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完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1期杂志上,充斥着语言暴力且带有文革遗风的杂文体的《缺乏学术素养的批评可以休矣》(以下简称"《缺》文")一文,我感到很失望。第一,程老师不是本着学术研究的态度来回应我的文章的,而是态度倨傲,大动肝火,采取冷嘲热讽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这种表现令其大失学术水准。第二,我的《"语文味"教学理论批判》共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怎样将课文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灵动?怎样把语文课讲活、讲出味道来?这些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也是每堂课都要追求的境界。老舍曾言:“英国人烹调术的主旨是不假其他材料的帮助,而是把肉和蔬菜的原味,真正的香味,烧出来。”此话耐人寻味。若把一篇课文比作肉和蔬菜,那么,教师就要教出潜藏于文字深处的意义和情趣,还原它的艺术魅力。课教得有味道,学习效率就高。语文课要教出什么味道呢?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任何课程都有"为什么"、"什么"、"怎么"三要素,语文课程也是如此。我们的语文课程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目标)和"怎么"(方法)二个要素,至于"什么"(内容)却因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层次、角度不同而有些模糊了。  相似文献   

4.
小学课本中有多篇经典关文。教学经典美文,应挖掘其中的“教学价值”,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培养思维能力,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什么,什么不教;文本解读止于何处;学生应学什么,什么不做要求……这些都是语文教学工作者热议的话题,同时也存在广泛争议。围绕"语文"教,应当成为共识。  相似文献   

6.
看完贵刊赖配根先生的《优雅些,再优雅些(》载今年第8期,下简称《优雅》),有些疑问想提出来。疑问之一:小学第二学段的古诗,要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赖先生在《优雅》中主张“语文课要包蕴精致的情感和丰盈的想象”,教古诗,要像窦桂梅老师那样“带领学生与诗歌文字背后绚丽的‘情感世界’相遇”,让学生“拥抱精致的情感”。就《游园不值》而言,要让学生体会“对万物的热爱、对丰富的生命经历的渴望、对人生的超越性体悟”。教学《游园不值》,提出这样的要求合适吗?这是安排在第二学段的一首古诗啊。一首古诗也好,一篇童话也罢,无非是“…  相似文献   

7.
8.
何雅云 《新教师》2021,(5):63-64
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如要立体地呈现语文味,就要深入挖掘说明性文章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就要以听、说、读、写、思训练为主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一、明了体裁特点,激发探究味说明性文本较其他文本而言,相对理性和枯燥,但其蕴涵的科学性却是学生兴致盎然、津津乐道的....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析及设计意图]《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以谜语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与人的关系。在作家笔下“,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术师,变成了有着不同的家、不同脾气的生命体。教学这样的课文,尊重科学性是前提,而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将感悟科学文艺的语言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正如前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说过的,科学文艺作品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科学素材同诗意地感受世界结合在一起”。细读本文,不难发现,文中语言有时如同一…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及设计意图] 《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以谜语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与人的关系。在作家笔下,“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术师,变成了有着不同的家、不同脾气的生命体。教学这样的课文,尊重科学性是前提,而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将感悟科学文艺的语言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正如前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说过的,科学文艺作品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科学素材同诗意地感受世界结合在一起”。细读本文,不难发现,文中语言有时如同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时如同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教学时,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亲历水的各种变化,品味语言描述的特色,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同时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知有些偏颇,过于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而让占据重要地位的"工具性"退避三舍,所以出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泛语文""非语文"等说法。"语文味"在不知不觉中已从课堂上渐渐淡化,甚至于缺失,这就使得语文学科陷入了尴尬的地位,成为一门字品书  相似文献   

12.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关联教材、关联情感、关联表达,用浓浓的语文味覆盖教学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3.
[教材解析]《我是什么》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有趣的科学短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以谜语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我试着从“教什么的角度”来解读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0个生字 ,认识 6个生字。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 ,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 ,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 10个生字。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读文让学生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具准备 :课件、电脑。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勾画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 .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纠正读音 ,着重指…  相似文献   

15.
正前些时候,参加一个级别颇高的培训,听一位语文名师评课。他先是介绍了几种评课方式,一一指出其局限性,然后介绍自己的评课方法如何客观严密、符合学理。或许是我的理解力有限,感觉他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用概念术语包装起来,反而让听者糊涂。细细分析,前后也颇多矛盾之处。他批评一位教师教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让学生依据文本分析"居里夫人美在何处",认为这不是语文。但我想,梁衡先生写作此文,首要目的就是向读者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黑、晒、浮"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3.知道汽、云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而成的。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猜谜语。(课件出示"云""雨""雪花"的谜语)【设计意图:课前谈话以猜谜语的形式出现,既为学习课文内容埋下伏笔,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黑、晒、浮”等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相似文献   

18.
19.
近读《作文世界·高中新语文伴侣》五月号专访文章《读者要为高考号脉(中)》,颇有感慨,应该说几位同学的发言都不无道理。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知之有限,想得也不深;对新的语文教材,我也是只管使用,很少拿它与旧教材进行比较,因为我没有工夫去做。读罢几位同学的发言,引起我一定程度的思索。我认为,课程改革,还是要实际些、再实际些。首先,无论你怎样改革,语文课总是要保留的,既然要保留,就自然要涉及语文教材的选编问题。(本刊编者语:这是众所关注的热点,我们已在第六期推出的“新语文热话”栏组织专家就这一话题发表了最新观点。)我认为…  相似文献   

20.
语文乃学语习文之意.作为一门学科,语文具备其清晰的性质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即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为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还是帮助学生加强人文体验,获得审美感受,提升情智素养的重要把手.所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散发出来的学科意味与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