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清末民初,云南边疆与内地还存在极大的差异,土司及边民尚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观念,既不利于政府边地行政,也不利于边疆危机的应对,所以边疆开发和边地国防建设尤为迫切,云南边地教育亦因此在民国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云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全新的发展。云南边地教育培养了大批边疆人才,促进了边疆开发,凝聚了一个以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内核的民族共同体,为抵制英法的侵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云南边地教育不仅是影响政府边地行政的关键因素,而且是极其重要的国防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彭桂萼边疆研究成果丰硕,<西南边城缅宁>是他的代表作.通过对<西南边城缅宁>一书的解读,从中了解彭桂萼边地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其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7,(4):56-5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创立负责边疆教育的机构——蒙藏教育司。蒙藏教育司在不断完善过程中,通过边地考察,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划,并进行了边疆教育实践。而在推进边疆教育的过程中,国民政府相关机构也参与其中,使得边疆教育缺乏统筹和职能重叠。《边地青年教育实施纲要》的公布,明确边疆教育由蒙藏教育司主管,扭转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边疆教育在蒙藏教育司的统管下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特殊历史时期下的产物。近代以来内忧外患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使云南边地的各少数民族得以从文化上融入正在形成的近代民族国家,而教育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现结合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的云南边地民族教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力图发掘民族教育中的英文教育踪迹,为未来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彭桂萼的边疆研究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桂萼的边疆研究成果丰硕,代表性论著有《双江一瞥》、《西南边城缅宁》、《边地之边地》、《勘定滇缅南段界务后整理云南西南边务建议书》、《双江的茶业》、《顺镇沿边的濮曼人》和《耿马改县雏议》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国家意识教育对于提升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国家意识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明显脱节,尤其在高校,既缺乏理论深度,也没有行之有效的实践内容.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国家意识教育,需要结合自身地域、民族和文化特点,从地域文化视角思考和构建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论彭桂萼     
云南缅宁县(今临沧市临翔区)人彭桂萼集边疆教育实践家、诗人、学者三重身份于一身。作为边疆教育实践家,其献身边疆教育,满园桃李,是边疆教育界的一座丰碑;作为诗人,其诗歌以民族解放为主题,具有澎湃的热情和独具魅力的地方特色,在云南抗战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学者,其地方民族研究论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云南重要的地方文献之一。  相似文献   

8.
1939年8月至1940年3月的国民政府教育部西南边疆教育考察团是全面抗战时期以“边疆教育考察”命名的唯一考察团。该考察团的考察及宣传活动丰富了人们对西南边疆情形的了解,加深了西南边疆各民族的国家认同。考察团提出的关于发展边疆教育、改善边疆管理的若干建议也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所采纳,在事实上推动了抗战时期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很好地映射出彼时边疆教育考察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研究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状况,也彰显了教育所不能推卸、不能弱化的社会责任与服务精神。  相似文献   

9.
近代边疆教育包括边疆民族教育、边政教育及面向国民的边疆常识教育等三个层面.学术界以往的相关研究大多从区域教育或民族教育的角度进行考察,虽然各有特点,但也各有不足,似乎很难涵盖近代边疆教育的丰富历史内涵.而通过教育现代转型、近代国家构建以及中央-地方互动等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则大体符合近代国人对边疆教育的理解,也有可能接近百年来边疆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政策是邓小平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部分 ,它的实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与民族的兴衰。在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今天 ,回顾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中的知识分子政策 ,有助于进一步调动知识分子四化建设的积极性 ,抓好科学和教育这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公民教育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高校是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工作是践行学生公民教育的关键平台之一。云南边疆高校学生工作中公民教育实践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层次低、流于形式等问题。缺乏公民教育计划、经济文化发展滞后、民族伦理和民族文化的制约等是导致云南边疆高校学生工作中公民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传统风俗习惯和信仰、充分重视大学生公民教育并构建公民教育体系是对云南边疆高校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0月创办的《西南边疆》是抗战时期有影响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刊物,在出版的18期刊物里,彭桂萼发表的5篇论文,均是在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撰写的,阐述真实客观,分析深刻入理,对研究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布朗族文化和傣族文化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神圣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边疆学学科属性入手,分析"民族国家"概念及其在"边疆学"构建中的重要性。如果以社会科学的方式构建"边疆学",本身意味着必须找到其研究的逻辑起点。而"民族国家"在国家发展形态上的理想类型意义以及在边界界定上的明晰性,决定了"民族国家"当是成为"边疆学"建构的逻辑起点。有必要将中国边疆问题研究也转移到"民族国家"这一框架下进行,既有助于学科的构建,也有利于边疆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现实需求,而且也不限制对中国古代边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传统安全时代,文化安全中的跨境民族教育安全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一个国家教育的软实力不仅体现在其中心城市的教育,也应体现在沿边境地区的教育。对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的经费投入和特殊教育政策支持,是展示一个国家教育软实力的第一扇窗口,是建立国家文化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大力发展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是西南边疆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截至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与国家认同教育现状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性问题。为此,在实践中,要以文化和历史教学为纽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为主导,以多元文化教学为重点,切实提高民族与国家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的边疆与内地,汉族与其他各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整体.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帝国主义列强对边地侵略活动的加剧,边地的开发大大加速了.无论是东南孤岛台湾,还是西北边陲的新疆,抑或是东北边地,此时都呈现出经济发展的可喜景象,有的甚至达到了当时全国先进省区的水平.清政府对边地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有着进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彭桂萼的抗战诗歌紧扣时代脉搏,感情真挚,语言流畅,雄浑豪放。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则有力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炽热的爱国情感使彭桂萼的抗战诗歌保持了澎湃的热情与飞翔的想象力,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与独具魅力的地方色彩。  相似文献   

18.
近代欧美与中国的公民教育经验均显示,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一开始就包含着民族政治观的具体要求,即按照民族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塑造自己的国民。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要求与政治逻辑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民教育观,在表达民族富强的心理期待的同时,又反映了他们一种普遍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我国内忧外患,地处边疆的黑龙江省成为被瓜分的前线。在“教育救国”的号召下,黑龙江省掀起了一场普及新式教育的风潮。生活在中俄交界的鄂伦春民族文化落后,没有明确的民族和国家意识,时刻有被分化的危险,因而加强鄂伦春民族教育具有稳定边疆的重大意义。本文探讨了清末民初黑龙江省鄂伦春民族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状况,剖析了发展的障碍以及鄂伦春民族新式教育的意义,其中关于鄂伦春民族新式教育的推广、发展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和稳定边防,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已经在我国显现出蓬勃生机,这一教育形式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华坪县教师参加远程开放学习的特征、学习障碍和学习要求进行调查,表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式是能够补充和适应云南省教师教育需要的。这有助于探索一种适合集边疆、民族地区特征的云南省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