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石林诗话》两书中似对阮籍甚是不满,以其为晋文帝从事中郎,尤其是为公卿作劝进表一事,推说阮籍不该"论于康前",并言其与司马氏有最附之嫌云云。笔者以为,阮籍作劝进表,固然有损于名士之"风骨",然其之所以作劝进表亦是实非得以,况且以此一事而言"籍忍至此,亦何所不可为"未免有以偏盖全之嫌。本文试将对此及阮籍之出仕与入仕问题加以探索,略成拙见:  相似文献   

2.
安广禄 《学习之友》2009,(10):56-58
1915年冬,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但又不好意思一个人演独角戏甚至毛遂自荐,一定要装点出万民劝进,如不当皇帝,各行各业都不答应的局面。于是,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全国上下又是“劝进”,又是请愿,据说就连妓女都组织了请愿团,强烈要求袁世凯当皇帝。  相似文献   

3.
魏晋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政治混乱的一个年代。战争的混乱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但是在南北人口不断迁移和融合的过程中,魏晋六朝时候的饮食也在潜移默化的变幻,胡人和中原的交流同样丰富了魏晋六朝时期饮食。魏晋六朝时期饮食文化可以说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也中国饮食文化重大的转折点。魏晋六朝时期文学发展迅速,众多的文人创作和饮食分不开。魏晋六朝的饮食文化为文人创作提供了题材,文人的创作也推动了魏晋六朝饮食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4.
万历三十四年刊行的《六朝诗乘》,是反映明代六朝诗学深化的集成之作。具体而言,在六朝诗歌史述讨论中,"晋宋并论""齐单论""梁陈延论",深入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传统性、变异性及特质性;在六朝诗歌时代特色分析中,对"六朝诗人‘分路扬镳、殊林奋响’中形成的‘缘情绮靡’特质"的探讨,准确揭示了六朝诗歌发展的时代特质;在六朝诗体演变探讨中,对六朝优秀诗人在"古今诗体演变"中意义的凸现,部分还原了六朝诗歌演进的真实状况。毋庸置疑,梅鼎祚《六朝诗乘序》及《六朝诗乘》的编纂,及时地反映了明代六朝诗学在探讨"诗史分期""时代特质""诗体演变"等理论问题上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六朝文化的形成,具有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人文因素.六朝文化值得总结、称道的历史经验可归结为三点:六朝文化是对两汉以来学术文化的继承、开拓和创新;六朝文化提供了兼容发展、自由争辩的文化发展模式;六朝文化提供了对外来文化吸收与融合的成功范例.开展六朝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6.
六朝是"文学的自觉时代",而在六朝堪称一代文学的则是五言诗。可以说,贯穿六朝诗歌创作的其中一条经脉便是诗歌的尚清审美趣味。六朝诗歌创作中的尚清审美趣味并不是一时形成的,它的形成可以溯源到先秦和两汉。这种审美趣味在六朝诗歌创作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其中表现最突出的要数谢灵运的山水诗和陶渊明的田园诗。正是谢灵运山水诗的清秀之美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之美,才使得尚清审美意识在诗歌创作中得以延续并发展,也影响了六朝以后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的六朝史研究,在理论、方法、考古、实践,特别是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鲜明特色。而改进理论与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交流,深入开掘六朝史料,发挥六朝史研究经世致用的功能,等等,是拓宽加深江苏省六朝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李文昊 《作文》2023,(38):7-8
<正>你知道“六朝”是哪六朝吗?是孙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它们都建都于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今天,我就和妈妈参观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六朝博物馆。我们先去了负一楼——“六朝帝都”。这里除了陶屋、木桩等展品外,还有一段土墙和排水设施。据考证,这是六朝建康城的遗址,没想到,这座博物馆竟然是在建康城遗址上建造的。  相似文献   

9.
彭哲 《教师》2010,(21):125-126
六朝时期的画论是中国画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后世画论都是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为基础,研究中国画论和中国画必须以六朝时期的画论作为基础,尤其是宋朝以后发展起来的文人画更是以六朝画论为依托,继承并发展了六朝画论的重要精髓。  相似文献   

10.
汉魏六朝是汉语词汇复音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魏六朝石刻语料具有鲜明特点。在经专家确认的汉魏六朝石刻中选取了1306通作为研究对象,对汉魏六朝石刻偏正式复合词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从语法构成和词义构成两方面探究其构成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的政治思维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道德与政治的整合性;二是人冶主义的内涵。王安石的散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政治性目的和社会伦理规范是政治运作的基础,体现了政治思维的道德与政治整合性特点;主张施仁政、强调皇权政治和为政在人,其政治思维的人治主义内核得以鲜明地体现。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唐代骈文较六朝骈文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白骈文在吸收和继承六朝骈文实绩基础上,又对六朝及初唐骈文进行了大力改造,以气驭文、散体化革新和题材的开拓上对唐代骈文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李诗一样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了壮大雄浑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4.
乾嘉时期是清代骈文理论和创作的高峰期。在和古文对举的话语建构中,乾嘉骈文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系统;另一方面促使了自身文体的独立。不管是与古文求对等地位、争文章正宗,还是主张骈散交融、奇偶不拘等,都反映了此时骈文理论的繁荣。之所以求对等,是因为骈文不是齐梁道弊文衰的产物,经史典籍中俪辞已经肇兴,先秦两汉文章中也多对偶,韩愈对骈文的批判根本不能成立;自然事物多为奇偶相生,甚至非偶不成,文章体制自然可以骈散并立,并驾齐驱。而争正统则是在乾嘉骈文繁荣的背景下,有些文士不满足于仅仅和古文求对等,而是彻底颠覆古文文统,将骈文视为文章正统,古文根本不是"文",是子部杂家之"语"。这就大大冲击了唐宋以来的古文文统,颠覆了唐宋以来普遍认同的文章正宗的地位。而主张骈散交融,以文意和文气为旨归,则是嘉庆末以来,随着汉宋学术的交融和对骈文、古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后,文士文学思想成熟的结果。对这些问题的阐释将会对深化清代骈文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清代骈文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骈兴盛既是清代的政治环境和化环境的原因所致,也是清代学术化的氛围——重实证的乾嘉考据学派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清人打通骈散的骈观念和对骈偶的爱好有关,更是骈散的消长轮回学发展大势之必然。清代骈艺术的时代特点表现在:句式的丰富;语言的纯净;骈散的汇融;风格的平和。清代骈在学史上的地位表现在:它是骈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骈理论最自觉的时期、骈风格最纯熟的时期、骈散交融最和谐的时期。清代骈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作家个案研究尚未展开;骈作品研究尚未铺开;骈理论研究缺乏关注,但清代骈的化史层面的研究潜力广阔。  相似文献   

16.
建安之杰曹植,诗、赋、表成就斐然,论亦极有影响。他的论体文在其创作中占重要地位,充分反映了建安时期政治学术风气之变化,且内容多与政治紧密相关,风格则反映了其时通脱任性、辞采华美的文风。  相似文献   

17.
杨万里以诗著名,四六文也精妙绝伦。诚斋四六表现出来的新奇与精致代表了宋四六创作中亲近六朝的唯美倾向,在南宋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的骈文并不是六朝骈文的简单回复,其中包含着自中唐古文运动以来文章变化的特点。其文章的特点是"骈中运散",首先是有意识地区分骈散,有意识地将骈散加以对立;其次是注重抒情性,改变过去骈文矫情的特点,继承了六朝时期徐庾骈文和韩柳古文的抒情传统,抒发真情,注重"写心"。李商隐文章对晚唐文章发展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唐文坛重要人物,陆贽对六朝以来的骈文形式进行了改革,"骈中求散",努力改变六朝以来文章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现象,将繁复的骈文化解为简单的骈文,改变了原来六朝骈文"抽黄对白"的局面,不再追求辞藻的华美,代之以一种平易朴实的语言,继承并发展了六朝骈文以来的"潜气内转"的传统,将文章的气势一以贯之,成为新型的骈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文学”一词含义演变之考证,认为,所谓“文学”即语言的艺术,其特征是形式和唯美。而分析六朝骈文的文体特点又恰好体现了文学这一本质特征。因此,六朝骈文是文学本质回归的表现。同时,联系六朝士人精神状态的畸形事实,本着人的自觉是文的自觉的前提的理论认识,本文认为,六朝骈文是文学自身的畸形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