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之后到二十世纪初年,随着外国资本大量涌入,"外债可否之论遂成为朝野嚣嚣之一大问题".在舆论界领袖群伦的梁启超认真研究了关于外资问题的各种理论观点,总结了世界各国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利用外资思想,整理和研究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对于我们今天在改革与开放中搞好引进和利用外资的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环境下,梁启超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外交思想,主要有民族主义、中日提携、均势主义、名誉孤立、开诚布公以敦睦谊等。他的外交思想具有极鲜明的爱国主义特性,反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梁启超过于重视国家层面的角逐和博弈,没有充分认识人民的力量,这是其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利用外资思想根源于马恩列斯、毛泽东的对外开放理论和利用外资思想,内容涉及利用外资的创造性认识、必要性、方式方法、战略、原则等诸多方面,对我国目前利用外资工作仍具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文化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对梁启超浩繁著述中零散地表达出来的文化观念,进行初步整合性研究。梁氏文化观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发生论,讨论其文化定义及世界文化多元发生的思想;第二部分为文化结构论,分析梁启超“器物-制度-心理”的文化结构思想及其对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国民性的研究;第三部分为文化进化论,讨论其文化进化及文化悖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词学研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词学研究以辛亥革命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其词学观点主要承常州派,并与其“改造国民品质”的文学主张结合起来,侧重于词的社会批评,具有较为强烈的社会功利主义倾向。其女梁令娴所编《艺蘅馆词选》则推衍了这种词学观。后期,梁启超在使用社会批评方法的同时,还结合新的“审美趣味”采用情感分析,尤其是词学文献学等方法来进行词学研究。其弟梁启勋所著《稼轩词疏证》和《词学》对此作了梳纳补充。梁氏在词学研究的方法、思路、视角等方面多有开创,与王国维同为词学研究“现代化”之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的关系,分析了梁启超与段皖亲密合作的原因,总结了梁启超与皖系军阀政治斗争的经验教训。梁启超从拥段到反段的活动,对当时的政局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近代中国导演了一幕联系军阀实现其宪政理想的历史话剧。梁启超失败的历史悲剧,再次揭示了改良主义行不通,资产阶级立宪政治不适合中国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7.
在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曾大量撰文阐述了自己的人才思想,在育才、选才、用才诸方面及其与变法图强的关系上,提出了自已独特而新颖的见解,本文试就此略作陈述,以就教于大家。一、非常时期须任用非常之人才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殖民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之狂潮,民族危机日趋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这的确是一场非常之事变。在这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各领域的变法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提出:“变法之始,首贵得人。君臣相得,有非常之任,然后有非常之功。”人才问题关系到变法的成败,民族的兴亡,国家的衰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大思想家提出了以铸造新型国民人格为宗旨的近代美育学说。梁启超提出的情感教育、趣味教育是其美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情感教育就是要陶养人们美的、善的情感,进一步生成一种与天下万物共命运的普遍情感,这  相似文献   

9.
“公德”思想是梁启超“新民说”理论的重要部分,其核心是“利群”.梁启超借鉴西方新伦理的个人主义原则,以及建立在此原则基础上的个人权利、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对公德内涵进行了改造,强调了自由意识、自治精神、国家意识、权利义务观念等.梁启超公德思想对于当下的道德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身为九个孩子的父亲,梁启超将爱国主义,吃苦耐劳的精神应用于家庭教育当中,研究探讨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本文将对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革命家和学者,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其翻译思想。一是翻译与救国,梁启超把翻译看作强国之路。二是翻译的方法,梁启超针对当时社会上的翻译弊端提出了翻译方法和策略。三是翻译与佛典,主要讨论梁启超对翻译文体、佛典翻译与一般文学的关系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工作“母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中国古代数千年,一直没有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及至近代,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特别是甲午战败,朝野震动,许多维新人士才注意到发展师范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识到要救亡图存,确保国家强盛,必须发展教育,要发展教育、首先必须重视和发展师范教育。在这些人士中,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借鉴传统人论资源及融会泰西学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即人的现代化。梁启超毕生致力于人的解放和思想启蒙,其人学思想研究成为20世纪中国近现代人学思想史的真正开端,也为今人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角度认识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代维新运动的杰出代表梁启超,不仅是一位思想家和宣传家,而且是一位启蒙教育家。他早年致力于教育改革的理论宣传,通过废科举、兴学校、办学会、创报刊等活动,开启民智,以培养近代中国所急需的维新变法之才。他晚年退出政界后,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学问,一方面著书立说,研究各种学术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在大学讲坛上的讲学与演讲,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同时,总结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氤氲瀰漫于康有为、谭嗣同思想中的佛教主观唯心主义是人所共知的,章太炎理想主义地鼓吹建立以唯识为宗的新宗教,“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①,也为人们熟知。可是梁启超终生不懈地弘扬佛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在近代鼓吹佛学,使之资产阶级化,他的作用决不在上述三人之下。在他目迷五色变幻不已的思想体系中,佛学当然还不是最重要的成分。但无可否认,在强弱不等、色彩不一的政治折光下,他的佛学思想顺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发生过有规律的谐应。本文试图评述:以思想善变著称的梁启超如何以佛法为权法,应机说法,在不同时期作不同的运用。意在通过这位擅长比附穿凿而又自认思想来源浅(?)的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代表的贫困的哲学,说明这个阶级在其短促上升时期哲学的贫困。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1873—1929)宇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出身小官僚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在祖父和父亲教养下,熟读古代经籍。“十二岁应试学院,补博土弟子员,日治帖括。”(梁启超:《三十自述》)十三岁肄业于广州学海堂。他深受封建传统教育,中过举人。十八岁后开始接触西方文化,与其友陈千秋晋谒康有为,“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于万木草堂。(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894年随康有为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公元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县人。在政治上主要参加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并成为领袖之一,与康有为齐名。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继续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后与康有为一样沦为保皇党人。晚年,他脱离政界,致力于学术研究,在教...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法冶思想比较丰富。梁启超深受时代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并对中国如何实现法治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9.
雍正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雍正帝居康熙与乾隆之间,在位时间虽不长,其统治时期却是清代康熙,乾隆两代盛世的重要过渡阶段。针对康熙晚年吏治松弛,国家渐呈颓势的现状,雍正从整吏治入手,主张宽严相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主张平等对待和谐共处。雍正统治时期为乾隆期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代,福泽谕吉提出实行“开国”学习西方“技艺”。19世纪60年代福泽三次出国,考察欧美先进国家,促使他改革思想最终形成。福泽的主体思想是依据国情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把日本建设成为“文明国家”。福泽的“文明国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福泽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启蒙思想宣传促进了国民的“开化”意识,为日本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进行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同时,也为这场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际材料。后期,福泽思想转向保守、右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