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济 《中国教师》2007,(3):30-31
<正>墨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大约生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墨子首创墨家,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主要流派,是九流十家中的大家。韩非子在《显学》篇中称:  相似文献   

2.
黄济 《中国教师》2007,(2):33-34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理蒙漆园的小官,所以史称漆园吏。他是道家老子的主要继承与发展者,因而统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成为道家的主要经典,因为庄子在唐天宝元年被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又被称为《南华经》,或《南华真经》。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辩证方法,进而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发展为绝对的无为,将辩证法发展为相对主义。《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我们选取内篇中的《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外篇中的《马蹄》《秋水》,杂篇中的《天下》篇,对这…  相似文献   

3.
黄济 《中国教师》2007,(5):29-30
<正>韩非子(约前280—前233年),是韩国的贵族,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讲到法家,不能不提到法家思想的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齐)、  相似文献   

4.
<正>孙子,包括了孙武和孙膑,主要是指孙武,因而《孙子兵法》,是指孙武所著的兵法。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  相似文献   

5.
黄济 《中国教师》2007,(1):30-31
诸子,是以春秋战国时期为限,即先秦诸子。当时已有“百家”之说,荀子在《解蔽》篇中说:“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庄子在《天下》篇中说:“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这里所说“百家”,盖言其多也。到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辑录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并将诸子百家总括为儒、道、墨、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及小说十家,他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即除小说家外,其余九家又被称为“九流”,这就是“九流、十家”称谓的来源。就其分歧而言,家中有派,如儒分为八,墨分为三,名家中有“离坚白”与“合同异”的不…  相似文献   

6.
《侍坐》一、翻译(关注加线词)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5.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6.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二、一词多义1.以:以吾一日长乎尔则何以哉?为国以礼以俟君子2.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何伤乎?异乎三者之撰摄乎大国之间3.如:如或知尔如其礼乐宗庙之事,如会同沛公起如厕4.方:且知方也方正之不容不能成方圆方六七十方欲行方兴未艾5.与:唯求则非邦也与吾与点也往…  相似文献   

7.
<正> 荀子是战国时代一位富有开创精神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独步诸子的文学家。一部《荀子》,散文、赋体、诗歌,兼备该全;政治、伦理、军事、教育,集于一书,宏富广博。郭沫若曾高度评价荀子的重要地位,他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他是把百家  相似文献   

8.
《劝学》篇中谈及四种学习方法:善假于物,积渐全尽,锲而不舍,用心专一。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这是学业成败,甚至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会利用客观条件,就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闻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善“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善“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那么,一个学生可以利用的客观条件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9.
钱穆早年所作《荀子篇节考》,对《荀子》错节脱简之讹多有是正,极富创见。由于原刊搜检不易,无论是钱穆生前手定论文集,还是死后门人编定其全集,均未收录此文,以致其学术价值湮没无闻。兹据原刊加以整理,以补全集之缺,并对其学术价值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0.
荀子《正名》篇,蕴含着深邃的语言学思想。荀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词的本质,词与客观事物以及思维的联系,论述了词汇内部的种种关系,荀子的阐述,有助于人们认识词汇的系统性。本文仅从词的形成、发展角度,对其进行试析。  相似文献   

11.
荀子《正名》篇语言理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荀子是先秦思想家,他对语言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语言观主要体现在《正名》中。从其名实关系论、制名枢要论、语词功能论、结构系统论及语言时空观五个方面来看,并与索绪尔的语言观作比较,可以看出荀子对中国语言学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战国末期最伟大的儒学大师之一,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在稷下学宫游学的经历使得他对当时各家思想有明确的认识,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收了百家尤其是老庄哲学和法家的观点,这也符合战国末期诸子互相砥砺而融合的大趋势。他针对百家的认识论弊病而写了《解蔽》一文,在《解蔽》中提出了“虚一而静”的方法,从中就可以窥见荀子融合百家的一斑。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三世纪,正是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垂死的奴隶主阶级进行殊死斗争的决战时期。这种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就是儒法斗争的深入发展。荀子就是在这场斗争中产生出来的先秦法家杰出代表。 荀子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劝学》篇是他现存著作中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比较完整地论述了作者的教育观点,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哲学思  相似文献   

14.
诸子格言     
《班主任》2003,(1)
十年之计,英若树木;终身之计,英若树人。·—(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一蓬生麻中,与之俱黑。 —(战国)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荀况《荀子·劝学》引而不发,跃如也。—(战国)孟柯《孟子.尽心上》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一(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则知耻,欲比于下则知足. —(晋)傅玄《傅子·仁论》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战国)《鬼谷子·本经阴符》诸子格言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解蔽"说是一种独特的诠释方法,这种方法以"道"为诠释前见,以"非道"、特别是"乱家"为诠释对象,在道的衡量、裁断之下,墨、道、法、名等百家之言的长短得失被一览无余。荀子确立其诠释前见的途径是"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虚壹而静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可以使诠释者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获取对于道的认识。解蔽说属于诠释学方面的范畴,而虚壹而静则属于认识论方面的范畴,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正可为诠释学与认识论之关系问题的探讨提供个案、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荀子校释》一书,本文专就《荀子·仲尼篇》的原文再次进行校勘,并对疑难词语进行考释补订.所据底本原文与杨惊注文,仍用《古逸丛书》影南宋台州本.原文校勘用南宋浙北翻刻熙宁监本(简称浙北本)、南宋刊删“纂图互注”巾箱本(简称巾箱本)、南宋坊刻纂图分门类题注本(简称题注本)、南宋坊刻元明递修本(简称递修本)、明世德堂本(简称明世本)主校,并以《说苑》、《群书治要》等参校.本文将《荀子·仲尼篇》原文分列为5段,每段按序号进行汇校集释,所校释之字词句下皆用横线标示.校释补订必先蒐诸贤时彦之说,去其重复,采其精要,其次附以笔者拙见.  相似文献   

17.
诸子印象     
(一)孔孟 在我的潜意识里,孔夫子一直是个和蔼的两鬓生华的老爷爷,而不是书上说的狰狞的“五露”。他应该像圣诞老人一样有浓密的白胡子,而且对学生们总是包容地笑着,甚至笑着摸着樊须的头,说:“小人樊须也。”他火热的心中应该贴着包容和爱的标签。他会经常与颜渊、子路他们一起踏青,一起谈天说地,亦师亦友;  相似文献   

18.
荀子     
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998--239之间。他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大师。他的著作收集在《荀子》一书中。旬子提出了较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当时流行的一种迷信思想,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的意志决定的,上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荀子认为天是客艰存在的物质性的东西。他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①这就是说自然界(天)有其客艰的规律,不以社会上人事的好坏为转移,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天,他还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②说明气候的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他的《成相》是中国说唱文学之祖。相即鼓形的拊,成相也就是击拊,后来演变成曲调的一种。《成相》全文共分四篇,每一章由三、三、七、四、七五句组成,第一、二、三、五句押韵,格式统一、节奏鲜明。它的来源与《诗》及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成相辞有关。《成相》对汉乐府民歌、唐变文、宋话本及部分唐宋词与说唱文学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荀子与孟子都信崇孔子,并以其为学习楷模,但两人的学说却相去甚远。荀子《非十二子》篇中有段批评子思与孟子的话,可看作是对思孟学派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定位,可见荀子与孟子乃至思孟学派之间学术相抵牾的症结所在。荀子的批评除了思孟学派学术本身存在缺陷这一因素外,还主要源自于他与思孟学派学说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