‘科学'二字."这是1999年11月6日<科技日报>发表的<早期科学教育方案>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理解和实践新课标过程中出现大面积‘走偏'的现象.比如讲<祝福>,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组成‘侦探小组',分头搜寻加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课堂上热热闹闹,但用于学生感悟语言、感受文章底蕴的有效时间不多.在教师的‘启发'下(无非是告诉学生要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有的学生指出<背影>中的父亲攀越站台是违反了交通规则……我认为,语文无论怎样改革,也不应脱离文本,而文本的核心是语言,语文是训练学生吸收、加工、输出语言的根本.不能把‘语文'讲成‘非语文'."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有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和杜甫<阁夜>两首诗.关于"荡荡空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通'影',月光."(教材第19页)关于"日暮阴阳崔短景"一句中的"景"字,教材的注释是"景,影,日光".(教材第43页)这两种解释,都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一   "<我与地坛(节选)>讲述的是人该怎样来对待生命中的苦难的问题.从侧重点上来说,全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更注重‘生命'意义的感悟,第二部分写母亲,更注重‘情感'的体悟.写母亲,实际是写作者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这也回答了作者对‘生命'的疑惑--自己该怎么活、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文章在一问一答中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9.
"始"字考辨     
一 "始"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汉语大词典>首条解释说:"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 "<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曰"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而"女之初"又当何解?  相似文献   

20.
<正>每位学生都希望在高考中决胜千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把握高考之"道",即把握命题技巧,理清解题方法,掌握正确备考方向。为此,笔者试对2015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41题从命题技巧与解题方法角度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广大师生的高考备考有所帮助。(原题略)【命题技巧】从价值取向看,本题以高科技产业发展为背景设题,符合近年来山东政治高考试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命题价值取向(2014年选材‘电子商务发展'),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