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
审视教师与课程关系的发展历史,可将课程与教师的关系大致分为:课程与教师分离观,大课程小教师观,教师即课程观,教师创生课程观.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分析有利于厘定教师职责,明确课程分析,重赋课程与教师角色的意义.借鉴博弈方法论,吸收维持课程与教师关系动态平衡的合理因素,有助于构建课程与教师动态和谐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3.
与课程相关的几个主要教师观是: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是研究者。从这三种教师观透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生成性正在逐渐彰显,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4.
盖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9,(24):224-226
校本课程实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文章从校本课程实施与教师互相影响角度,浅析校本课程实施与教师关系。  相似文献   

5.
与课程相关的几个主要教师观是:教师是文化的化身、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教师是研究者。从这三种教师观透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可以发现,教师对课程的生成性正在逐渐彰显,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正在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新世纪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低调启动、逐步推进,课程研究领域广泛、成果丰富.教师教育课程概念从广义界定到狭义界定,教师教育课程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理念从学科性专业到职业性专业以及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从简单延长时间到开始关注质量是我国新世纪教师教育课程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徐璟 《教育导刊》2014,(8):59-62
国外教师课程决策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该领域正成为课程理论研究范畴内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国外教师课程决策的内涵、分类和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和总结教师课程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从而为我国课程决策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思维视域中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思维视域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分离的关系,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教师与课程的关系对其是一种超越。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融合关系,教师即课程。"教师即课程"内涵有二,其一是教师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二是教师创生课程。"教师即课程"表现形式有三:缄默的课程、生成的课程、体验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课程与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两者关系正在经历巨变.这一变化的实质是课程与教师从单向控制走向双向互动.这一关系的变化呼唤具有开放性格的课程开发,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向实践取向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介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常见模式,接着提出如何正确对待课程与教学之间关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十年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包括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内涵、总体幸福感、职业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方面。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背景,设计幼儿园教师幸福量表;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扩大研究范围及层次,基于幼儿园教师幸福感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13.
14.
新课程呼唤良性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教师和学生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改革传统的不良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良性师生关系,已越来越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能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为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高师课程体系与初中课程体系各有自己的特点,前者可以概括为专业性、学术性、职业性和生活性,后者可以概括为基础性、综合性、差异性、生成性。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以高师学生为中介,形成了多维度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概括而言,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领域呈现出从技术权变论到社会建构论、双向互动论的研究视角演进。一方面,社会学视阈下的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借助整体观、过程观和关系结构观等视角优势,多从宏观制度、社会结构、文化认同、群体利益等层面展开具体分析。另一方面,社会学视阈下的技术与组织关系研究,虽然承认效率和绩效考虑的重要性,但却强调不同组织主体利用技术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过程,并关注不同群体或个人的利益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刍议当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市场经济对传统价值现的冲击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高校师生关系趋紧.结合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分析,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应共同努力,着力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